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的个人简介
李国(1887―1958),字伯琦,以字行,人多称之李伯琦,号漱荪(一作敕荪),别号瘦生,晚号嚣嚣子。安徽合肥人。他是李鸿章侄孙,其父为李蕴章四子李经钰。他是国学生出身,分部主事,曾在津任造币总厂总收支主任,后任南京造币厂会办、苏州安徽同乡会会长、安徽公学校长。著有《中国纪念币考》。值得注意的是,李国名字中的“”同“瑰”,且与“瑰”同音,意为像玉的石头。因此他也叫李国瑰。有不少著述称之国槐、国怀,抑或不确。
简介
李国(1887―1958),安徽 合肥人,字伯琦, 以字行,号漱荪(一作敕荪),别号瘦生,晚号嚣嚣子。他是 李鸿章侄孙,其父为 李蕴章四子 李经钰。
《合肥李氏宗谱》记载:“国,经钰长子,1887年生,原名国槐,又名国瑰,字伯琦,号敕荪,别号瘦生,晚号嚣嚣子,国学生,分部主事,加五品衔。诰授奉政大夫。授于五等嘉禾章,五等文虎章。财政部造币厂总收支主任,南京造币厂会办。晚年任苏州安徽同乡会会长,安徽公学校长。国古文根底渊深,著有不少诗、散文,随笔,惜均未留稿。1958年卒于上海,葬联谊山庄公墓。 ”
主要阶段
李伯琦是抗战前后与 郑逸梅齐名并受到文坛人士激赏的掌故大家,且能诗能画。1937年他在《学风》杂志上刊发的《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供词并跋》,曾引起学术界热议,征引率颇高。他还曾在上海《永安月刊》开设专栏,先后刊载过《先侯出师琐记》、《清代宫闱岁时记》等数十篇文史类文章,记述颇具意趣,观点颇多见地。新中国成立后,他仍勤于笔耕。《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一书载有《墨林挹秀三十六卷》条目,称“是书前有1954年甲午合肥李国伯琦序”。亦曾参与《皖事汇报》编撰工作(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31日首版)。他在 上海、 苏州、 合肥等地文坛的活动较多,与不少名流有密切交往。只可惜他的大量作品未能结集流传,因此其生平如今已鲜为人知。
民初,李伯琦曾在天津造币总厂“主币政”,参与重铸1万枚袁世凯像“共和纪念”1元银币。但由于其所任官职和任职时间语焉不详,致使其在津事迹颇多神秘之感,均有考据廓清之必要。
郑逸梅与之熟稔,记曰,李伯琦“曩居沪西康定路涵养村,我常过访之”。“备天津五茄皮酒一罂,斟酌为乐”。
李伯琦1934年所作《中国金币考》和1946年所作《中国纪念币考》,都是近代机制币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但是李伯琦在文中并未明确他在天津造币总厂工作时的具体职务。在如今所见著述中,大多都称他任天津造币总厂厂长或天津造币厂厂长,时间大概在1916―1919年前后。可是,在天津造币总厂各个时期的职官表中,李伯琦并不见载。因此他有可能只是临时代行厂长职务。
郑逸梅在《稀币与铜瓷玉石》中称,“袁世凯洪宪称帝,时合肥李伯琦主持造币厂,戏嘱刘姓学生摹刻飞龙。正面用旧模,反面则一龙矫翼而飞,一爪持五箭,取义五族一统。爪南向,以示天子当阳,且有"中华帝国洪宪纪元"八字,铸百枚,分赠内部当局人员。不意伯琦去职,模板未毁,厂方某复铸数千枚,便流到外面来了”。
但李伯琦在《中国纪念币考》提及1916年造币总厂所铸袁世凯像洪宪纪元纪念金币时写道,“后曹锟据币厂,予被逐,毁其模而去” 。《永安月刊》第47期载李伯琦撰《崇陵佚闻》一文,在该文前的“编者识”中,称他“熟于有清一代掌故,如数家珍。是篇所记,与外间所传,不特详略互易,且有绝对相歧者。盖戊戌政变,其尊人适在都,(伯琦)乃闻诸其尊人所述。民七八年间,(伯琦)又亲聆之于梁任公。袁项城事,(伯琦)则得于袁氏家人者颇多”。梁任公即梁启超,1915年后,梁启超在津建房,把家安在了意租界内。1918年、1919年,梁启超多在京津活动。袁项城即袁世凯,袁氏家族成员当时也多居津。李伯琦只有在天津,才有更多的机会“亲聆之于梁任公”或采访到袁家人士。
李伯琦之子 李家孚辑《合肥诗话》于1928年出版。据书后所载“十年前,甥甫龆龄,随其父伯琦姊婿宦天津”等语判断,李伯琦1918年前后确在津任职。李伯琦同父异母之弟 李国枢著《问淞诗存》于1930年出版,杨德炯在所作序中称,“伯琦初宦津沽”、“庚申,伯琦罢官南来,移馆沪上”。据此判断,李伯琦是1920年前后去职离津的。
李伯琦早年在津活动情况,还有很多谜团待解。几乎与李伯琦同时期,还有一位“驰名于浙、闽中医界”的 永嘉名医,也叫李伯琦。不可将二人混为一谈。
此外,李国名字中的“”同“瑰”,且与“瑰”同音,意为像玉的石头。因此他也叫李国瑰。有不少著述称之国槐、国怀,抑或不确。
家族
李国的夫人是直隶候补道吴鼎业的长女吴琼华,1887年生,1964年卒于沪,合葬夫茔。
生子六人: 李家孚、李家谦(殇)、李家泰(殇)、李家晋(出继胞叔国枢)、李家震(出继堂伯国模)、李家咸;生女五人:李家恒、李家颐、李家复、李家济、李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