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平(成信大教授)

时间:2023-12-12 14:11:09编辑:资料君

李国平(成信大教授)的个人简介

李国平,男,汉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人物经历

1979.09----1983.07,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天气动力学专业本科学习,获理学学士。

1983.07----1985.07,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任教,助教。

1985.09----1986.07,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

1986.07----1988.07,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作硕士论文,获理学硕士。

1988.09----1991.05,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任教,助教。

1991.06----1993.11,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任教,讲师。

1993.11----2000.11,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任教,副教授(破格晋升)。

2000.12----至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任教,教授。

1996.11----1996.12,日本气象厅气象研究所(MRI)短期高级访问学者。

2002.09----今,西南交通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

2003.02----2003.03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短期访问学者。

2004.04----2004.10 ,日本国立筑波大学访问教授。

1993.06----1998.05 ,任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党总支副书记。

1998.06----2001.07 ,任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地球环境科学系(原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党总支书记。

2003.04----2004.12 ,任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地球环境科学系系主任。

2005.01----至今,任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主任。

主讲课程

研究生课程

《高等大气动力学》,

《现代大气科学前沿与展望》。

本科课程

《地球流体力学》,

《动力气象学》,

《动力气象提高》。

研究方向

灾害性天气系统动力学;

陆面物理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GPS气象学。

主要贡献

重庆市区雾害的成因及潜势预报警报服务系统,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完成人。

大尺度降雨异常对地面过程的影响,四川省气象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陆地大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主要完成人。

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四川赛区电子服务系统,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主要完成人。

Some possible solutions of nonlinear internal inertial gravity wave equations in the atmosphere,四川省优秀学术论文奖,第一完成人。

四川省跨世纪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入选者。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四川省具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基于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青藏高原地面加热作用的研究,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杰出贡献奖。

"大气科学专业动力学类课程教学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科研情况 承担的科研项目:

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专题主持人)。

热带气旋类青藏高原低涡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作用参数化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四川省科技厅项目,主持人)。

可激发暴雨的一类青藏高原低涡系统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主持人)。

地基GPS遥感区域大气水汽总量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科研项目,主持人)。

完成的重大科研项目:

重庆市区雾害的成因及潜势预报警报服务系统(国家科委项目,主研)。

长江上游四川地区未来气候与水文情势变化及对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研)。

中间天空模式仿真和采光节能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研)。

青藏高原热量和水份平衡的观测研究(国家科委、日本科技厅合作项目,主研)。

青藏高原低涡的非线性特征及应用方法的研究(中国气象局项目,主持)。

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的理论研究(国家攀登计划项目,主研)。

青藏高原灾害性天气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主持)。

四川低涡型暴雨非线性预报方法的研究(四川省科委项目,主持)。

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形成的机理和预测理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主研)。

青藏高原热源和热力过程对ENSO形成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

Li Guoping,Fu Congbin,Ye Duzheng.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large-scale persistent rainfall anomalies on land surface processes.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1991,15(1): 62-71。

卢敬华,李国平. 层结稳定度和波速对孤立波解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1994,37(增刊第2辑):46-56。

Li Guoping ,Lu Jinghua . Some possible solutions of nonlinear internal inertial gravity wave equations in the atmosphere.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96,13(2): 244-252。

Li Guoping ,Duan Tingyang ,Wan Jun ,Gong Yuanfa .Determination of the drag coefficient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96,13(4):511-518。

李国平,杨小怡.热源强迫对非线性重力内波影响的初步分析.大气科学,1998,22(5):791-797。

Li Guoping ,Duan Tingyang ,Gong Yuanfa.The bulk transfer coefficients and surface fluxes on the western Tibetan Platea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0,45(13): 1221-1226。

李国平,蒋静.一类奇异孤波解及其在高原低涡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气象学报,2000,58(4):447-456

Li Guoping ,Duan Tingyang ,Shigenori Haginoya,Chen Longxun. Estimates of the bulk coefficients and surface fluxe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using AWS data. 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 2001,79(2): 625-635。

Li Guoping,Lu Jinghua,Jin Bingling,Bu Nima.The effects of anomalous snow cover of the Tibetan Plateau on the surface heating.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1,18(6): 1206-1214。

李国平,赵邦杰,卢敬华.青藏高原地面总体输送系数的研究.气象学报,2002,60(1):60 -67。

李国平,段廷扬,巩远发,卢会国. 青藏高原近地层通量特征的合成分析.气象学报,2002,60(4):453-460。

李国平,赵邦杰,杨锦青.地面感热对青藏高原低涡流场结构及发展的作用.大气科学,2002,26(4):519-525。

李国平, 青藏高原动力气象学(专著),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年4月。

上一篇:克里斯蒂安·伯泽伊登霍特

下一篇:李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