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桢的个人简介
孔祥桢(1904-1986),男,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北堆村人。1904年11月15日出生,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6年赴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长期在隐蔽战线工作。后任睐北特委军委书记、八路军一二九师情报处长,豫西支队政治部副主任、中共汝南地委书记、中共中原局常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孔祥桢
孔祥桢(1904-1986),男,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北堆村人。1904年11月15日出生,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6年赴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长期在隐蔽战线工作。后任睐北特委军委书记、八路军一二九师情报处长,豫西支队政治部副主任、中共汝南地委书记、中共中原局常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
建国后,任中共中南局常委兼组织部副部长,劳动部部长、城工部部长、中纪委常委、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1986年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
在孔祥桢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先后两次入狱,时间长达10年之久,经受了残酷的折磨。
第一次入狱是在1931年,孔祥桢到河北省委汇报工作,因叛徒告密,被国民党逮捕,同时被捕的还有薄一波、安子文、刘澜涛、刘尊棋等,他们被关押在北京草岚子监狱。
在狱中,敌人展开轮番审讯,从精神和肉体上对他们进行双重折磨。为了有效与敌人展开斗争,狱中成立了党支部,孔祥桢被推选为支部书记,组织大家与敌人展开了机智的斗争。他要求每个人要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绝不能动摇自首。在审讯过程中,不要把自己的案情扩大,不要牵扯到别人,口供越简单越好。狱中人员按照这个要求,成功应对了敌人的审讯。
当时在草岚子监狱中,监狱当局定了一个“反省政策”,那就是不管犯人刑期长短,必须经过“写反省材料、履行有关手续、在报刊上登反共启事”三个步骤,才能被释放出狱。而且这种“审查”每半年一次,如果三次“审查”后,仍不反省者,就要被枪毙。对此,孔祥桢指出要坚决反对敌人这一政策,他号召大家借写“反省材料”的机会,用自己的家史、村史揭露和控诉反动当局残害人民的罪行。监狱当局看到这些材料后,只好不让他们再写了。
1933年初,孔老因病申请了保外就医后,离开了草岚子监狱。
薄一波同志在回忆起狱中的生活时说,孔祥桢是当时的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狱中工作开展得非常好。虽然时间已经远去,历史已经尘封,但薄老一个“好”字,足以涵盖当年监狱斗争的悲壮细节,它所折射的天地正气,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机智勇敢、威武不屈、对党无限忠诚、对同志满腔热情的铮铮硬汉的光辉形象。
1936年,当中央得知在草岚子监狱中有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因不肯履行国民党的出狱手续,一直被关押在狱中时,经研究决定,狱中人员可以履行手续出狱,争取早日投入到革命中来。随后,考虑到孔祥桢同志对狱中的情况比较熟悉,就把传达这个决定的任务交给了他。孔祥桢住在刘尊棋北平家中,冒着生命危险,通过疏通关系,向狱中送了两次信后,将薄一波等人成功营救出狱,为我党保存了一批优秀干部。然而,就是这么一件伟大的功劳,在“文革”时却变成了一大罪行,给他带来八年牢狱之灾。
那就是发生在“文革”时震惊全国的“六十一人案”。当时,“四人帮”集团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企图把从草岚子监狱中营救出来的同志们定为“六十一人叛徒集团”,说他们履行手续出狱不是中央的决定,而是刘少奇的个人指示。孔祥桢同志作为当事人,坚持讲真话、说实情,却被关进了秦城监狱。漫长的狱中生活使他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最终导致下肢瘫痪,并患上了小脑病变的疾病,但他铁骨铮铮,始终如一,从不讲违心的话,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在孔祥桢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的心中始终装着党、装着人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在担任国家建委副主任期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为了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落实苏联的援建计划,决定派以孔祥桢为团长的中国政府工业谈判团赴苏谈判。
谈判团于1955年12月抵达莫斯科。在谈判过程中,孔老既坚持原则,又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他一方面指导各小组的谈判活动,另一方面,还精心比较选择。对于苏方提供的技术落后项目,他敢于据理陈述,争取调换新的项目;对于苏方报价较高的项目,他也敢于讨价还价。经过谈判,在中方原提78个援建项目的基础上,新增项目31个,并争取了一大批技术专家来华,谈判取得了圆满成功。
1957年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由孔祥桢同志担任交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书记。他上任后,充分依靠群众,发扬民主,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热火朝天的兴修道路、疏浚河道的工作。1958年下半年,国务院六办撤销,王首道同志回交通部任部长、党组书记,孔老改任党组副书记。虽然职务有了变动,但他没有半点计较,而是积极协助王首道同志建立起了团结的领导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