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安的个人简介
开国少将,曾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民航总局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顾问,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6年1月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著有《戎马春秋》一书。
人物介绍
李世安(1915-1996),安徽省六安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排长,红28军手枪团中队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教导大队大队长,淮南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第3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2师5旅14团团长兼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闻军松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兼野战军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4师政治委员,第国野战军39军事家15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第2航空学校政治委员,空军混成旅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南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福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中国民航总局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个人经历
1929年六霍起义爆发时,李世安才14岁,正在给地主家放牛。他参加了起义,当了打旗兵。起义队伍打麻埠,一连几天打不下来,于是改编计划打龙门冲,开仓分粮,起义的声势很大。
1930年1月,六霍起义的各路游击队改编成红33师,辖106团和108团,李世安在106团当通信员。红33师攻克霍山县城。5月,300多人的红33师编为红1军3师。
1933年七里坪战役中,时任红25军75师内卫排长的李世安,为保护红25军长吴焕先负伤。李世安还有一段经历:新四军时期,叶挺枪决新四军第4支队司令员高敬亭时,派人请来第4支队教导大队队长李世安,叶挺对他说:高敬亭不执行命令,已经关起来了,你要保证部队不出问题。李世安即将教导大队300余人集合起来,传达叶挺指示,稳定了队伍。
1950年10月,空军第4混成旅改编为空军歼击第4旅,李世安仍任政委。空4旅后改为空4师,李世安任师政委。1951年空4师首先入朝,3年五番轮战69次,击落美机64架,击伤24架。成为我空军的王牌师,以后空4师果然改称空1师。
1951年3月,空4师首战胜利后,刘亚楼召见李世安时说:中央决定组建中朝联合空军参战,刘震任司令员,联合空军不设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人选一时选不出,你先去当副主任,负责参战空军部队的政治工作。
参战空军部队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发扬军事民主,培养和树立一切为空战胜利服务的思想和开展战时立功运动。李世安领导开展了形势教育、仇美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在志愿军空军,李世安总结了“政治工作必须与技术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在工作中贯彻运用。他在部队开展了战时立功运动。主持制定了立功标准:击落敌机1架者为二等功,击落敌机2架者为一等功,击落敌机3架以上者为特等功,击伤敌机1架者为三等功,击伤敌机2架者为二等功,击伤敌机3架以上者为一等功。
他经常跟班听课,到机场练习,维护保养飞机。飞机上的一些小毛病也会修。
李世安和派驻志愿军空军政治部的苏联顾问有分歧,有一次激烈争论起来。苏联顾问要求刘亚楼撤换李世安。刘亚楼了解情况后,用俄语对苏联顾问说:你知道李世安是干什么的吗?他是老红军,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苏联顾问听后向李世安赔礼道歉。
李世安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1952年回国。
回国后,历任中南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空军副政委、福州军区空军政委。组织指挥了空军东南沿海作战。
1966年6月6日至9月8日,空军党委召开三届十一次全会,会上,空军司令员吴法宪要大家“对空军领导提意见”,“发扬民主”。在空军有一批人本来就对空军领导有意见。所以大胆地提了意见,这批人中有空军党委常委、副司令员成钧、刘震、徐深吉、曹里怀、谭家述、常乾坤,政治部主任黄玉昆和各军区空军主要负责人黄立清、聂凤智、吴富善、李中权、高厚良等。发言都很踊跃,有的长达两天多,李世安也提了意见。
1971年任北京航空学院党委书记,1973起年任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政委、空军顾问。
1996年去世,享年81岁。
主要功绩
六霍起义
1930年1月,李世安参加六霍起义,各路游击队改编成红33师,辖106团和108团,李世安在106团当通信员。1951年空4师首先入朝,3年五番轮战69次,击落美机64架,击伤24架。成为我空军的王牌师,以后空4师果然改称空1师。
创办航校
新四军时期,李世安将教导大队300余人集合起来,传达叶挺指示,稳定队伍。组建空军初,创办了7所航校。
由于当时空军缺乏航校政委的适合人选,毛泽东指示各野战军提出所需人数的3倍名单交中央军委挑选。39军115师政委李世安就是第一批选出来的干部,李世安先担任第2航校政委。
1950年6月,以航校速成班学员为主,由歼击、轰炸、强击航空兵团队组建我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第4混成旅。刘亚楼对李世安说:华东地区解放后,敌人经常派飞机轰炸上海等地。为了保卫上海等东南沿海经济区,华东军区陈毅司令员向毛主席报告,要求组建航空兵部队,中央军委已批准。毛主席指示要选派最优秀的政工干部担任政治委员。反复考虑,认为你最合适。李世安出任第4混成旅政委。
当时刘亚楼征求过李世安的意见。李世安说:数一个数字,编一个序列,都从1开始,刚组建的人民解放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当然是叫第1旅好。刘亚楼则说:我已考虑了很久,还是叫4旅好,叫“第一”容易产生老子天下第一,骄傲自满。空军部队的首位番号,如第1师、第1旅、第1团,都作为空缺保留下来,谁打得好,就留给谁,首位番号将作为荣誉,等待着战功卓著的部队。这支部队称为第4混成旅,是仿效当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红4军的称谓。
1950年10月28日,空军第4混成旅改编为空军歼击第4旅,李世安仍任政委。
成人之美
1946年李世安的战友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警卫团工作,想上前线,当时任松江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李世安帮了忙,把他要到了松江军区到了作战部队。李世安还为他的战友促成了一桩美满婚姻。
处理麻烦
1939年5月下旬,新四军四支队八团通知支队司令员高敬亭,说叶挺军长要他到八团来见高。高随即带教导大队前往,李世安时任教导大队的大队长。高敬亭去叶挺处时,出其不意地被扣押。之后,叶挺把李世安找来,严肃地对李说:“高敬亭不执行命令,已经关起来了,你要保证部队不出问题。”
李世安当时懵了。正当他不知所措之际,支队政治部主任、戴季英来要李回去将教导大队集合起来,向指战员说清楚:高违抗命令已被关押,叶军长过江来就是处理高的问题的。他当时不能违抗军长和支队主任的命令,否则不仅他个人处境危险,整个部队也将面临危机;因教导大队是高的基本队伍,不仅与叶、戴等人有矛盾,与原来不属于红二十八军系统的八团关系也不大好,一旦激化矛盾,后果不堪言!但他还是按照一个军人的要求,去安定部队,做教导大队的工作。
三天之后,叶、戴等人又要求教导大队拿枪去装备新成立的一个支队警卫排,和一些没有枪的干部(实际上就是与戴等从延安同来四支队的干部)。结果部队一下军心涣散,跑了20多人。最后,杜国平接替李世安的职务。
个人争议
“文革”中,李世安的孩子是1973年上西工大,“白卷英雄”张铁生时期掀起了一股反对“走后门上大学”的风。无奈之下,西工大就把他孩子退了,理由之一是孩子是陆军的不能跑到空军院校念书。
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后,西工大又把李世安的孩子招了进来,结果,这孩子不仅没有什么损失,还免去了一顶后来有点麻烦的“工农兵大学生”的帽子。
获得荣誉
李世安--朝鲜二级国旗勋章
1950年12月,李世安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 1942-1946年间的英国对华政策与中国共产党
《近代亚洲》,英国剑桥大学出版,1992年第1期
Britainu2019s China Policy and the Communists, 1942-1946
Modern Asian Studies 26, 1 (1992), pp.49-63. Printed in Great Britain.
2. 1943年中英废约谈判与新界问题
《近代亚洲》,英国剑桥大学出版,1996年第3期
The Extraterritoriality Negotiations of 1943 and the New Territories,
Modern Asian Studies 30, 3(1996), pp.617-650. Printed in Great Britain.
3. 1945年至1954年间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
4. 战后英国在中国台湾问题上的两面派政策
《世界历史》,1994年第6期
5. 黑人运动与美国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年第5期
6. 论美国司法制度对美国黑人人权的践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7. 中英美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的分歧与斗争
《外交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8. 试析当代美国黑人人权问题
《世界历史》,1998年第2期
9. 香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世界历史》,1997年第2期
10. 46年来的美国对台湾政策
《台湾研究》,1997年第2期
11. 试论欧洲一体化的前景
《史学论丛》,1999年,中国书店出版
12. 美国年度人权报告与人权外交
《世界历史》,2001年第1期
13. 论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和前苏联人权实践对美国人权政策的影响
《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第1期
14. 论美国人权政策与世界人权宣言的差距及美国改进人权政策的努力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2001年第1期
15. 美国的言论自由与种族诽谤
《史学集刊》,2001年第3期
16. 美国宪法改革与人权政策
《史学月刊》,2001年,第3期
17. 美国与《世界人权宣言》
《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18. 试论英国大宪章人权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世界影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19. 论英国清教思想和理性主义对美国早期人权思想的影响
《世界历史》,2001年第1期
20. 1943年中英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和香港问题
《历史研究》,1993年第6期
21. 评朝鲜战争时期英国爱德礼政府的对台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22. 抗战中后期西方国家的延安观
《光明日报》,2001年7月23日
23. 邓小平和一国两制
《人民日报》,1997年4月23日
24.试析美国的“普世人权观”、“人权对话”和“跨国市民社会运动”思潮
《人权》, 2002年创刊号
25. 美国的跨国市民运动和人权外交
《世界历史》,2002年第6期。
26.英国议会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捍卫国家主权的政策和措施
《世界历史》,2003年第5期。
27.李约瑟与中国文明
《光明日报》,2003年4月27日
28.中国美国史研究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前景。
《河南大学学报》,2003年4月
29.中国的加拿大史研究
《河南大学学报》,2003年4月
30.全球化不应当按美国模式
《人权杂志》,2003年第1期
31.从中西比较的角度看儒家文化中的人权思想
《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3期
32. 历史学与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4年第5期。
33.试论儒家文化中的人权思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34. 标榜人权 实践霸权:追溯“人权卫士”虐囚的历史根源
《法制日报》2004年6月10日
35.新世纪世界现代史教材的改革和创新
《郑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36.全球化与全球史观
《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1期
37.英国与冷战的起源
《世界历史》1998年第2期
上述论文有的曾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全文转载,有的被《光明日报》、《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年鉴》等刊物转载或摘登。
译文
1.南怀仁在中俄外交关系形成中的作用,载魏若望编:《南怀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第295-303页
2.南怀仁与中俄固关系,载魏若望编:《南怀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第304-321页
3.南怀仁和波兰国王约翰三世的关系,载魏若望编:《南怀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第322-337页
获奖情况
著作:
1. 《世界当代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获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校级一等奖
2. 《世界当代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获2001年9月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3. 《太平洋战争时期的中英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获1996年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太平洋战争时期的中英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获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5. 《一只看得见的手:美国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干预》(中国当代出版社,1996)
获第七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6. 参加编写马世力任主编的《世界史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该获教材获2002年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7. 《世界文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获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8.《世界文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获2004年12月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论文:
1、1943年中英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和香港问题
《历史研究》,1993年第6期
获1994年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1945――1954年间的美国对台湾政策的变化(中国社会科学,1994第5期)
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奖
3.美国年度人权报告与人权外交
《世界历史》,2001年第1期
获中国社会科学院2001年院办刊物优秀论文成果奖
4.美国的跨国市民运动和人权外交
《世界历史》,2002年第6期
获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年院办刊物优秀论文成果奖
5.威廉·皮特和七年战争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
获贵州师范大学1983年优秀科研成果奖
其他奖项:
1.1997年被国家劳动人事部和教
育部评为“全国优秀回国人员”
2.主持项目《世界史课程设置改革和双语教学》
获1997年北京地区普通高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项目“历史学面向社会的新探索”(参加者之一)
获中国人民大学1997年度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4.1994-1995 ,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