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扩(少将)的个人简介
李扩,原名李秉钊(1894―1963),出生于广东梅县白宫龙冈村。李扩
李扩,原名李秉钊(1894―1963),出生于广东梅县白宫龙冈村。幼年就读于该村的龙冈学校,1915年毕业于梅县东山中学,翌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与叶剑英元师为同窗)。毕业后在陈济棠部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师参谋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中校参谋长。后再调入19路军78师少将参谋长。
1932年1月28日,时驻上海闸北的19路军军长蒋光鼐、蔡廷锴,与进犯上海的日军展开了殊死之搏斗,鏖战时间长达一个月。日军发动海陆空军优势,向装备落后的国军进行大规模围剿,19路军与兄弟部队向凶悍的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巷战、近距离的肉搏战。时任19路军78师少将参谋长的李扩将军回忆说:当时全体官兵士气高昂,为了国家民族的安危,人人奋勇杀敌;上海市民也勇敢奔赴前线,送水送饭、扛抬受伤或阵亡之官兵。他亦身先士卒,穿插于各营、连中,敌弹不停在他耳边飞过,他说:“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想的祗是如何抗击日军”。虽然他和许多战土整日未曾进食粒饭滴水,他仍然激昂地鼓励军民奋战。一次又一次击退凶顽之日寇,令日军四次更换盐泽、植松、野村、植田指挥官。最终与其它兄弟部队,击毙日军万多人,写下了自甲午抗暴御敌以来最光辉的一页。
1937年8月13日,亡我之心不灭的日军,派出陆军9个师、一个旅,出动日军第3、4舰队(百多艘战舰),3000多架飞机,总兵力25万人,再向上海狂轰滥炸,历史上著名的“淞沪会战”血幕拉开了。蒋介石命令所有主力部队暨嫡系部队全力开赴上海,19路军暨78师奉命由徐州经无锡增援上海宝山。他们的部队于9月5日抵达扬行一带,马上建筑工事。9月19日,日军在飞机配合下,在蕴藻滨强行渡江,第78师肩负阻击任务,可惜装备落后的第78师467团,在迎击装备精良的日军中,其中一个连在10分钟内全部阵亡。悲痛万分的李扩将军,冒着枪林弹雨亲临现场,马上重组467、469团及466团,将强悍的日军阻击,并坚持了3天4夜,惜大势己去,第78师反遭围剿,为保存实力,军长蒋光鼐下令弃守。李扩将军无奈带兵突围。 这场泣血的“淞沪会战”,一直鏖战至11月底,国军每天投入一师又一师的兵力(总兵力70万人,虽然歼敌近9万人,但国军却阵亡36万人)。 这场大战好象“大熔炉”,国军每天损失一师又一师兵力,其悲壮惨烈是国军22次对日大战中最惨烈的战斗!上海最终沦陷,但它更激发了全民抗战的决心――“一寸山河一寸血”! 李扩将军每回忆这段壮烈的战斗,禁不住唏嘘哀伤。
两袖清风做乡民
抗战胜利后,李扩将军由于非蒋介石嫡系,一直得不到擢升。后来他调任贵州少将参谋,岭东兵监少将司令等职。1949年中,一生清廉的他移居香港,租住元朗枣田村(现改名崇正新村)潘姓(南口人)人家小屋。
其时香港亦是战后经济困难期,55岁的他既无一技之长,更无半点积蓄,他的二子一女的教育费用唯赖香港的教会机构协助;生活费靠太太赵氏(西阳布尾咳耍┰诩掖夯ǎ扒锻婢撸赐馀泄ぷ鳎蛔砸阎植松睿兆庸煤芮迤丁
李扩戎马驰骋战场大半生的他,斯时一身乡民装束,闲来与老友同乡聊天,满口浓重的客家话,不明就里的人总认为他是十足的乡下佬。与他时有往来的是梁定中、李伯浩、黄承典(西阳乡贤)、古贯郊(程江乡贤)等。
生性诙谐的他,曾对1949年冬来访的景廉宗亲说:“他坐的汽车越坐越大(以前坐军用小车,现在坐公众大车);住的房子则越住越细。”
1960年,他的太太病逝,子媳又搬迁,孑然一身的他祗好租住靠近子媳居所(崇正新村“明庐”)附近的小房间. 1963年7月23曰,他在独居的小房间内溘然逝世。一位为国家民族安危出生入死的他,最终用“晚景贫困”,为他传奇的一生划上一个令人唏嘘的句号。
在香港元朗掌牛山附近的一座草木茂密的小山头,当地人叫做“瓦窑头”的公众坟场(并非官方规定的正式坟场),有一块微斜的小石碑上,斑驳的红漆写有:“梅县李府秉钊公之墓”。一颗小树垂下浓密的树叶,遮掩着这块墓碑,好象不忍过多的风雨,再去吹打长眠在此地的主人――
这块墓地主人,很少人知道他就是1932年1月28日,在著名的“淞沪之战”中,和1937年8月至11月底的“淞沪会战”中英勇驱逐日寇、保家卫国的抗日英雄――国军第78师少将参谋李扩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