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耕的个人简介
李启耕(1902―1933),1921年考入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科,与乐天宇、杨开智同届。1922年,经乐天宇同志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农业大学支部最早的成员之一,曾任团组织交通员。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于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被调到中共北方区委工作,任交通处负责人兼中共北方区委机关支部书记。1926年夏调任安徽省党务干部学校教务长。1927年8月担任安徽省临委执行委员,并任皖北特派员。1929年至1932年曾两次赴前苏联学习。1932年第二次赴前苏联回国后,即出任中共中央巡视员。1933年春在河南省视察工作时被国民党秘密杀害。早年经历
李启耕(1902―1933),字宜春,号荣光,安徽省宿县人。
1908年起,先后进宿县基督教会福音堂办的含美小学、含美中学读书。随着新文化传播,在进步师生的影响下,他不顾教会和家庭的阻挠,毅然脱离基督教会,1922年下半年考入北京国立农业大学,同年加入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李启耕在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学习期间,特别是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以后,即积极为团组织工作,常常骑一辆十分破旧的自行车秘密传递消息。凡组织上交办的事情,不论担多大的风险,他都努力完成。
当时任北京团地委书记的刘伯庄在给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中有这样的表述:“李启耕公直不阿,性颇激烈,革新性甚强,信仰主义。”
投身革命
1924年11月,他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不久,即调北方区委工作,担任了中共北方区委交通处负责人兼中共北方区一级支部委书记,负责收转整个华北地区党的文件、通知和宣传品。这个交通处就设在北京城区沙滩南,北大第三院南边的北河沿,他在那里租了一所房子,挂了一个招牌,上书“李培德堂”,知道这个地点的人不多,李启耕即在此工作,多由中共北方区委秘书彭桂生同志和他联系。当时和李启耕同志在一个支部的李大钊、赵世炎、陈启修、刘伯庄、张昆弟、李一红等同志。每有大的政治运动,启耕就将精神及时传到各处。
1926年夏,李启耕受党组织的委托,南下武汉,在此主持开办安徽省党务干部学校,负责全面工作。教员有柯庆施、 李立三、李一纯(李立三的夫人)等。该校的任务是为党训练干部,向学员灌输革命思想,学校的一切纪律、制度、操练等都仿照黄埔军校,行动军事化,对学员的训练从实际需要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据老同志回忆,他与学员们一起训练,同吃同住。
大革命失败后,该校停办,他调上海党中央机关工作。
李启耕在上海工作期间,与周恩来、王若飞等同志住在一幢楼房。1927年底,经周恩来、王若飞的介绍,他同当时任沪中妇女干事的王采真结了婚。
1929年,他第一次赴前苏联学习,旅途十分危险与艰苦。途中,他曾托人从日本给其胞弟寄回一张明信片,报告平安,署名“井耒一郎”(“井耒”即耕,“一郎”即老大之意)。1932年,他第二次赴前苏联学习归来,即担任中共中央巡视员,视察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在此期间,河南省党组织屡遭破坏。
英年早逝
1933年春,李启耕按党中央的指示赴河南省工作;临行前,他对夫人说:“工作结束了,我就回来。如果回不来,就是牺牲了,你也不必找我。”当时,白色恐怖极其严重,交通十分不便,信息非常难传。
他到达郑州后,曾给夫人寄过一封信,此后就音讯全无。后来,党组织曾派人专程赴河南省寻找他,但没有找到。后经多方了解和老同志的分析,他可能在河南省视察工作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