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美术家)的个人简介
康平(1922.6―2007.9)江苏南通如东人。曾名贻俊,字汉杰。当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上世纪五十年代与陈之佛、傅抱石、杨建候、陈大羽等常相往来,相互切磋,受益良多,人物山水花鸟皆擅,有“田园雅士”之誉。历任江苏省文化局美术工作室副主任,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南通书画院院长、如东县文化局副局长等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南通市花鸟画名誉会长。
少年康平
康平出生于浒零镇杨堡村一个中等殷实的人家,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他自小就甚爱绘画。7岁时,康平入镇小学读书,校长兼镇长张可鉴是上海著名画家张书旗的弟子,是位远近知名的画家。他见康平聪明好学,便经常拿出自己的画作让康平临习。14岁时,父亲病逝,母亲也患有重病,仅读了一个学期初中的他便辍学于家。然而康平并没有搁下画笔,他边劳动边习画,画艺日进,作品被远亲近邻索取点雅堂室,还有一些被出售,微薄的收入尚能贴补些家用。
1940年,新四军东进,浒零、拼茶地区来了民运工作队。当时,工作队员经常落户在康平家。有一名叫曾菲(即国画大师赖少其妻子)的工作人员对他的字画很是赞赏,鼓励他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其时一些进步青年组织建立的"海风俱乐部"经常排演宣传抗日的戏剧,康平即去设计舞台美术,绘制抗日宣传画。1942年,康平脱产参加革命,任泰东县文化工作队美术组长。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不久转入泰东县敌工部东线联络站任联络员,后又任东台县文化工作队队长。那时,画笔成了他特殊的武器,他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两年后,由曾菲、顾理昌介绍,康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5年,抗战胜利后,康平任东台县安丰区文教股股长、东台县人民教育馆副馆长、泰州专署文教处社教科员,为宣传发动群众,开展土改和对敌斗争,创作了《不忘阶级苦,永记血泪仇》等一大批画作。1948年下半年康平任苏北第一渡江支前政治部《支前画报》主编,自画、自编,创作许多作品,为渡江战役作了不少支前工作。
首任馆长
风华正茂 九万里风鹏正举1950年,康平调任扬州市人民教育馆副馆长、馆长,从此,他结束了革命征途中那种颠簸生活,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工作和创作环境。他满怀胜利喜悦,一头扑在工作上,群众文化搞得有声有色。他自己也抽空创作大量极富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的作品,歌颂新社会新生活。
1953年,康平任省美术工场场长到馆长。次年省文化局成立美术创作室,康平任副主任。从此他结识了许多全国著名画家,他们一起切磋画艺,一起到各地写生,一些作品发表在《雨花》、《新华日报》上。
1955年,省政府决定由康平负责筹建省美术陈列馆,馆址设在原国民党国立美术陈列馆旧址,但没有什么藏品。康平知难而进,他聘请著名画家陈之佛为艺术指导,研究方案,积极筹划。上到修缮房屋,下到制作各种器物,康平事无巨细,不辞劳苦。经过半年多的工作,从全国各地征集到名人字画、刺绣、云锦、竹刻、泥人工艺品共500余件,为馆征集到第一批珍贵藏品。1956年,江苏省美术馆成立,康平任首任馆长,也是全国第一位美术馆馆长。任职期间,他成功举办了《周怀民宋元明清藏画展》(刘伯承元帅曾亲自观看)、《首届江苏中国画展》、《首届江苏油画展》、《首届江苏青年美展》、《首届江苏剪刻纸展》、《德国造型艺术》等许多大型展览,先后接待了前苏联、东德、法、英、美等数十个国家代表团前来参观。为宣传江苏、增进友谊、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江苏书画创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康平还在扬州艺校、省国画院举办美术学习班,他担任班主任,负责教学领导工作,为全省各地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画骨干力量。在工作之余,他还勤奋耕耘,创作发表了一些具有影响的美术作品,如《牧童会》、《拉洋片》等。
困境中的力量
从1959年到1982年这20余年间,康平几乎没有作画,这对一个画家来讲是不可思议的。原来在1959年12月,年仅38岁的康平正在积极为江苏美术事业作贡献的时候,因在反右倾运动中蒙遭不白之冤,受到错误处理,被下放到家乡如东县,担任县文化馆馆长。然而,康平并没有就此消沉,他没有计较个人得失,依旧勤奋工作,致力于培育美术人才,发展群众性美术事业。
为了开展群众性美术创作活动,康平做了大量工作。特别在培养美术创作人员方面,更是竭尽全力。他组织全馆美术干群深人基层作调查研究,发现人才逐个登记。1962年,康平听说孙窑乡有位名叫曹长玉的老农在水利工地上画了许多宣传画,便步行20多里拜访他,二人一见如故,成了知心朋友。在康平的帮助下,曹老爹创作了上千幅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多次在北京、南京展出,《新华日报》、《美术》都进行直传报道。1975年,曹长玉还被南师大和江苏教院请去参加编写美术教材。 还有一次在出差的路上,他发现路旁的房屋墙上绘有壁画,非常激动,一定要结识这位作者。经过反复寻觅,终于找到了壁画作者副业场养蚕青年吴文灿,后经康平调到县里参加业余美术创作培训班。几年后,吴文灿成了我县一名出色的农民画家,他创作的作品参加了全国美展。
从到岔东寻访沈启鹏,到赴华丰寻访宋正玉,双南余曾善,拼茶丛志远,还有吴元奎、潘金玲等等都曾得到康老的相助,如今这些人都已成知名画家,有的还出国留学。在被放逐的这些岁月里,康平以极大的热情扶植培养青年业余美术爱好者。他坚持抓基本功训练,提倡到生活中创作。我们来看这样一份资料,从1969年到1979年10年间,康平领导的县文化馆直接举办工农兵美术创作学习班18期,举办中、小学生美术学习班16期;先后有150人考取中、高等艺术院校,有14人在高校任教,或在出版部门任美编;全县80%的中小学美术教师都参加了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在这10年中,共有8000多幅作品参加各级展览,其中,入选省级和全国展览作品287件,于省级以上报纸杂志发表出版851件,出版单幅43件,省级以上美术馆收藏14件,还有一批作品分赴日本、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出版。
一个小小县城文化馆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足为世人所瞩目。省美术馆、上海朵云轩、南通都举办了"如东群众美术展览"。《光明日报》、《新华日报》也多次报道了如东群美活动情况,刊登美术作品。省电视台专程来如东拍摄了题为《黄海之滨盛开美术花》的电视新闻片。《中国新闻》用12种文字对外进行了宣传。《美术》、香港《文汇报》也作了专题报导。由康平组织的如东群众美术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1991年,文化部命名如东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这里康平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成绩是康平在受冲击、靠边站、写检查,被扣上"走资派"、"文艺黑线人物"、"漏划地主"等莫须有的帽子的文革期间取得的。面对这样的老人,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
人直为高
1982年、康平被任命为南通书画研究院院长,年届六旬的他愉快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直到1988年,康平才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在此期间,他一心扑在书画院的建设上,为繁荣和发展南通书画艺术尽心尽力。为了撷取创作素材,他曾多次带领大家到各地写生,足迹遍及东南沿海、西南边寨、西北疆陲,以及文化古都、名山大川。他先后在南京、福州、上海等地举办院展。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南通书画院院展)取得了圆满成功。1987年,康平应邀访问日本,范书范画,为扩大南通书画影响,促进艺术创作起了积极作用。
秋意
回到南通后,每在工作之暇,康平又重新拿起画笔。他画的是自己从生活中得来的感受和美的发现,他的作品充满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他笔下有农家小院轻拂的杨柳,有梅枝上高歌的喜鹊,有气势不凡的老鹰。不管是屋檐下的淘米箩,还是晒粮食的大匾,这些生活中普通场景什物,经过他的构思都能增其浓郁的生活情趣,赋予了花鸟画以崭新的意境。杨建侯、陈大羽、张文俊、喻继高、赵绪成、马鸿增等许多著名画家都对他的作品作出很高评价。其实,不管顺境还是逆境,不管职位的高低、环境的优劣,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信念,放弃自己对美术事业的追求。西泠名家吴静初赠其朱文印"画秀为善,人直为高",这就是康平一生为人的真实写照。
先生从事美术创作半个多世纪,长期担任组织领导工作,他和许多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交往甚密,他所培养的学生遍布省内外。利用自己的影响和关系突出宣传一下自己,那是轻而易举的事。但他没有这么做,在任职期间,他注重群体推出,不遗余力宣传年轻人,唯独没有宣传他自己。熟悉先生的,无不赞他为人诚挚、宅心仁厚。
这期间,康平于南通书画院创作的“东风─夜河淌流”荣获海峡两岸中国书画精品展金奖。书法被收藏于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集行草字典》和日本《三河书道百选集》等。1988年离休。离休后创作有《报喜图》发表于《江苏美术五十年》、《格色青青春已深》发表于《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精品集》,著作有《康平书画》。70岁时,在省美术馆举办个展、其后在东台举办个展,80岁时又在如东举办个展,都引起广泛的关注,得到美术界的高度评价。他的作品流入俄、美、日、德、新加坡等国,名列《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中国当代画家辞典》《中国美术年鉴》、日本版《中国现代书画篆刻家名鉴》等。
2007年9月13日下午,备受尊敬的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康平先生因肺癌晚期不幸辞世,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