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惕碚的个人简介
李惕碚,高能天体物理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李惕碚 - 简介
高能天体物理学家。生于重庆北碚,原籍湖南攸县。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宇宙线与高能天体物理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天体物理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宇宙线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方面的研究。在宇宙线和高能天体物理实验研究与数据分析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国内倡议和组织开拓了高能天体物理的实验研究。提出了银河系γ射线源的统计模型并获国际共识。建立了寻找超高能天体的计算公式,已成为宇宙线和高能天体物理数据分析的一个标准方法。建立了对象重建的直接解调方法和研究快速变化现象的时域谱方法,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惕碚 - 个人简历
教育: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本科毕业(1963年)
工作经历: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1964-1978)
助理研究员(1978-1979)
副研究员(1979-1986)
研究员(1986-)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2000.3-)
英国Durham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80.5-1982.6)
日本名古屋大学客座教授(2001.9-12)
教学经历:
大学本科“新生研讨课”(清华大学2003秋季学期)
研究生“宇宙射线天体物理”(中科院研究生院1983-1984)
“数理统计学与实验数据处理”(清华大学1996-1997)
李惕碚 - 研究领域
高能天体物理
1.空间高能天体物理实验研究
2.高能天体物理数据分析和天体高能辐射过程研究
(1)X射线双星
(2)活动星系核
(3)宇宙γ射线源
(4)γ射线暴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1)小样本统计
(2)成像分析
(3)时间分析
李惕碚 - 工作与成果
在高能物理和天体物理两个学科及其交叉领域,在实验观测、数据分析和理论模型研究三方面都有工作经验和重要成果,曾主持中国科学院重点科研项目“宇宙线高能天体物理研究”(1987-1990)以及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天体高能过程的空间观测与研究”(1992-1995)和“天体高能辐射的物理过程”(1998-2001),担任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太阳活动和宇宙活动天体的研究”(1988-1991)学术领导小组成员、子课题负责人。
(1)从1963年开始,参加云南高山站大云雾室系统的安装及调试,并在云南高山站进行了多年宇宙线研究,负责大云室机电系统和高山宇宙线电磁簇射研究项目及重质量粒子事例的数据分析,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2)从70年代开始倡议并组织开展了中国宇宙线天体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的实验研究,领导建设高能天体物理实验室,主持研制球载大型硬X射线望远镜并进行对天体高能辐射的空间观测,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世界上首次用准直调制望远镜实现了对硬X射线天体的高精度成像。
(3)80年代初建立了银河gamma射线的统计模型,首次给出对宇宙线与星际介质作用产生高能gamma射线的定量估计,指出欧洲gamma天文卫星COS-B数据分析方法中的错误,并明确断定2CG星表上的gamma射线源约有一半并非真实的分立源,而是星际分子云。经过多年争论后,这一模型及其结论的正确性被空间和地面观测证实。
(4)在发展数据分析方法中取得重要成果:为解决稀有事例的准确处理问题建立了置信分布方法;指出高能天文中通行数据分析方法的错误,和马宇倩合作建立了估计对象-背景观测结果统计显著性的正确方法,被称为李-马准则,已在宇宙线和高能天体实验研究中广泛应用;同吴枚合作建立了对象重建的直接解调方法,显著提高了对低信噪比、低统计和低分辨数据解调及成像的灵敏度和分辨能力;建立了在时域上进行时间分析的一套算法。专著《实验的数学处理》获1977-1981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
(5)在建设高能天体物理数据库及分析系统的基础上,在数据分析和天体高能辐射模型研究中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如首次获得天鹅座X-3的高能gamma射线像,首次揭示黑洞双星高频时变特征,发现gamma射线暴参量的长期变化现象,建立了gamma射线暴的等离子体放电模型等。
(6)任中国(973)基础科学前沿项目“天体高能辐射的空间观测与研究”首席科学家,并获得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的支持。该项目将建造一台世界最高灵敏度和最高分辨本领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硬X射线成像巡天和对活动星系核、黑洞双星等高能天体的高灵敏度定向观测,发现一批新天体和天体高能辐射新现象,推进人类对天体极端物理条件下高能过程的了解。
李惕碚 - SCI文章不代表创新能力
“这些天我和大家一样都在牵挂着遭受地震灾害的四川同胞们,这次地震也让我回想起1965年东川发生地震时的情景。当时我正好在云南东川高山宇宙线实验室从事宇宙线观测与研究。地震发生后,不断有群众打电话给我们,询问是否还有余震、何时发生,语气中充满了信任。而我们却无法回答,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李惕碚谈起这段经历时,当时的情景仿佛仍然历历在目。“科学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而应对灾害、环境能源、气候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需要大力推进自然科学领域的原始创新和突破,才能满足国家、人民的迫切需要。”李惕碚说道。
“中国已经进入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我们的现状还远不能令人满意。”李惕碚指出,要把创新作为一个核心的价值追求,必须改变现有的许多观点。“现在有许多科研人员对于创新的理解还停留在发表SCI文章数量的水平上。然而创新能力并不是由发表文章的影响因子和引用次数来体现的,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是由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很多创新的观点和科学发现一开始并不会被大众所接受,即便有科学家关注并引用你的文章,那也很有可能是用于批评的。”李惕碚说。事实上,他自己有一项重要科学发现就曾经在业内遭遇类似的待遇。
在谈及如何实现创新时,李惕碚认为不管从事哪个学科的研究,实践都是最重要的。“创新不会在文献调研中产生。无论是作实验还是现场调研,都要以敏锐的洞察力、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基本理论问题,再找出解决方法。从实践中提取出创新性研究,将会具有很广泛的应用性,对于解决实际问题会有很大帮助。”
李惕碚 - 加强空间科研
2004年在锦江温泉大酒店举行的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会议分会场会议,对空间科学与技术进行了探讨。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李惕碚说,中国空间技术与空间科学畸形发展,一方面,空间技术走在世界前列,而空间科学却非常落后。他呼吁大力发展中国空间科学。在分会场会议上,李惕碚作了题为《开拓观测宇宙的新窗口》的主题发言。他认为,中国的空间技术发展迅速,卫星、运载火箭等空间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已向世界宣告,中国已成为空间技术大国。但是中国的空间技术与空间科学发展不平衡,空间科学非常落后。如空间物理、空间环境、空间天文、空间生命等方面的研究,我们走在别人后面,我们拿不出什么像样的科技成果。我们把火箭、卫星造出来了,可利用它们进行空间科学研究方面远远落后于欧美一些国家。
李惕碚认为,造成这种畸形发展状况的原因,有体制方面的问题,也有别的原因。比如对一些重大科技项目的选择上,存在不重视空间科学的倾向等。
李惕碚还说,既然我们已经掌握世界先进的空间技术,就应该利用这样的技术,独立创新,走自己的路,做出别人还没有做出的独创的东西来。同时应该依靠空间技术的进步,积极进行空间科学研究。
李惕碚 - 名家讲座
2006年11月26日上午,在中国科技会堂312演播厅举办了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学名家讲座活动。活动有幸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李惕碚院士,他为广大中学生带来了《探测黑洞》这一精彩的报告。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常务副主任季延寿主席主持了报告会,俱乐部主任王绶?院士出席了报告会。报告吸引了来自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17所基地学校及北京五十四中、北京京源学校等学校的300余名师生,使偌大的报告厅座无虚席。李院士并未向大家介绍神秘的黑洞是什么,从哪里来,而是通过大量的图片、信息、实实在在的故事告诉在座的同学们探测黑洞的过程,及如何探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即应该如何去做科学。他首先通过国内外的两个故事讲起,一个是美国人第一次用X射线探测看到黑洞,这项研究工作开辟了人类观测宇宙的一个重要新窗口;另一个是关于中国人的故事,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希望抢占美国黑洞探测者上天之前能够发射一颗卫星,采用世界上最高的灵敏度来观测黑洞,这样中国人有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走在探测黑洞这个科学前沿的世界前列,这个故事已经持续了十多年而且还将继续,我们的科技工作者还在努力地去探寻,虽然有过很多的失败。通过这两个故事,李院士希望告诉同学们抓住一个科学机遇是非常困难的。
之后,李院士又通过大量的事实,向同学们展示了在探测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与失败,让同学们了解到在探寻科学问题的过程中是充满酸甜苦辣的。
会后的提问更是踊跃,一个个精练的问题足以显示出同学们对报告内容产生的浓厚兴趣。同学们问道:“直接解调方法是比较好的,有非常高的灵敏度,您认为还有什么缺陷或遗憾,有什么可以提高的地方?”、“现在各国争相探测黑洞有什么意义?”、“在您的报告中主要提到从X射线角度来探索黑洞,可不可以从引力波等其它方面,换一种方式来探索黑洞,会不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报告会的结束并不能阻挡学生们对追寻“探测黑洞”的热情,同学们纷纷将李院士围住继续为自己问题探寻答案。
从李院士的报告中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人类对解释宇宙奥秘,坚持不懈的追求,随着每一个新事物的发现,人类在寻求未知科学问题的过程中做出的伟大努力和杰出贡献,以及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对失败的挫折时付出的不屈不挠的努力。
李惕碚 - 奖励荣誉
获奖1:高山大云雾室系统及其自动化装置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
2:《实验的数学处理》国家优秀科技图书奖1981
3:高山宇宙线核作用中次级粒子的特性及3200米高山宇宙线粒子形态学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87
4:球载硬X射线望远镜及其对蟹状星云脉冲星的观测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
5:对象重建的直接解调方法中国物理学会王淦昌物理奖2001
荣誉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院士
李惕碚 - 主要著作
1:《实验的数学处理》
2:《高能天文中成像和解谱的直接方法》
3:《银河核球X射线源GX9+1的振荡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