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珠(导演)

时间:2023-12-18 11:37:08编辑:资料君

刘光才(清朝)的个人简介

刘光才(1840年-1918年2月22日),号华轩,白马田人。

刘光才出身贫苦,后出走投军。后随江忠义追剿太平军,保荐参将,赏戴花翎,后历任苏州城参将,江宁城守协副参将,九江镇、大同镇总兵,广西、贵州、上海淞江提督,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等职务。1911年秋,告老还乡。还乡后创办“斗光书院”及“青藜书塾”,兴办“济婴局”,设立“养源义庄”,并在县城建“残废救济院”等,乐善好施,收养孤寡老人及残废人。 1918年2月22日病故。

刘光才

刘光才,号华轩,白马田人,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初七日。出身贫苦,以帮工、捕鱼为生。   咸丰七年(1857),刘进城卖猪,途中参赌,猪金输尽,出走投军。后随江忠义赴湖南、广西、江西、安徽等省追剿太平军,保荐参将,赏戴花翎。光绪年间,历任苏州城参将,江宁城守协副参将,九江镇、大同镇总兵,广西、贵州、上海淞江提督,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宣统三年(1911)秋,告老还乡。   刘光才居官40余年,积有家产,置田租8000担。先后捐资为乡里举办过公益事业:   光绪二十八年(1902),捐田租1300余担,园地60亩,购长湖村乐垫桥刘希陶新建公馆,创办“斗光书院”,又捐款在其家乡万象山创办“青藜书塾”。新中国建立后,均由县人民政府接管。“斗光书院”即今新宁三中;“青藜书塾”现为白马田中学。   民国元年(1912),刘见乡邻常弃女婴,便放田租360担,在白马田兴办“济婴局”。生下女孩者,可向“济婴局”领稻谷“担、猪油3斤。姑娘出嫁,“济婴局”赠布一匹。同年,又捐田租300担,在万象山设立“养源义庄”,凡刘姓年满60岁无依靠者,由“养源义庄”月发稻谷3斗,死后安葬。并在县城建“残废救济院”,收养孤寡老人及残废人。   刘还捐款修筑了新宁木山至武冈洪屋场50余华里石板大路,在其家乡白马田周围,架设好观音桥、丝线桥、白马田桥和陪龙桥等4座桥梁,并修建桥亭。   每逢灾荒,刘还对贫苦人施行少量的平价案粮,酌减田租,逢夏荒施粥,遇冬寒施衣。   刘光才于民国7年(1918)2月22日在老家病故,终年78岁

上一篇:拉德斯基

下一篇:李江(国画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