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之浩的个人简介
上海电影制片厂一级演员。1923年3月出生,天津市人。1955年以一个已有丰富舞台、电影表演经验的演员,再度去北京电影学院深造。自1944年起在《甜姐儿》、《魂归离恨天》、《燕歌》等话剧中扮演主角后,继而走向银幕。在《吕四娘》(饰主角林医生)、《莲花港》、《夜店》及《残冬》、《人兽之间》、《林冲》、《结婚进行曲》、《苗家儿女》、《战斗的山村》、《海上生明月》等数十部影片中扮演男主角。此外在《铜骨铁水》、《女司机》、《斩断魔爪》、《珊瑚岛上的死光》、《风从东方来》等片扮演重要角色。另外他还执导影片《心弦》、电视剧《长夜行》、《邹韬奋》等。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影协上海分会理事。juhoi参与影片
夜半惊魂 (1991)
T省的八四、八五年 T PROVINCE INu201884 &u201885(1986)
海上生明月 A FISHING GIRL SINGER(1983)
泉水叮咚 BUBBLING SPRING(1982)
心弦 HEART STRINGS(1981)
珊瑚岛上的死光 DEATH-PAY ON THE CORAL ISLAND(1980)
她俩和他俩 TWINS COME IN PAIRS(1979)
年青的一代 (1976)
战船台 (1975)
年青的一代 (1965)
苗家儿女 (1958)
战斗的山村 (1958)
斩断魔爪 (1954)
女司机 (1951)
残冬 (1949)
花莲港 (1948)
吕四娘 (1948)
铁骨冰心 (1946)
苗家儿女
剧情简介
卡良是苗族头一个参军的青年,他继承了苗家的优良传统,在部队英勇打击敌人,获得了战斗英雄称号。现在他复员回乡,沿途他看到大苗山几年来的变化,十分兴奋,激发了建设家乡的雄心。
可是,他走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当他满怀着甜美的回忆回到寨子里的时候,碰上社主任春亮举行婚礼,新娘正是他参军前暗中恋爱着的姑娘迈香,这使他感到十分失望。
他的妈妈卡咪是党支书,她发现了卡良内心的痛苦,亲切地勉励他坚强地站起来,把心思放在大伙儿的工作上……
合作社的社秘书是一个贪污盗窃犯,经常将社员的工分算少了,群众很有意见。卡良准备将社员的工分重算一次,恰巧学校里的周老师请他晚上为社员们作报告,讲讲外面的见闻。
社秘书借着替社员算工分为名,把卡良拉到家里来,用欺骗手段将卡良灌醉。卡良耽误了开会,羞惭万分,想回到部队去。后经党小组批评,决定留下来建设山区。合作社主任春亮是一个有魄力、能干的苗家后生。他领导群众搞粮食增产得到了奖旗。可是他逐渐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把成绩归功于自己,一个劲地砍林种田,却把林业计划踢开了。
卡良认为这样做法是不符合因地制宜的建设方针的,但是社里劳动力缺乏,忙了种田又错过了山洪季节,平时河浅石头多,不能流放木筏。卡良想,只有疏通河道,争取一年四季都能流放木筏,开荒种田和开采森林资源就不会受到时间限制。于是,他提出了疏通河道计划,马上得到卡咪、迈香、周老师及寨老、香福等支持。可是,春亮却看不到群众的积极性,片面强调困难。另一方面,社秘书从中挑拨破坏,使春亮误会卡良有意和他作对,因此极力阻挠。卡咪便将卡良提出的计划拿到社员大会上讨论,大家一致拥护。
恰巧周老师进城回来,带来了一个喜讯森工局正在贯彻木材深山运购,答应给合作社贷款,并派技术员来帮助疏通河道!群众的积极性是无穷无尽的,河道疏通了,而且更好地完成了粮食增产计划。
政府逮捕了违法的社秘书,春亮在党的教育和事实的教训下,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积极参加伐木放筏,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海上生明月
剧情简介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养殖场文艺小分队与省歌舞团联合演出,渔家姑娘李燕临时顶替了一个被调走的伙伴,参加"男声"四重唱《海风轻轻吹》,她那淳朴、甜美的音乐色为女高音歌唱家叶芝所欣赏。
应叶芝所邀,李燕在哥哥李翔、伙伴欧阳福和小灵通的陪同下,来到省歌舞剧院巡回演出的剧场。她以朴实无华情真意切的歌声赢得了在场演员和教师们的热烈掌声,被吸收进了歌舞剧院。
可是,在艺委会上,对李燕是先培养还是先使用,教师们发生了争执。叶芝坚持认为,对有希望、有前途的演员要精心培养,否则就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歌唱家。
在征得院领导的同意之后,她毅然担当起培养李燕的任务。
冬去春来,在叶芝严格的要求下,李燕刻苦练习,有了明显的进步。不久,她参加了剧院的声乐汇报。可是,面对着众多的专家和领导,她十分紧张,以至于在演唱第一首歌《沙滩上》时,一开始很不顺畅,勉强唱了几句就失去了信心,一首歌没唱完就匆匆退场了。
叶芝严厉地批评了她。李燕虽然感到内疚,也觉得对不起叶老师。
这个倔强的姑娘最终却离开了剧院,回到渔村,伙伴们的鼓励使李燕心情难以平静。她拉着欧阳福来到海边的礁石上,又练起了《沙滩上》,经过反复的琢磨,终于克服了自己的毛病,美妙的歌声传到前来找她的叶芝等人耳中。
在叶芝的热情鼓励下,李燕又回到了剧院。叶芝在试唱作曲家林德平谱写的大型套曲时,每唱到高难度的花腔处,总感到力不从心。她经过反复思考,最终决定让唱得更好,更有希望的李燕来唱。
李燕在接受了演唱套曲的任务不久,收到了伙伴们寄来的贝壳和磁带,磁带里传来了伙伴们亲切的问候和嘱托,以及那首美妙动听的男声三重唱《小贝壳》。
李燕带着老师和家乡亲人的关怀和鼓励,参加了套曲的排练。演唱时,她情绪饱满、镇静,技巧高超,终于在艺术上获得了极大成功。她以优美动人的歌喉,倾吐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
战斗的山村
剧情简介
秋天,一列火车在北方的田野上奔驰,复员军人丁德明回到了家乡――山东沂蒙山。
沂蒙山区的农业社合作化以后,年年增产,社员生活日益改善,可是,自古以来,这个山区就是吃了没水的亏。县委指示,山区跃进的第一关,就是要解决水的问题。
丁德明参加了青年突击队,当社里讨论生产指标的时候,青年突击队提出打井灌溉,提高产量。老社长虽然忠心耿耿爱党爱社,可是他过分谨慎小心,缺乏大胆独创的精神,反对打井。
丁德明却积极支持青年们的建议,并把复员费拿出来作为打井费用,老社长只好同意打一口井试试看。青年突击队在队长刘玉贞的率领和丁德明、石磙的带动下,苦战了一个月,搬开了层层石板,挖下了三丈多深,发现了湿润的泥沙,鼓舞了人们的干劲,他们不倦地开掘着,终于掀开了一块巨大的石板,水冒出来了,第一口井打成了。
通过打井的事件,许多群众受到了教育,老社长决定组织全社的劳动力进行打井。丁德明却另有打算,他觉得打井太慢太费劲了,得打多少井才能把全社的地都浇上水呢?便在党小组会上提出了一个更快更好更省力但又非常艰巨的办法:把沂蒙山下躺着的那条长年有水的大沂河引到山上来。这样,山上可以种水稻,还可以修上水利发电站,把山区变成江南,迅速根本改变山区的面貌。
这个打破常规的建议,遭到保守思想的阻碍,老社长也认为这是胡闹蛮干,可是大伙是积极赞同的,县委王书记更是大力支持。他仔细研究和扩大了丁德明的工程图,派了工程技术员去测量设计,并发动了许多社的力量一同投入开山修渠的战斗。
沂蒙山上,到处飘扬着红旗。丁德明和石磙带头爬上最险峭的岩顶进行爆破,从此,爆炸声此起彼伏,人们发挥了无穷智慧和干劲,遇到山劈山,遇到涧搭渡槽,一夜间运输实行了车子化,大大加速了修渠工程。
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使高山低头,河水上山,在春耕前修成了水力发电站。
在这一场战斗中,不但改变了自然的面貌,又推动了人们的思想不断前进。
丁德明的未婚妻本来要到城里去读书,现在也看到了农村的美丽远景,坚决留下来建设山区。
女司机
故事梗概
电影《女司机》剧照集锦(18张)
孙桂兰等人参加了新中国第一批火车女司机的培训。她们的师傅陆师傅轻视妇女,认为女人学不了开火车。孙桂兰没上过多少学,没有文化,学习很困难,组织上派小张帮助她,她取得了很大进步。
成绩好的冯小梅向孙桂兰挑战,要在检查机车的考试中与她一试高低。孙桂兰为了集体,提出分组竞赛。比赛结果是孙桂兰获胜,只顾个人利益的冯小梅使全组成绩落后。
在一次单独掌握机车的考试中,冯小梅遇到意外情况:一匹骡车倒在路轨上,她慌了神,一时不知所措,孙桂兰冷静沉着地处理了危险,避免了一次事故。
经历这次事件后,冯小梅认识到了自己“个人主义”的错误,而陆师傅也改变了对妇女的成见。苏联专家谢道夫和周师傅协助女学员们掌握了技术,她们终于成为合格的女火车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