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和(企业家)的个人简介
李玉和(1872),山西清徐县徐沟大寨村人。人物简介
李玉和(1872),山西清徐县徐沟大寨村人。
轶事典故
原先在太谷城做饯庄生意,凭着他善于审时度势、机灵周旋的本事,有时还有一种常人少有的冒险精神,竟在几次“打虎盘子”(即买空卖空的金融交易)时击败所有的对手,发了一笔大财。为此他成了众矢之的,各大商富对其恨之入骨。最后竟采取联合行动,群起而攻之,终于搞得他破了产,跑回徐沟老家。可这李玉和非等闲之辈,他想了个挽回面子的绝妙主意―承戏。于是他怀着强烈的东山再起之心,承起了“舞霓园”,并且发誓,要把这班戏办得硬邦邦响当当的,要赛过榆次聂店王财主的“四喜班”和祁县金财主的“上下聚梨园”,然后开进太谷城,叫那些财迷老朽们看看我李玉和的能耐。
于是他“破釜沉舟”,豁了出去.不惜血本,不仅请来精通戏班业务的艺伶祥儿师傅,还亲赴南路,四方奔求,请来了“七红、八黑、十二生”。
七红是:老玉昌红、老十八红、彦子红、狗儿红、大碗肉、秃红、老十六红。
八黑是:快快黑、京二黑、孟孟黑、天佑黑、豫让黑、夺兀黑、马武黑、八百黑o
十二生是:子都生、寇准生、张仪生、瀑布生、鸡娃生、探探生、翎翎生、任儿生、七斤生、娃娃生、水淹生、朝阳生。
此外还有正旦盖降州、盖兰州,小旦白罗纱、水上武旦四川马,三花脸穆瓜丑、盘门丑,老旦冯师傅,夹生旦赛毛毛等。这些名角,几乎囊括了南路和中路梆子艺人中的多数名宿大家。同时配备四彩女、四流成(即跑龙套的)八个上下手。打板的吉儿师傅,拉胡胡的富则师傅,拍铙钹的毛蛮,打马锣的吴连德。并托彩帛行“协丰号”从苏州订制了全套行头,购买了最新乐器。上演的主要剧目,文戏有:《春秋笔》、《九更天》、《炮烙柱》、《七人贤》、《棋盘街》、《红书剑》等;武戏有:《白玉环》、《镇潭州》、《四杰村》、《巴骆和》、《盗御马》、《战宛城》等。这班戏名伶之众多、阵容之坚强、行当之齐全、乐队之精干、行头之亮爽、剧目之新奇、班底之雄厚,在晋中一带真是首屈一指,无与伦比。
李玉和承起了这样一个红得发紫的戏班子,当然不会忘记打进与他有过一段旧缘的太谷城,在那些财主们眼皮底下抖一抖威风,露一露脸。是年正月,舞霓园戏班,除了拉戏箱行李的大车外,都由一色的高头大马驾驭着一百多辆轿车,排成一字长蛇阵,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马铃叮当、人声喧闹、浩浩荡荡开进了太谷城,三天九场戏(那时每天分上午、下午、夜戏三场),场场爆满,老十六红的《天水关》、老玉昌红的《金沙滩》、马武黑的《玉虎坠》、孟孟黑的《苟家滩》、子都生的《伐子都》、翎翎生的《凤仪亭》、水上漂的《泗州城》、四川马的《焰火棍》,这些名家的拿手戏,唱得红塌了天。这下子可让李玉和在太谷城抖了威、露了脸,圆了他“东山再起”之梦。
史籍记载
舞霓园的戏,不仅轰动了晋中,而且还引起了山西最高统治者的青睐,光绪二年初,山西巡抚曾国荃看了舞霓园的演出后,盛赞他们的文戏武戏都好,并赏银十两分发全班。作为一班之主的李玉和荣得巡抚大人奖赏真是受宠若惊。但其并未忘乎所以,从此不仅对办戏更加热心,而且对地方上的公益事业也慷慨起来;在集资兴建徐沟“金河书院”时,首先捐银五百两。
这一班戏是高手林立,人才济济,名家们又满腹珠玑、造诣很深,他们对中路梆子的音乐和唱腔都进行了不少的探讨和改革。这不仅在当时来说非常难能可贵,而且对以后晋剧的繁荣和发展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以后,李玉和生意失利,加之他时年已高,无心继续经营戏班,到光绪二年腊冬,红极一时的舞霓园即宣告解散,但他在徐沟的戏剧史上写下了非常辉煌的篇章。
引用:(《徐沟古城》)及白尚贤《徐沟戏剧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