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画家)

时间:2023-12-12 10:49:55编辑:资料君

李亚(画家)的个人简介

李亚,1926年2月出生,江苏盐城人。养意斋主。1949年毕业于南京江宁师范美术科,先后就职于南京市文艺工作团、抚顺市文化宫、无锡市文联。1960年进入江苏省国画院开始专业创作,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秘书。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美协江苏分会理事、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颜真卿书画院名誉院长。

人物经历

1960年进入江苏省国画院开始专业创作。

1963年作品“公社鸡场”、“苗圃”发表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中国画小辑》。

1972年作品“花开十里小蜂忙”(后改名“油菜花”)参加江苏省中国画展览。(此作品创花鸟画新风,在画坛引为轰动)。

1979年应国家文化部邀请去北京澡鉴堂与朱屺瞻、李可染、吴作人等30余位画家共同创作,并受到叶剑英元帅接见。

1980年江苏省文化局、江苏省美协、江苏省文化局主办了“李亚国画展”。

1981南京博物院、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国画院主办的了“李亚揉纸画展”。同年江苏省电视台摄制发行“李亚揉纸画”专题片。

1984年由国家文化部、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在日本北九洲、广岛等市举办了“李亚个人作品”巡展,并与日本美术界进行了广泛学术交流。

1984年10月作品“春色”参加全国第六届美展,在《人民日报》黄永玉发表的文章中得到高度评价。

1986年作品“墨菊”参加江苏省花鸟画展,获荣誉奖。

1990年《朵云》1期发表的《写意画之趋向探索》。

1992年作品“绿梅小鸟”参加“加拿大国际书画创作第一届画展” ,获“佳作奖”。

1992年9月由上海美术馆、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美协主办的“李亚中国画展”在上海美术馆举办。

1994年出版《李亚画集》,江苏省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8年作品“墨兰”被北京中央军委办公厅收藏。

1998年出版《怎样画兰》,江苏省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0年,南京博物院举办李亚花鸟、山水、人物画展。同年7月,再次由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美协、江苏省美术馆主办了 “李亚书画探索展”。

2004年捐画1700余件于南京博物院。

绘画特色

李亚的笔墨技巧,经常处于多样性的探索和不停的变化中,有时求工,有时求拙,有时以少胜多,有时以多胜少,有时吸取阴阳凹凸,有时采用浑然迷蒙似与不似,更加诗意盎然。李亚善于博采众长,不仅继承文人画传统精华,并且在民间艺术画传统中,在儿童画天真稚拙中吸取了营养,融汇众流,丰富多彩,兼以喷、滴、洒、染交错应用,创造性地以求达到自己的思想和时代合拍。李亚的画,从工笔到写意,从具象到抽象,从花鸟人物到山水,情趣广泛,新颖多变。早年作品《油菜花》的展出曾轰动画坛,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的《春色》在《人民日报》黄永玉的文章中获得好评。七十年代以创造独具风格的揉纸画而闻名于世,后来则以不断探新而称著。李亚在创作生涯中,有幸得到过傅抱石、潘天寿、钱松岩、李可染等大师的指教,一生中为不断创新而探索。在中老年画家中,富于开拓,难能可贵。《春江水暖》、《韵》、《盼》、《憩》等,为最新尝试。

出版书籍

发表过多篇专著论文和《李亚画集》《怎样画兰》等出版物。

个人荣誉

作品曾在美、英、德、法等十多个国家展出并被博物馆收藏;还先后应邀在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画展、联展、报刊发表,以及碑刻收藏。由于艺术成就突出,他的名字已被载入国内外多种权威性的书画家辞典与世界名人录。传略收入《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美术家》、《中国现代书画篆刻家名鉴》、《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等十多部辞典,获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杰出成就奖。

人物评价

著名画家周韶华在《李亚书画集》这样写到:李亚先生是一位有自己的主义的画家,他揭起的是写意文化旗帜,坚持中国艺术以写画方式为本,理直气壮地走写意文化道路,努力呈现意象艺术的完整性,以“超写意、狂写意和纯写意”“书画合二而一”为标榜。一切的一切,以“写”为核心,以“写”来实现,“写”作为手段和审美对象,最终要看“写”与“意”复合的质度。他的长篇大论可由一个“写”字尽之。在创造中国画的语言方面,他勤耕不息,苦心孤指几十个春秋,追求“写”这一有生命力的形式(这形式,不是通常所说的事物的好形式,而是意与象契合无间,浑然一体,是一种活生生的内形式,是艺术本体。)

中国杰出国画艺术大师钱松岩赞誉他:“笔墨苍劲而又滋润,千湿辩证地统一,使干而不枯,湿而不漫,臻入化境,令人有清新、明洁、深厚沉着的审美快感。”1981年,八十三岁的名画家钱松岩看了李亚的画展欣然题诗:“新意开生面,群芳竞艳红;羡君一枝笔,挥洒夺天工”。

著名书法家林散之看他画展后,即兴挥毫为他题词;“李亚画能用涩笔,熟中求生,生里求熟。熟难生更难,熟中求生尤难也。”

红学专家孔祥贤先生在观李亚的画展后,题诗以贺,诗曰:“济济华堂瑞气融,李君际遇叶元戎。挥毫善颂风云志,泼墨欢歌雨露功。亦湿亦干干湿贯,能生能熟熟生通。水渲揉纸添新法,喜见金陵树一雄。”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美术理论家、评论家马鸿增1981年9月6日在《新华日报》写到: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他的揉纸画。那若即若离、时段时续的线条和墨色,给画面增添了一种特殊的韵律感和生动感,加强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情趣,有时用来表现某种质感和迷蒙感,也很巧妙。又由于李亚把揉纸与水色渲染相结合,使入画的花鸟上水,更加别开生面,富有艺术感染力。

马鸿增2010年11月21日在《新华日报》里刊登了一篇《李亚“写意”:从传统到现代》的文章里评论到:李亚的这些见解,不论我们是否认同,但我们首肯老画家勇于探索的创造精神,而且他从审美角度抓住了中国“写画”美学的特征。我一向认为,中国“写画”美学包涵三大要素:传写性(写神、写真、写生),倾泻性(写意、写气、写心),书写性(书法用笔)。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三者结构方式的不同又可衍生出多种创作倾向。

著名美术教育家、理论家左庄伟在李亚艺术研讨会中谈到:他的经历实际上是我们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经历,他个人的经历和这个时代的经历是一至的。就艺术的发展来看不仅跟的上时代,有时候他的想法还很超前,李亚老觉得德国表现主义很有道理,他说我们中国的文人画就是相当于西方的表现主义,但是西方的有些做法和画法又值得我们去探讨,他对西方的现代派很关注,在半个多世纪来李亚先生在艺术的探索过程中即从善传统,又不受传统的约束,他能接受新事物,能够在自己的绘画发展过程中间不断的吸取这些东西,我认为就这一点对李亚老的评价来讲,他在艺术上是年轻的,跟的上时代的,所有对他的评价应该放在这个时代来看他。

左庄伟还在一篇《忘形得意写真情―评李亚先生的写意画》里写到:李亚先生的写意画最体现中国文人画抒情达意的表现性本质。传统的文人画表现有个度,就是“太似则俗,不似欺世,似与不似”。将“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象视为审美评价的标准。但是文人的情感抒发到极致时,往往是综合而激越奔放难以抑制的,莫明处甚多,唯有突破常规形似的局限才能痛快淋漓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这在画法上必然要创造一种相适应的画法,走向莫明的无形大象境界,就是李亚先生说的从具象到抽象,就是“狂写意”和“心写意”,“狂”是画家的心灵表现形式,它是通过笔墨水的语言传达的,这时画面上就出现至情墨趣和水意,这正是李亚先生大写意的审美追求。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评论家丁涛在《独执个见u2003得意忘形―李亚写意中国画扫描》一文中写到:对于中国画创作不事稍息、备求拓进的探索,已就耄耋之年的李亚先生,堪称突出的一位。作为著名的书画家,在丹青实践中从不规行矩步,将自己的作品铆钉于为大家所首肯的一格上(例如1965年所作的富于润腑情韵的《油菜花》;1977年及此

“揉纸画”创作招数,等等),而是努力革故鼎新,去构筑艺术表现的新天地。

江苏省国画院理论研究室主任、评论家黄鸿仪在《李亚艺术作品研讨会》上说:我跟李亚老是在六十年代接触的,也可以说是对他一生的艺术道路有点理解。在中国画的领域里有一种画家是学术性,他对艺术的发展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作品、一个就是理论。如果具备这两样发展的艺术家,才能成为美术史上应该有的地位。比如说傅抱石、潘天寿、 黄宾虹他们不仅是大画家,也是大理论家,所以要看一个画家一生的成就要从这两方面来探讨。

上一篇:拉尔·拜尔

下一篇:拉姆·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