李渔(作曲家)的个人简介
李渔,字元亮,山东高密县人,生于1932年。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戏剧家协会艺术委员,山东音乐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文化厅艺术委员,山东威海吕剧研究会特邀顾问,国家一级作曲。
人物简介
李渔,字元亮,山东高密县人,生于1932年。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戏剧家协会艺术委员,山东音乐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文化厅艺术委员,山东威海吕剧研究会特邀顾问,国家一级作曲。 1949年参加渤海区党委文工团,1950年调省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初为演员,攻小生。后任伴奏员,先拉二胡,不久便迷上了坠琴。在张斌、袁来欣、武韬等老师的热心指导下,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不断探索,坠琴演奏技法渐趋精湛,遂成为全省著名的坠琴演奏家,直到离休前一直是省吕剧院的一把支柱坠琴手。在伴奏实践中,他在突出模拟唱腔,滑音独特等坠琴伴奏特色的基础上,又归纳总结出“托、拖、拉、带、垫、包、打、颤、抖”等坠琴伴奏技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
主要成就
李渔同志不仅在坠琴伴奏中具有精深造诣,而且在吕剧作曲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1954年他为第一批吕剧剧目之一的《刘海砍樵》作曲后,至1975年的20余年中,先后在《借亲》、《朝阳沟》、《姊妹易嫁》、《沂河两岸》、《丰收之后》、《红嫂》、《钗头风》、《半边天》等数十出吕剧优秀剧目中担任音乐设计。其中,他创作的许多唱腔t如“马大保喝醉了酒”、“熬鸡汤”、“革命情谊深似海”、“晨鸡高唱天将亮”等,堪称吕剧唱腔巾的精品,被广泛传唱至今,倍受群众喜爱。
1958至1985年间,省吕剧团所演出的数十出剧目,所拍摄的电影艺术片、灌制的唱片、录音磁带、电视录像中的坠琴伴奏多出自他手。尤其在《借亲》、《姊妹易嫁》、《沂河两岸》等剧目中的演奏,深得行家的好评和广大听众的赞许。
在“文化大革命”中曾遭受迫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又焕发艺术青春,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热爱的吕剧艺术之中。此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省吕剧团委以主持艺委会日常工作的重任,并担任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东卷?吕剧篇》的主编。1985年离休后,他仍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李二嫂后传》、《彩石崖》、《乾隆醉酒》等电视剧作曲,以病弱之躯为吕剧的振兴与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在近六十年的创作、演奏生涯中,潜心钻研、刻苦磨砺,形成了独特的吕剧音乐创作风格,作曲剧目近百部,为吕剧事业的传承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并培养造就出一大批优秀学生,许多已成为当今吕剧音乐作曲、坠琴演奏的骨干。近年来,李渔先生仍在编写文集、总结经验、出版了《吕剧音乐》、《吕剧声腔说略》等著作。虽年逾古稀还在不辞劳苦为吕剧事业默默耕耘着。
李渔先生作为新中国第一批新文艺工作者,他在积极向老艺人学习请教的前提下,和其他同事一起参与了吕剧剧种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为吕剧音乐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