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翔

时间:2023-12-09 06:33:01编辑:资料君

刘凤翔的个人简介

刘凤翔,1936年毕业于武昌私立中华大学文科。从事教学多年,后入武钢,当过会计、劳资调配员。现为湖北省楹联学会顾问、武昌 黄鹤楼书画社艺术顾问、随州市修复炎帝神农故里顾问以及公安、广水、蒲圻、鄂州华容 等诗社顾问。

楹联艺术家

刘凤翔 男,1919年5月生,湖北省武汉市人。

1936年毕业于武昌私立中华大学文 科。从事教学多年,后入武钢,当过会计、劳资调配员。现为湖北省楹联学会顾问、武昌 黄鹤楼书画社艺术顾问、随州市修复炎帝神农故里顾问以及公安、广水、蒲圻、鄂州华容 等诗社顾问。作品发表于《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江汉早报》、《 书刊导报》、《东方时报》、《重庆艺苑》、《中国商品指南》、《湖北分册》、《当代中 华诗词选》、《中华诗词佳作选》、《全球当代诗词选》、《华夏吟友》、《当代诗人咏青 海》、《当代诗人咏徐州》,楹联遍及全国文史馆,作品遍及 全国和美、日达四百余种。诗刻入山东张自忠碑林、雁塔题名碑林、荆沙万寿碑林。黄鹤 楼获全球词句留言奖、辽宁钟秀杯、纪念李时珍、九江长江大桥、剑门蜀道、毛泽东诞辰 百周年百字联、通山林所风光、武汉韩家杯赛以及美术书法撰文奖等。被聘为云鹤杯大奖 赛评委。传略收入《当代对联艺术家辞典》、《当代民间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 界名人录》、《当代诗词家大辞典》、《当代知名学者辞典》。著有《溪声集》、《凤翔 吟草》、《黄鹤山人存稿》。近被中国楹联学会学术委员会批准,进入“当代楹联艺术家 陈列馆”(在深圳)。

清代武官刘凤翔

刘凤翔是广东省官窑厚村人(1859~1938),据厚村族谱得悉:刘凤翔名岐绍。清光绪壬午武科举人、甲午武科进士、二甲第三名钦点花翎侍卫,乾清门行走。四年(光绪)引见奉旨游击补用梧州三江缉捕统领,署理六路后营右龙游府,历任潮州海门营参府,嘉称武功将军。 刘凤翔生得腰圆膀宽,身高1.9米,体重达90余公斤,力大无穷,能舞弄与他同等重量的大关刀。他曾娶七妻妾,仅生一子,七岁时因病夭折。后在族兄中过继一子,现有后裔居国外。其为官清廉,时为乡民造福,曾献田一百亩于广州慈善机构。又与官窑小江村乡贤黄梓林于1898年合作建一善堂于官窑,取名同人善堂。当时善堂内设有免费行医,并对穷人施米施药,使贫困者获得救济。1915年(民国四年)洪水冲缺官窑马步头,南海县知事陈嵩礼邀聘刘凤翔为治水灾总理,卓有成效治水。1938年,刘凤翔因病卒于广州。

“天福号”小吃创始人

天福号的酱肘子,曾经九城闻名,家户晓。这家有260多年历史的老店,像京城任何一个老字一样,历尽沦,几经沉浮,保留到现在实属不易。

乾隆三年(1738年)掖县人刘凤翔带着做酱肉的手艺来京城闯练,他结识了一位山西客商,两人合伙在西单牌楼东边找了个小门脸,开了个酱肉铺,专做酱 肘子,买卖开张后,生意不错。可是有了铺子不能没字号呀?说来也巧,有一天,刘凤翔去永定门外的“烧锅”进货,往回走的路上,他想歇歇脚,把货停在路 边奔了一个旧货摊,正溜达着呢,冷不丁瞅见旧货摊上摆着一块旧匾,上面写着“天福号”三个字,颜体,字写得漂亮。刘凤翔乐了;这仨字好呀!天福,上天赐福,嘿,这不正是我想要的字号吗?他二话没说,把这块匾买了下来。回到铺子里,他上漆刷油,把匾粉饰得挺像回事,挂在了门脸上,小店顿时提气。天福号,这个字号在京城不胫而走。 天福号起家的时候,京城做酱肘子酱肉的铺子有几十家,仅西牌楼就有十几字号,大都是掖县人开的,为什么天福天门脸不大,即成了名呢?这里有段掌故。

据老师傅回忆,刘凤翔的买卖传到重孙辈刘抵明这儿时,刘抵明为人谨慎小心,办事有板有眼。那会儿,铺号掌柜的(老板)跟现在不一样,既要照顾买卖 ,又得下“作”(操作间)干活。有一天晚上,刘抵明看灶守锅,白天忒劳累,守着守着,他打起盹来,赶到一睁眼,肘子煮大发了煮过了火的肘子上不了柜呀,刘抵明急出一身白毛汗来,赶紧招呼师傅起来,加汤加料,往回找补。折腾到天亮,肘子出锅愣没碎肉脱皮,可是味儿跟从前的大不一样,刘抵明心里直犯嘀咕,肘子上柜,那些老照顾主儿(回头客)认不认呀?偏巧,那天,宫里的一个太监来天福号买酱肘子,刘抵明心里更胆小了:宫里的太监买酱肘子,那是给皇上吃的呀,回头皇上吃了这肘子觉得味儿不对,这不是犯欺君之罪吗?期君?脑袋得搬家呀!太监把肘子买走,刘抵明越琢磨越觉得大祸要临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他这儿正盘算着颠出去躲祸呢,就听外有人喊他。他出去一看,敢情正是买肘子的那个太监。吓得刘抵明浑身直哆嗦。太监一看他那样儿却哈哈大笑起来,说道,今儿的肘子你是怎么做出来的,又酥又嫩,不腻口不塞牙,老佛爷(慈禧太后)吃了直个劲夸好,往后你就照着这个法子做 。刘抵明一听这话,长吁了一口气,这真是一场虚惊,喜从天降呀。

打这儿起,刘抵明把这锅酱肘子的汤了下来,并且跟老师傅在此基础上又经过一番加工,口味越来越地道。慈禧太后专好这一口儿,为了每天能尝鲜儿,赐给天福号一块进宫的腰牌,规定每天按时按量送进宫,天福号的酱肘子成了“贡品”,从此,天福号名扬京城。

天福号的传人王守祥说,这种传说并不是没有一点根据,当年天福号挂腰牌进宫送酱肘子,有史料可查。

天福号的酱肘子之所以闻名中外,确有与众不同之处。首先说选料,过去天福号只认京东八县的猪,那地方水土好,养的猪黑毛,耷拉耳朵,成熟期为11个月左右,肉比较瓷实。做肘子只用猪的前脚,一个肘子能有五六斤,个儿匀溜儿。

天福号的绝活在配料和掐汤上,肘子进锅煮一个小时后开始掐汤,这就需要能随时掌握火候,此外就是收汁出锅。您别瞧它叫酱肘子,可它没有一点酱或酱油,肘子上的色那是糖色。出锅时要让皮贴在肉上,提拉起来不碎不散,要不怎么说它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皮不回性,到口酥嫩呢。

医生

姓名:刘凤翔

医院:烟台市莱州荣军医院

科室:防治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 长: 各种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和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上一篇:凯·勒亭恩

下一篇: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