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宁的个人简介
李伯宁,1918年6月23日生于河北省高阳县,河北省任邱市人,曾用名:李易,笔名:白丁。1935年毕业于高阳县简易师范,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曾任河北省肃宁县长兼县游击大队长由于坚持武装斗争,开辟敌占区有功,被上级通令嘉奖。并曾在《冀中导报》社任编辑科长副总编辑。
生平
1949年参加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历任水电部司长、副部长,水利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84年被任命为三峡省筹备组组长、党组书记。1986年任国务院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主持了三峡百万移民的试点工作,经过8年的努力探索,在农村移民、城镇搬迁和人才培训上,成功地创造了“改革过去的一次性赔偿为开发性移民”的丰富经验,为移民搬得出、安得稳和发家致富创造了条件。得到中央及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许和广大移民的热烈拥护,为人大通过兴建三峡工程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国务院领导称赞“这不只是中国的创举,也对世界水库移民具有借鉴意义。”在三峡工程重新论证的过程中,李鹏总理称他是:“呕心沥血,力排众议。”为三峡工程的上马立了大功。1992年人大通过三峡工程后,他被任命为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正部长级),继续领导三峡库区一百多万人的移民工作。并着有《三峡工程与开发性移民》,主编了《开发性移民好》典型经验等书籍。他从事水利工作50年,被誉为中国水利综合经营的创始人。最近出版的《我的水利梦》一书,比较全面反映了他在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建树。曾任中国水利文协主席,现为名誉主席。
个人作品
着有儿童文学《铁娃娃》,(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小说《梅香如》;诗集《感时吟》;报告文学集《随中国农民代表团赴苏参观记》;最近作家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长篇抗日小说《血染梨花红》(第一部),受到文艺界的好评。由他编剧并组织拍摄的十一集电视连续剧《水困古城》,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为一等奖。
职务
他是中共十二大代表,中共党代会代表。全国政协第六、第七届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花卉协会副会长。中国老区建设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水利企协、花协名誉理事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李姓起源
源于嬴姓和姚姓,出自黄帝之后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理徵和舜帝姚姓的后代结合的后代,或出自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属于以官职名为氏。颛顼和舜帝后代一说:李姓祖先之一是伯益,伯益是帝颛顼的裔孙。舜帝时候,伯益因帮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嬴氏,李姓出自嬴姓和姚姓,李姓祖先之一:嬴姓出现因为舜帝的赐姓给他的女婿姓为嬴,还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舜帝,姚姓,舜,黄帝子孙,生于姚地,以地取姓为姚,其后代就以姚为姓。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舜帝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概括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帝辛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史籍记载,周朝以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