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霄

时间:2023-12-14 21:59:21编辑:资料君

李秉霄的个人简介

李秉霄,清乾隆年间莱阳赤山史家河人,外号李二钩和二钩爷,是清顺治年间兵部右侍郎李赞元的第十七代。

人物简介

(据李赞元的第十五支家谱载:"李姓是从福建迁至海阳县凤城西关,李的十八子则分布莱阳。海阳各地",他们承认二钩爷是他们的祖辈,秉霄开始从文考取贡生,后因再考不第而弃文习武,苦练数年后,成为螳螂拳的一代宗师(因他练的双钩很出色,所以人称李二钩)。秉霄传艺给莱阳赤山村人赵起禄、乳名珠、清 嘉庆年间人。起禄、传艺给海阳县发城乡榆山夼人梁学香

家庭生活

李秉霄与螳螂拳

早期的螳螂拳并无文字记载,至真正有历史文献记载的,始於李秉霄。传李秉霄於乾隆年间随父宦游南中,有大盗某甲於狱中得危疾,已昏不知人,典狱以告官命出之,秉霄通医理,过试其脉,买药饮之,盗汗出而苏,夜半伺隙潜循。其後大盗将生平所学传授,艺成而盗不复至。秉霄原从文考取贡生,後弃文从武,苦练经年而成螳螂拳一代宗师。因他使用双钩出神入化,所以人称李二钩或二钩爷。根据“县志”“拳谱”记载及有关的传说,李秉霄是螳螂拳的主要传播人。

李秉霄曾考取贡生,後苦练罗汉短打,终於被尊为梅花螳螂拳的一代宗师。李秉霄于 嘉庆初年到 史家河定居,在这裹传授拳术,因他善用双钩、人称李二钩。

传人赵珠(梅花螳螂拳第二代),字起禄,清 嘉庆至 同治时莱阳人。自小文武相修,得李秉霄传授。赵珠练的螳螂拳环环相绕,招招相扣,恰似梅花朵朵,瓣瓣相连,故有“梅花螳螂拳”的称号。

再传梁学香,字书圃,清 道光年间(1820年後)海阳人。家住“德顺堂”。身材瘦小。据家乡的後人说梁学香所住的六间房子是其弟子姜化龙(1855年至1924年)所盖的。

根据民初之“县志”传说李秉霄於乾隆年间,得知有某拳术大家(请参考 魏德林;留意所处年代)於狱中染疾,通过其父关系,秉替某医理,其後此人将生平所学传授于李秉霄。而其拳术正是螳螂拳。应为清时 六合螳螂拳传说之误导。因为当时还不见《螳螂拳》之名称。

轶事典故

流行中国蜚声世界武坛的武术拳种螳螂拳,他的创始人,正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兵部督捕右侍郎李赞元之玄孙李秉霄。说起李秉霄的螳螂拳,在胶东民间和武术界流传着他的许多故事。

李秉霄生于清乾隆年间,他虽然出身司马豪门,却没有一点纨绔子弟之气,他生性聪颖好学,刚及弱冠之年,就得了附贡之名。同时,又秉承家传武艺,年纪虽轻却造诣颇深。他广延名师,刻苦钻研,很快就成了一位精通医理,能够起死回生的名医。当他踌躇满志地参加了乡试,官场的腐败与黑暗,使他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没有及第。遭此打击,他心灰意冷,看淡了功名利禄。于是,天天以习武来排解心中的苦闷。父亲见儿子放弃功名利禄,一门心思习武度日,疑儿子是在苦恼的发泄,很为儿子担心着急。

正在此时,父亲接敕命到南中行公事,他怕儿子抑郁成疾,破例携秉一起宦游求官访友。

一天,父亲正忙于公务,李秉宵闲逛于府衙周围,看到狱卒从牢里拖出一昏死犯人。经询,得知犯人病入高肓。典狱怕该犯死于牢中,告请官府处置,官府命狱卒趁犯人没绝气之前,赦放狱外。

李秉霄见状,对患者一试脉象,还有迟搏余脉。将患者背回客栈,配方买药煎之喂饮。患者饮药后,大汗淋漓,半夜时分苏醒而逃遁。

天亮后,李秉霄发现病人不见了,猜疑反侧,只好祈祷患者无恙为好。

数月过去了,一天夜里,李秉霄独坐灯下看书。突然闪进一人,披风蒙面,箭袖束腿,履不沾地,身轻行空,燕子般跪拜在李秉霄跟前:“感谢兄弟救命之恩!”李秉霄一怔说:“壮士请起,救命从何说起?”来人扯下面纱说:“在下是劫富济贫的盗侠,被官府捕获,遭折磨病倒狱中。垂危之际,多亏兄弟调药相救,回生后,逃离了是非之地。在下今康复痊愈,知恩当报,略备薄礼,请笑纳。”李秉霄面对盗侠递上的金银,再三拒绝受之,盗侠仍不退去。李秉霄与之谈为人,谈世道,以至谈到练功行武。越谈越投缘,真是情深意笃。但盗侠相赠金银,李秉霄仍坚决不受。无奈,盗侠说:“救命之恩在下无以相报,既恩人喜欢武术功夫,我有门独特武艺绝技授之可否?”李秉霄喜不自胜。

日复一日,盗侠倾囊以授,李秉霄英敏精学,武艺速成。他有了祖传的武艺,加上新学的功夫,他越发对武术爱中成趣,而盗侠再得复至。

李秉霄不见盗侠,盼念不已,他决定仿效祖父辈(李朴,号悔道人;李香,号拙道人;李桐,号悟道人;李承均,号师詹道人;李承矗道人,皆为著名书画家,其作品秀绝齐鲁,蜚声京都)毅然出家为道,号,“升霄道人”。寄情于山水间,寻师访友,度过他以武会友,从道入教的一生。

李秉霄辗转山林寻盗侠不着,但在交游中,又结识了许多江湖中侠客和世外高人,谈武论道,集武术精粹于一身。

一日,李秉霄访友归家,独行于招虎山山中,此处峰峦秀美,蝉的鸣叫声象一幅有声的图画,令人赏心悦目。李秉霄行得干渴,来到溪边,蹲下掬水解渴,溪水清澈透凉,李秉霄着实喝了个饱。看着清纯的溪水,浓密的树荫下还有一块光滑的磨盘石,他心情愉悦地想躺在磨盘石上睡会儿觉,可不觉得蝉鸣成了烦人的噪声。顺手拾起一块石头,想轰飞鸣蝉。睁眼望去,见一只螳螂正朝着蝉儿爬过去,等靠得近了,突然腿足弹跳跃起,一只刀臂将蝉牢牢地钳住,蝉变了声地“哇哇”扑楞着翅膀。不一会,叫声噶然而止,两只翅膀便耷拉下来。

李秉霄见此情景,禁不住为那蝉儿惋惜起来。正在此时,一只鸟儿顺着树枝“啾啾”地叫着,蹦到螳螂的背后,秉霄心一紧,不禁又为那螳螂担起心来。心想:螳螂休矣!说时迟,那时快,就在鸟儿的长喙毫不容情地啄向螳螂时,那螳螂似乎早有觉察,猛然掉转身来,左边刀臂拨开鸟儿的长喙,右边刀臂闪电般地刺扎进鸟儿的眼睛,鸟儿凄厉地尖叫着,扑楞楞飞向高空,一会儿杳无踪迹……。李秉霄被这一幕惊呆了,他良久才回过神来。而那螳螂仍然在那仰视着高空,挥动着两把刀臂,就像擂台上获胜的武士,洋洋自得,神采飞扬。秉霄由衷地赞叹:真乃神虫也!忽然,他脑子里灵感一闪,闪出一个念头来,我要把螳螂的动作优点运用到拳术中。这个念头使得李秉霄激动得禁不住有些颤抖。也就是这个念头,为中国武坛新添了一朵奇葩,更为武林造就了许多英雄豪杰。

李秉霄游历已有数月之久,回转家中,父亲见到儿子喜不自胜,父子相见亦兴奋不已。

秉霄兴致勃勃地向父亲叙说了这次游历中所见到的趣闻遗事。最后他话锋一转,有些诡秘地朝父亲一笑:“爹,不是有个典故叫做u201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u2019吗”?父亲说:“对呀”!秉霄显然有些激动:“孩儿在山中亲眼见到了这一情景,不过倒霉的不是螳螂,而是鸟儿”,“噢”父亲十分惊异。接着,李秉霄又将自己想在家传武功的基础上模仿螳螂,象形取意,创造一种新拳路的想法说给父亲听了。父亲非常赞同,并鼓励儿子说:“你就好好琢磨吧。必要的话,我也可以帮你求证一下”。

从这以后,李秉霄就完全沉浸在“造拳”的意境中。他茶不思,饭不想,更加细心地观察螳螂的举动,揣摩它的攻防姿态,归纳特点,不时地比划比划,时而又画画写写。

吃饭的时候,都是在母亲的再三催促下,才心不在焉地草草吃过饭,又回到拳房中,琢磨他的“螳螂拳”了。他每创一个招式,都从父亲那儿求证一下,毕竟父亲也是一位武术大家。父亲也同样被他深深地感染,整天也迷恋其中,时不时地提出自己的看法,给儿子以绝好的启迪,激发他的灵感,奇招妙招层出不穷,创演出许多“秘手单招”。经过反复而缜密的淬砺考究,使其招招相扣,势势相连,一气呵成,演绎出崩补,乱接,八肘(四段)等套路。就这样,构思精巧,风格独特的“螳螂拳”便横空出世了。

震恶扬威 扶弱试拳

李秉霄在父亲的协助下创出“螳螂拳”,心情异常兴奋,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准备挟技闯江湖,以武会友,以求得到更充分地印证。

李秉霄首先想到辽东云花观的道一真人,他与秉霄亦师亦友,感情莫逆,也是一位道行颇深的世外高人。秉霄决定辽东之旅,辞别双亲,择路烟台渡海而往。

李秉霄身背行囊,脚下加力,不一日便来到烟台。烟台是一个繁华的商埠,码头上人来熙往非常热闹。秉霄心里有事,顾不得欣赏这热闹的景象,径直来到码头候船问明了开船时间,后到饭馆用餐。不一会饭馆外连连传来惊呼声。秉霄循声隔窗望去,只见一瘦弱后生,踉踉跄跄朝饭馆方向跑来,后面一彪形大汉紧追不舍,口中咋呼连声:“小子,看你能逃出我的手心不成”?那后生情急之下,一头扎进饭馆里,一眼瞥见李秉霄,顾不得多想,慌忙跑到秉霄身后。失声地喊:“道长,救命”!这时,那大汉也闯进了饭馆,秉霄仔细一瞧那大汉:倒八字的双眉络腮胡子,膊乍腰圆眼露凶光。一看就知不是善类。汉子一进门,瞥见后生躲在以食客身后,便腾腾急步闯到秉霄面前,伸手就抓那后生,那后生“啊呀”一声两腿发软,一屁股瘫坐在地上。秉霄起身拦住大汉说道:“好汉慢来!”大汉一见有人阻拦,两眼向上一翻,手指李秉霄:“识相的闪开,不然连你一起收拾了”。秉霄不屑地一笑,转身扶起后生,说道:“小兄弟别怕,告诉我怎么回事”?那后生眼瞅着大汉怯怯地说道:“他是俺把头,今天我发现他克扣俺大半工钱去,俺只问了一句,他就往死里打俺”。

原来这大汉是烟台码头上装卸工的把头。他仗着自己人高马大,天生神力,又练了多年武功,狂妄无极,独霸一方,掌控着码头上所有苦力,就连武官的馆主,逢年过节,都要给他打点一份孝敬。不然的话,他就会兴师动众去砸人家的场子。人们背后都称他“丧门神”。这丧门神称霸烟台,众怒天怨,无人敢与他抗衡,使他有恃无恐。

李秉霄顿生抑恶试拳之心,转身对那丧门神言道:“你偌大个汉子,欺负一个弱小,不觉着羞耻吗”?丧门神一听“嘿嘿”冷笑道:“那来的挡道狗,敢在老子面前狂叫,看来你是想趟这浑水啦,不教训教训你,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说着云步向前,一招“黑虎掏心”直奔李秉霄心口窝打来,秉霄不假思索,出右手如电“金丝缠腕”,拿住丧门神的手腕,指上叫力,突然向上一提,丧门神脚下不由得拔了根,说时迟,那时快,秉霄左肘一记“横断乌江”,打在了丧门神的右肋,将他凌空击出窗外,“哗啦啦”窗户粉碎,“扑通”一声,丧门神摔跌在地,脸色蜡黄,鲜血从鼻口喷流出来,围观的人群不由地山崩海啸般地叫起好来。那丧门神,不死也从此成废人了。李秉霄估计,此时离开船时间也到了,便径直朝码头走去,那后生急步追上李秉霄,“普通”跪下:“恩人慢走,请恩人留下姓名,容小人日后报答”。秉霄俯身将那后生扶起,会心一笑:“你问我的名字嘛,忘了”。那后生误听为谐音“王朗”,急忙磕头不迭:“小的记下了,小的一定将恩人王朗的名字刻在长生牌位上,终生供奉”。李秉霄闻听,哑然失笑,径直上船奔辽东而去。

李秉霄到了辽东,拜会了道一真人。将自己如何受到螳螂的启迪,在父亲的鼎立协助下创造了一套拳法――螳螂拳,一五一十地讲给了道一真人听。道一真人异常高兴,急着要见识一下。本来,秉霄与道一真人的武功在伯仲之间,结果一试,只以交手,道一真人便被打得无遐递招,连试几个回合,都是道一真人败阵。道一真人自叹不如,对秉霄大加赞赏:“道兄,你的这套拳法可以独步武林,雄视江湖了。不过,你一定要将这一绝技传之后世,万不可湮没了”。秉霄说道:“我也正有此意,想到各处走一走,一边印证,一边传授”。道一真人高兴地说:“太好了,咱们武林又多了一支奇葩”!

李秉霄在云花冠盘桓了数日后,就辞别了道一真人云游去了。

李秉霄侠游江湖,抱打不平,扶弱抑恶,所到之处,不断将螳螂拳传授良家子弟。徒儿们若问他尊姓大名,他总是说一句诙谐的答复:“忘了”。因此“王朗”名满江湖。“王朗”的名字也就随着螳螂拳的传说而误传至今,使很多人误以为螳螂拳为王朗所创。

上一篇:李浩林(高级工程师)

下一篇:姜洙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