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介生的个人简介
李介生,名廉,又名瑜廉、清廉(1889―1938),河南嵩县 车村乡孙店人。青年时期,适值辛亥革命,民主革新思潮大倡。李对社会之黑暗腐朽深恶痛绝,遂愤然削辫离家,就读于鸣皋学堂。民国3年(1914)毕业后,抱振兴教育宏愿,毅然返乡,...简介
李介生,名廉,又名瑜廉、清廉(1889―1938),河南嵩县 车村乡孙店人。青年时期,适值辛亥革命,民主革新思潮大倡。李对社会之黑暗腐朽深恶痛绝,遂愤然削辫离家,就读于鸣皋学堂。
创办汝川学堂
民国3年(1914)毕业后,抱振兴教育宏愿,毅然返乡,力排家庭和社会阻挠与庸儒劣绅的诽谤,联合志同道合之士李清寅、田范九、陈伯方等,于民国4年(1915)赴孙店原守备衙门创办汝川学堂。在学堂门口书写“欢迎爱国男儿到学堂来!”“剪发、放足、把头脑松开,不做专制的奴才!”“富国强兵,快叫东亚病夫站起来!来!来!”
同年夏,汝川学堂正式招生。李于报名处置锋利剪刀一把,迎着络绎而至的报考学生严肃而温和地说:“剪掉发辫、革除恶习、勤奋读书、立志报国者,学校把你收下来!”报名青年为 李爱国热诚感动,不唯愤然剪下发辫,且狠狠踩于脚下。时聘请品学兼优的刘志刚、刘志端、上官璧、李警堂、刘秀卿等人任教师。他们均抱有兴学育才之志,不计薪金多寡,努力执教,还有义务授课者,莫不出于李精神之感召。李的教育思想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更注重人格的培养,其目的在于富国强兵救中国。
汝川学堂经费,始赖社会捐输(地契税、丝绸捐等),继而为打开局面,李冒着中伤、暗算的危险,与地方反动势力折冲周旋,尤与顶宝石灵瑞寺僧首搏斗,胜讼至省,终得200余亩寺田及绝业田成为校产。至此,学校经费始保无虞。
汝川学堂立定脚跟至第三届时,学业成绩居全县之首。县知事于廷鉴曾传令嘉奖。汝川输师资、桃李播嵩南。毕业学生在各村镇兴办的“培英”、“育英”、“训英”、“爱英”、“唯英”诸小学如雨后春笋,相继建立。
民国30年(1941),两河口的陆阳高小(系李之学生宋向东首创)第三届毕业生10余名,参加了省立沁阳中学(省立十三中)升学考试,他们在与 豫西数十县下场考生数百人的竞试中,无一人落选,夺取榜首前三名。历年升学率在全县均名列前茅。
后,李外任 镇嵩军和国民革命军职时,千里之外,又分别向汝川学校和嵩南升学在洛学生捐赠现金,关怀青年成长。
李为教育事业倾注心力,赴汤蹈火的事迹至今金声玉振,有口皆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