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轩宇

时间:2023-12-13 15:32:19编辑:资料君

李涛(艺术家)的个人简介

李涛,1972年生,河北深州人。毕业于河北师大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曾获得河北省“三三三人才”、 “德艺双馨”、“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称号。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院继续教育学院外聘教师,北京画院石齐高研班助教,河北美协理事,河北画院国画院研究员,衡水美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衡水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个人简介

曾获得河北省“三三三人才”、 “德艺双馨”、“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称号;

以其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被新华网誉为“金坡碧水”画派;

应邀赴德国、瑞典、捷克、迪拜举办画展、采风等艺术活动;

为民革中央、南海舰队衡水号、河北太行国宾馆、天津地球卫士创作大型壁画并被永久收藏;

近年来在北京、山东、广东、安徽、河南、甘肃、浙江举办个展三十余场,彩墨精品被广泛收藏;

于2011年在北京创建艺术工作室,从事中国画创作及理论研究。

参展记录

2012年

作品《赣南春色》入围建军85周年全国美展;

2011年

作品《苍茫一片叶无言》入选全国现代工笔画展;

2009年

作品《园中新绿》入选全国著名水墨画家邀请展;

2007年

作品《蓼花萧爽春已尽》入选“全国第四届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大展”;

作品《水清春深颜色鲜》参加“中国当代实力派国画家厦门提名展”;

2006年

作品《野阔微茫时有声》入选“2006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05年

作品《春满池塘花满枝》入选“全国首届写意画大展”;

作品《春暖池塘淡淡风》入选“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

2003年

作品《疏林远水尽可游》入选“全国首届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

获奖经历?

2006年

作品《春风又绿江南岸》获“全国城市山水画展”,优秀奖;

作品《春暖池塘》获“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优秀奖;

作品《野塘无声春昼长》获“全国第四届青年中国画年展”,优秀奖。

出版著作?

《李涛生宣重彩作品集》,广西美术出版社,2011年;?

《全国高校教材――装饰绘画》,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艺术评论

涛声依旧 ――记李涛绘画作品

文/张进良?

湖水、绿树、鸳鸯是李涛绘画作品中典型的题材。好好地瞧瞧,满眼湖水,一派绿色,栖戏的鸳鸯,温情脉脉,和谐优美。一种诗意般的恬静,自然地蕴涵着生命状态的运行,仿佛代表着人类和大地的良知、优美、纯洁,动人神智,开启我们的灵目,昭示着“我们的生活比蜜甜”,我领受着,体味着。

李涛作为艺术院校的画家,尽管受过专业训练,尽管时常翻读名家典集,尽管也游山玩水,采风写生,但一旦提起笔来心中全无哪家哪派,一些习性的东西在他画作上也无影无踪。也许是因了衡水湖滋养的缘故,湿地、湖泊、原生态自然环境激发了他空前的创作激情,走出画室的李涛以浪漫自由的创作精神,迷恋自己在自然面前的真实感受,并把它充满激情地呈现出来,把自然清新的自然界请入画卷,以看似随意的手法凝固瞬间的永恒,“不是炫耀技艺,而是发自内心的生命需要”,这种从艺状态,应该更近于艺术的本源、生命的本真以及艺术自身的规律。在李涛的笔下,水是流动的情感,树是绿色的生命,鸳鸯则在李涛绘画语言中幻化成有血有肉的一种精灵。不猎奇,不求怪,优闲,清新,舒朗,充满着挥之不去的温情,彰显芸芸众生人性唯美的追求,仿佛自然天簌与心灵吟哦的田园交响乐。其美妙,神奇足以娱目、养神,置身于这样有生命的灿烂画卷中,聆听自然,莫若说是聆听生命。

有首 “涛声依旧”的歌,特借来为小文的标题,张冠李戴也就无复顾及了。记得歌词中还有“温暖我的双眼”句,李涛的绘画则更温暖了我的心。

诗化的家园――读画家李涛的绘画艺术

文/史新粉(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研究生)

随着世界的全球化和中国的现代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疏离了自然和静谧,我们在享受大工业和高科技所带来的优势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着喧闹、嘈杂、快节奏、淡漠的亲情……于是,经济、科技越发达人们就越渴望逃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寻找自己精神的家园和心灵的慰藉,尤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使自然、和谐、家等词语成为了当前的热门话题。著名画家李涛用画笔描绘了一幅幅他心中的家园,表达出画家独特的创作意识和高尚的精神追求。

读着李涛的画,那平缓的土坡、静静的水面,那葱郁的树林,还有那悠闲斑斓的水禽,仿佛似曾相识,是儿时的记忆?是童话世界?它唤醒了人们心中最深层、最久远的记忆,然后在画面上把这记忆中的树、水、坡、草等物象进行极力的铺陈、膨胀,使这种飘渺的美好的纯洁的感情越来越强烈,可你又明确的感到陌生。这种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感觉再加上画面里点化的色彩和光影,使画面更具有了一种亦真亦幻的、诗一般的情调。在这诗一般的意境和大面积的黄绿色调的环境中,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远处白云、绿水间的一对鸳鸯,它们就是这家园中的男女主人公,悠闲快乐的生活着。此情此景也是画家一直衷爱和向往的。小时侯,过早的离开家乡求学,曾经的漂泊使他比同龄人对家有更多的感悟,而这种情怀,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浓厚,并逐渐转变成一种精神,让李涛在商业化的社会中始终保留心中的那一方净土。

从艺术语言上讲,李涛的绘画基于中国传统的文人画,并与之有相通之处,如都追求个性情感和超现实的表达以及诗化的写意性,但又与之有不同的面貌。

首先表现在意境方面 传统的文人画尤其明清的一些画家,画面上表现出一种孤傲、枯涩、清淡,有的甚至是霸悍之气,而李涛的画却给人以典雅、恬静、和谐、饱满、灿烂之感。

第二,表现在构图上? 传统的文人画简淡、收敛、以少胜多,而且有一些程式,如“三七出枝”、“主辅破”等,而李涛却采用从写生入手的方式,使构图更自由、更灵动,并吸收了西方风景画的优点,整个画面物象很多,很饱满,与传统的“省”、“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表现在笔墨上 中国画讲笔墨,尤其文人画更把笔墨视作画面的灵魂。李涛在研习传统上下了大力气,早年画大写意花鸟,以石涛、八大、吴昌硕、潘天寿为师,并到北京画院进修一年,后又从事山水画创作,近几年又转到目前的绘画风格,这决不是墨守成规者的妙手偶得,而是植根于传统开出的艺术新花。用笔方面,将工笔与写意融为一体,树干、枝叶采用双勾法,而鸟、水、坡采用没骨法。他的用笔没有大写意的恣肆,也不象工笔的细致,而是处于二者之间的一种和谐美、流动美、意蕴美。用墨上,用的不多,只限于坡、石、树的勾皴上,并多采用破墨法,形成点、线、面的有机结合。

第四,表现在色彩上 文人画以墨为色,不注重色彩,而李涛却有意突出色彩。他的色彩运用既有唐代青绿山水的根脉,又有西方印象派的神韵;既有青绿山水的勾填,又有印象派的光影。大面积的使用黄、绿、蓝三种邻近色给人以调和之感,与此同时,又点缀上一些红色系的对比色,如鸟的羽毛、红叶、印章,给画面增添了节奏感。

李涛用优美、恬静的意境和精湛的技巧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幅诗化的家园。他基于传统又大胆创新,屏弃了文人画的孤傲、枯涩;借鉴西方风景画,又与中国画相融合,创造出一种纯属东方的灿烂,并得到了画界的认可。对艺术不懈的追求与努力迎来了硕果累累的丰年,2005―2007年,在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展览中,李涛十余次入选全国大展并获奖,作品被中国美协、中国工笔画协会、深圳美术馆、甘肃美术馆、西安亮宝楼等专业收藏机构收藏,并于2007年12月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成为一名中国美协会员。

在与李涛的交谈中,他除了谈创作,说的最多的话是“看自己的画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画家的不满足实乃国画艺术之幸,欣赏者之幸。

(评论家史新粉: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研究生)

墨韵揉幻遂化境,流光溢彩弄斑斓

文/三水(京华国学名家)

彩墨作为一种视觉载体有其独到的语言魅力,当今的彩墨已远非局限于概念的范畴了。原因为东西方文化在此历史时期的碰撞与融合,在此之下彩墨者常常虽同曰其名实则大相径庭,而所论者更不能以局狭之识将彩墨限于一隅。其应如“水墨”所承载的更瀚远的哲学意义。

如果说古人不大尚色似乎有些片面,今人与古人并非不同,古人并非不知用色,古人也并非不知用光,其根结在东方哲学对光色更为深邃的阐释。我想,了解东方的人不难领悟此点,而东方哲学与传统绘画的关系犹如灵肉不可剥离。中国文人毕生追求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便能说明此点。而理解这一点是极为关键的,因为东方哲学也在历史的变迁与交汇中熔融与丰满,中国画如果脱离了东方哲学的理论根基将只剩笔墨,也将无从谈起。

彩墨实为墨彩,其色并非要补墨之不足,也非以色为墨。这些对“墨”而言都是不需要的,而恰恰色、光、彩却是要依赖墨的。“彩”常人多理解为“色”,所以会看到诸多以浓丽颜料的堆叠以抒发情感者,此类绘者往往对颜料的质量多有苛求,因为颜料的纯度会影响语言的纯度,而语言的纯度影响着情感的感染力与视觉的冲击力,所以这一层面的画家对颜料是有要求的。进而,有些绘者将“光”揉以色中,画面顿现斑斓与璀璨,由于有光的介入,即使灰暗陈杂的颜色也会闪出金子的光彩,颜料功夫已不在品质的纠结而转为调配。此时的画面已有“视觉语境”的奇幻张力,“境”的幻化是这一阶段的主题。再进而,便是以“彩”揉以境中。彩者,从物理上说是将光揉以色中呈现耀人心目者。从深远宽处说乃为艺术之真谛,是艺者在人类文化长河中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当以华彩昭示后人,给生命以方向,给心灵以福祉,天人合一,浑然为一的自然质朴境界。

涛之彩墨,流光溢彩已呈斑斓,其花鸟已非凡品:飞鸟自在其境或隐或现,往来逗留如神仙眷侣怡然自得,赏其作,犹身在世外,光阴幻化于面,妙笛仙音于耳不胜神往。其山水更有幻境:天高云淡,无光而朗照,山明水媚自有神骨禅姿,田园阡陌闲而有余,树木松散养天年于其间,又一处世外桃源也,我自观之心早已驻留其间也。

涛之言辞已脱窠臼,此山、水、树、人已非彼山、水、树、人,然自得其所。涛之画境不仅邀观者玩赏逗留,更要约你定居于此做不知年月的平凡神仙,此等浪漫不多见也。涛,得此语境实属难能,加之用情切切真前途不可量也。

我应涛之所约,草成此稿遂成拙见,拜同道雅正。

三水(京华国学名家)

从灿烂多彩到清丽古雅――观李涛绘画的演变

文/郝国馨(清华美院博士、画家)

热烈的色彩,笔墨舒展,生活的情味,天趣自然。这是李涛绘画给我留下的印象。在近30年的艺术生涯中,李涛的画风不断地随着自己的经历而变化,但他始终坚持用传统的笔墨追求现代的精神,不断探索文化的内核、人性的内在、生活的真知等精神层面的东西。正如古人言:“笔墨虽出于手,实根于心”。这种根于心的无形之物,正通过李涛的画笔,呈现在世人面前,人们不禁与画家的艺术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借古以开今”李涛汲取古今中外的艺术营养,感悟着时代的声音,创造出了“自有我在”的画境。在他的画中,“线”是筋骨,色是肤肉。?在“线”的运用上,他尽其写意之能;在用色上,他借鉴并有效地融合了西方印象派与中国民间美术;在意蕴上他重视对“静”的意象把握。

绘画中的“线”是人类的艺术创造,而尽显其美的则当属中国画。李涛深知其美,观看他绘画的过程就是一种美的享受。他总是保持一种兴奋而放松的状态,铺纸勾线,其过程就好似一次抒情的音乐演奏。“线”,书写式地从他的手下生成。无论是动作还是画的视觉效果都充满了节奏。短线转折笔笔相生,空间点划瞬间恒定,长线短线相依更换,勾线时他喜欢用长锋的毛笔。这使勾出的线流畅而纯净。逆锋、顺锋变化有序,有坚实如石刻般的朴拙的线,也有灵动恣肆的用笔,又能相互呼应,相互和谐。这是对文人画用“线”方法的继承和总结,笔笔写趣传情,处处经心放达。

他绘画中的突出特点当属对色彩的运用,以色写情。绘画形式打破了写意与工笔画的藩篱。画风形式让人耳目一新。有人说他在画面中运用了西方的色彩构成,这是可以肯定的,但还不够,我们不能忽视中国民间美术对他的影响。在与李涛共处的日子里,他尊敬并迷恋传统文化,中国的民间美术是个巨大的艺术宝库。齐白石一生的绘画都得益于他早年的木雕,花鸟画的朴厚稚拙源于民间木雕给他留下的审美积淀。林风眠视中国民间美术为新时代美术发展的重要参考来源,勤奋地研究和借鉴了彩陶、青铜、汉砖、漆器、皮影、剪纸、古壁画、瓷器等艺术元素,并从中汲取营养,寻找蕴涵生命力的鲜活形式。李涛也曾沉迷式地研究过民间美术的造型和用色,尤其对武强年画、唐山皮影有过系统的研究和学习。这些研究影响了他的创作,而这种沉迷也必然影响他对色彩美的认知,成为他绘画着色的审美取向。即使他学习了西方的色彩构成,但他绘画中仍然洋溢着东方式的色彩韵律美。

观李涛作品,体会其“心路”历程,李涛创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摹古初探期,重彩期,淡彩期。

1、摹古初探期――古拙厚朴(1991――2001年)

李涛毕业于河北师大美术学院,并取得硕士学位。科班出身的他,接受过一整套正规传统的学院教育。素描、色彩、油画的学习为他的艺术创作奠定了深厚而扎实的基本功,也为他早期的彩墨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学期间,先后受教于李明久、刘进安、杨鉴民、尤宝峰、白云乡、蒋世国、王文生、孙纲诸教授。其后研修于北京画院,师从石齐、王培东先生。这个时期李涛大量临习传统,主攻吴昌硕、李苦禅、潘天寿一路,侧重于古拙厚朴、大气夺人的艺术气象。艰辛的学艺之路磨砺了意志,夯实了基础,感悟了人生,提升了素养,为进入灿烂多彩的新彩墨时期铺垫了基石。

2、重彩期――灿烂多彩(2002――2012年)

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李涛将多种门类的艺术形式融会贯通,成功地转换了自己的绘画语言。2002年前后,他开始了彩墨艺术的探索。2003年创作的《疏林远水尽可游》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在这幅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画作中,热烈的色彩、强烈的节奏感另人们耳目一新,武强年画式的色彩运用对视觉造成的冲击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双勾与没骨完美结合的笔墨技法在这幅山水与花鸟和谐统一的作品中挥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自此,李涛在文化部、中国美联、中国美协举办的活动中屡屡获奖,无疑这些学术界的一次次的认可是对他艺术行为莫大的鼓励。2010年李涛应邀为河北太行国宾馆创作的巨幅壁画“河北湿地三部曲”――《春风又绿衡湖岸》、《坝上五月浮香霭》、《大港九月芦花起》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我们看到色彩的布置是散点式的,分落在画面空间中的各个部分,色彩不受物体的影响,大大小小、疏疏密密。黄色与其他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也不受前后空间的限制,黄色和蓝色并没有因前后关系的不同而改变纯度,一律都是高纯度的黄色和同种纯度的蓝。由此形成了色彩布置的特殊效果,使色彩在整个画面中既有节奏又均衡。这是民间美术独有的色彩构成的美感。李涛就是用这种着色的方法来控制画面的。在此基础上更加强了用色的自由度与平面化。作品中黄色的布局可以在花卉上,在叶子上,在坡地上,在空中,在水中……有时是物象,有时是幻象。在色彩的搭配上十分强调“强对比色”。这也是李涛这个时期画风的突出特点。红色直接与黄色并置,蓝色与黄色、绿色并置。整个画面又被简化成单纯的几种色彩,色彩的冷暖关系甚至超越了自然属性,而更重视和合乎视觉的美感。整个画面单纯而亮丽,这正是民间美术设色的独特魅力之一。这也与士大夫绘画中那种含蓄清淡的色彩分路而行了。正是高纯度的对比加之墨色的运用,李涛这个时期的绘画又产生了另一个风格特点,这就是光感。这种光线并不是真实世界的光,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处理形式,他绘画中的光源并不明确,似乎有很多光源又好似是平光,这与皮影艺术效果很相似,单纯的色块相互交错相互依托,色彩有时厚重沉稳,有时轻快亮丽,正光、逆光共用,单纯中透露着神秘感,活泼却又朴厚。这种光感是李涛通过色彩之间的明度和冷暖对比所表现出来的,所以丰富的色彩也统一在这种特殊的光线之中了,表现出愉悦的生活情味儿。在钢筋水泥的现代丛林里,尽情地展现出自然的馈赠、原野的风光、生活的情趣……

线、色、光,前者是承袭文人绘画“以线写意之能事”。后两者则在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汲取精华,又以独到的艺术认识为自己的绘画增添了无限的现代美感和鲜活的艺术形式。他常说“我们要画现代人的画”、“时常看看自己画面的年龄,要年轻点”,他勇于尝试大胆探索。

3、淡彩期――清丽古雅(2013年至今)

2011年李涛公派清华美院担任访问学者,师从韩敬伟教授。同年在北京创建工作室,从事中国画创作及理论研究。身在文化中心,李涛广泛汲取艺术营养,自2013年李涛的绘画在风格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他的作品《清新独自知》、《春临花谷》、《寻花香满衣》等等。多色的争艳被统一的银灰色所代替。生气奕奕的画面又多了几分雅丽和静谧。说到这种变化的来源,一是室外写生,其次是他对自我情感的追问,三是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新体悟。其中具有主导作用的是在真实的花木世界中静观和写生。近些年李涛勤于写生,他把“师法造化”的过程看作他绘画的艺术素材的来源,灵感激发的源泉,艺术探索的实验,审美积淀的呈现。他视写生为一个大熔炉,将自己所有的艺术选择和探索都放入这个熔炉中,进行筛选和冶炼。近年来他常赴皖南等地写生,这些地方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这是很特别的选择。中国传统古建筑和传统文化形式布满了每个视觉可及的角落,古建筑群中花草芬芳色艳蝶舞,建筑给了花卉以文化氛围,花卉给了建筑以时代气息。千年的文化内涵和鲜活的时代生命在这里自然地融合在一处。虽然李涛绘画中并没有建筑物,但这种文化氛围确无形地融入了绘画中。于是李涛一改强调“热烈情感的宣泄”而转向了凸显意境的营造,将多彩的世界变成了银灰色的乐章。在这银灰色中,多种色彩被淡化,画面中突出了清新愉悦的宁静,清丽而古艳。这种意境的营造既包含了他对传统花鸟画那种静淡意境的新理解,又包含了他丰富的时代情感的体验。

2014年李涛开始担任中央美院继续教育学院外聘教师及北京画院石齐高研班助教。《复春图》是他这段时间的代表作,三个部分组成了一个门拱形。墨色在画面中仍是辅助的着笔,浓重的几处墨点衬出的是色的厚重。繁密涌动的花卉形象衬托着大块的蓝色背景,背景平而带着律动的笔触。草石上的黄色已经变成很淡的冷黄色,暖色被严谨地控制着,都被融入了冷灰(灰蓝色)的主色调中。欢愉中带着静谧,这与传统花鸟画中清淡、宁静的意境相比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说联系,二者都强调“静”的美、“静”的意象。说不同,重墨色的传统花鸟画反映的是“文人”(他们具有儒道释思想)的审美情思。而重视色彩的李涛,花鸟画则反映的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内心情感。他体味到了古人淡雅的意境却在其中倾倒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悟。我们的世界是物质丰满的世界,正如荷兰小画派一样是在物质之间感怀内心的欢愉。花草的繁盛、笔触的经心是李涛对花草爱恋的表达。这种爱恋和古人爱竹、爱莲是不同的,李涛作品中的形象与现代人的生活更具有一种亲密性。这是以一种知识分子式的情感关注花卉世界的结果。

李涛的绘画在语言表达上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其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他是新时代的艺术家,具有的是知识分子之情怀”。李涛是新时代的知识分子,他的世界观、对艺术的理解、艺术审美感受都与前人有着明显的不同,李涛接触的是当代生活,拥有知识分子的丰富的情感而不是唯有“淡泊”的情怀,他要表达这个灿烂的天地一面,而不是“清高孤傲”的世界。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现代视觉意识、当下知识分子的情怀共同构铸成了鲜活的现代的而又富有个性的李氏艺术符号。李涛是年轻的当代花鸟画家,他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无疑李涛越是真诚地表达自我,他的绘画语言就越是能表现出一种时代的独特性。

郝国馨(清华美院博士、画家)

阅读画家李涛的“绘画语言”

文/李荣刚

第一次以好朋友的身份去评论好朋友的画,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对他更多的期待!很欣赏他的彩墨画,所以有幸前几年结识了他,相谈甚欢,自然而然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

说起“绘画语言”,人们自然的就想起了那些个人风格鲜明强烈且成名已久的画家:比如李孝宣,他是“荒诞画派”的领导者,还有朱新建,一提到“美人图”首先想到的便是他,马海方的“京味人物”、田黎明、周京新的“实验水墨”等等都极具个人面貌,令人印象深刻。

李涛以其独树一帜的绘画语言样式被新华网名家专访誉为?“金坡碧水画派”。作品设色以黄、绿、蓝为主色调,画面唯美,生机勃勃,极富韵律。初次见到他的作品感觉有点像油画,细细品来,既有传统中国画的味道,也有西方绘画的元素,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笔墨情趣。

李涛善用全景式山水与花鸟相结合的构图样式,格局饱满、工写兼备。技法以生宣工笔(双勾填彩法)及没骨法相结合为主。构图严谨、新颖、险峻、充满生机!在他的笔下一切都表现的游刃有余――静静的水面、悠闲的禽鸟、斑斓的土坡、芬芳的花卉,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完美,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此乃仙境、幻境也!

一个成功的人付出的艰辛定比常人多。李涛就是这样一位为了绘画事业而善于思考并努力付出的人。对此他乐此不疲,常年奔波于河南、安徽、福建、广东等地大量的深入写生,近年来应邀远赴德国、瑞典、捷克、迪拜等地采风、交流,给他的绘画注入了更多的新鲜元素,使画面充满活力,更加饱满、更加趋于成熟。灵感来源于生活,走南闯北使他的创作欲望更加强烈,最近两年又尝试重彩山水及淡彩没骨花鸟画的研习,创新之路永无停歇!

实验性的画家对我的冲击力是非常大的!就像科学家有了新发明、航海家发现了新大陆、考古家发现宝藏一样,能给我们带来空前的惊喜。画家也是一样,一幅作品的多元化思考注入了他们毕生心血,作品的学术性得到专家、大众的认可再辛苦也值得,那是对一个画家最高的奖赏!

李涛是一位才情兼备的画家,十几次在全国性的展览中获奖,作品被多家美术馆、国家机关及国内外藏家广泛收藏。这些成绩没有使他停滞不前,他仍不断的探索、研究新的构图、新的意境、新的画风,也许这才是他永远的课题,对当代中国花鸟画的创新起到了示范作用。

李涛对绘画的执着,对艺术孜孜以求至高无绝的境界,肯定能取得非凡成就,我拭目以待。

李荣刚

2014.4.30晚

作品欣赏

上一篇:李从镒

下一篇:李广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