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羲的个人简介
李宗羲(1818--1884),号雨亭,重庆市开县汉丰镇人,生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26岁参加乡试,中举人,次年赴京会试,殿试中二甲二十五名,被委派到安徽知县任用。1850年任英山知县,1852年调任太平知县。1853年太平军攻下安庆,席卷整个安徽。李宗羲协助曾国藩管理军务。因在镇压太平军有功而在1869年升任山西巡抚,得到慈禧太后两次召见。同治十二年(1873)被提升为两江总督,并办理南洋大臣事物。1874年,因病上疏辞职,次年卸任。曾为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号船山)题《船山先生像赞》,载于《船山诗草》中。光绪十年病逝与家中。人物简介
李宗羲(1818-1884),号雨亭, 开县汉丰镇人,生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26岁参加乡试,中举人,次年赴京殿试,中殿试二甲二十五名,被委派到安徽知县任用。1850年任英山知县,1852年调任太平知县。1853年太平军攻下安庆,席卷整个安徽。李宗羲协助曾国藩管理军务。因在镇压太平军有功而在1869年升任山西巡抚,得到慈西太后两次召见。同治十二年(1873)被提升为 两江总督,并办理南洋大臣事物。1874年,因病上疏辞职,次年卸任。光绪十年病逝与家中。诗选
船山先生像赞
峨眉毓秀,笃生英贤。有湖海气,结诗酒缘。
至情至性,亦佛亦仙。披图一笑,如见生前。
概述
1853年太平军攻下安庆,席卷安徽全省。清政府军事不振,财政困难。安徽按察使张玉田防守集贤关,委李宗羲办理财政,成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得力干将,从此青云直上,官运亨通。
1854年9月,李宗羲奉调赴庐州(今合肥)清军大营,被委主办制造局,督造军械,继又兼管军装局。
1855年9月,清军围太平军于庐州城中,太平军派援军五六万往救。清军弹药不济,形势严重,他三昼夜不寝,督工赶造供应。7月,太平援军大队移攻柘皋,围清总兵吉顺营盘,布政使派李赴和顺大营求发救兵,他半夜扣营见和顺,求得救兵五千,连夜急行,天晓遇太平军,激战两日,太平军援军被迫撤回,柘皋围遂解。是役,李宗羲以功被保举以同知用。9月,清军大举攻庐州城,得城内叛徒相约10月2日三更后举火为号,内外夹攻太平军。和顺限李宗产攻在三日内办就攻城必需的云梯、竹筏等物,他如期完成。届期,清军潜赴各门城边,城内火光四起,清军缘梯而上,太平军守军梦中惊起,伤亡惨重,庐州遂为清军攻陷。
1857年李宗羲因“功”被保举以知府补用。当时正逢太平天国南京事变之后,石达开出走安徽,李宗羲为清军代写致石达开的《招降书》,诡称:“去冬江宁,衅起萧墙,自相屠戳,即在阁下几有危于累卵之势,……如能归心我朝,倒戈相向,扫荡长江,立功自赎,虽万户侯不难致。”受到石达开义正词严的拒绝,使清王朝的招降阴谋破产。1858年8月,曾国藩派李宗羲随军办理营务,深受曾器重,倚为左右手。
1859年冬,李因病请假回开县调养。
1862年10月他复回安徽投曾部下。
1864年清军攻占南京,曾国藩派李宗羲在南京办江北厘金总局(即税务总局),在任期间制定了沿江收税条例,裁减战乱期中各地自加的浮费。
1865年春,清廷委任他代理两淮盐运使,兼杨州道事。自清廷镇压太平军以来,淮南盐船改道泰兴,常遭风浪之险,李宗羲亲自勘定地势,在瓜州口东,新开凿一条长一千五百余丈的运河,方便了商旅往来。3月,李升任安徽按察使,8月调任南京布政使。当年,运河水涨,清水潭决口,淹没七个县,灾情严重,李宗羲搜索司库存银12万两,奏请清廷准予拨款赈济,招收灾民为工,修复堤坝,疏浚河道,使30余万灾民得以度过灾荒。同时还制定了招民恳荒和酌减赋税的章程,及时恢复了灾区生产。
1869年,李宗羲升为山西巡抚,在北京曾两次受到慈禧太后的召见,嘱加强山西河防。李宗羲到任后募新兵4千,交按察使李庆翔率领加强河防。当年冬黄河冰桥凝结,陕西回民起义军三次渡河,均被山西清兵击退。由于李宗羲历年镇压农民起义有功,
同治十二年(1873)被提升为两江总督,并办理南洋大臣事务。当时,日本正乘隙挑衅,为防卫日体侵犯,李宗羲注意加强江防建设,增筑沿长江的乌龙山、江阴都天庙、象山、焦山、下关等地的炮台。先后在吴淞口及江阴北岸的浏闻沙、乌龙山北岸的沙洲圩等处添筑了炮台,使江防与海防互相照应,以便牵制敌人。
清末,慈禧太后骄奢淫逸,大兴土木复修圆明园。李在两江总督任上,两次上书清廷,劝阻修建圆明园工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准备开会讨论有关海防问题,通知各督抚准备意见,李宗羲上书建议:重视人才的发现和使用,开发矿产,自办工业;提高海关税收,增加财源;停止兴修宫殿,节减行政支出,开发台湾,增强海防;选派得力人才充任使节,加强外交工作等等。
1874年 大旱,李宗羲寄银四千两回籍救荒,又捐银一千两修建开县城西培俊堂和资助学生参加乡会试。冬,因病上疏辞职。次年卸任。
1876年,四川东乡(宣汉)百姓袁廷蛟等人反对官府横征暴敛,知县孙定扬谎报民变,请兵镇压;提督李有恒纵兵杀害平民一千余人,事件告到清廷,清政府指派在家养病的李宗羲查明此案。李宗羲服前往宣汉黄金口等地暗访,据实上报。清王朝为了不使事态扩大,激起民变,不得不将此案平反。
光绪十年(1884),李宗羲病逝于家。临死时口授遗摺,向光绪皇帝建议,要以帝学、圣功、用人、理财为重。后,清廷诰授李宗羲光禄大夫、振威将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李宗羲葬于开县城东迎仙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