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录的个人简介
刘传录,男,新水浒第一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水浒研究专家齐鲁文化学者,山东水浒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家协会山东分会常务副主席。泰安文化通览学术主编,曾与老纪主持山东卫视"闲话水浒"栏目,著有《第三只眼睛读水浒》《第三只眼看水浒》等作品,应邀在《齐鲁晚报》开辟“第三只眼看水浒”专栏。2013年度感动齐鲁温暖十七城新闻人物,2013年度中国十大精英博主。其代表作《第三只眼看水浒》荣获2014年第七届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简介
刘传录,男 大学本科学历,新水浒第一人,水浒研究专家 齐鲁文化学者, 山东水浒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家协会山东分会常务副主席。泰安文化通览学术主编 曾与老纪、李毅主持山东卫视《闲话水浒》 著有《第三只眼睛读水浒》《第三只眼睛看水浒》和《刘传录趣评水浒》等作品,应邀在《齐鲁晚报》开辟“第三只眼看水浒”专栏。2013年度感动齐鲁温暖十七城新闻人物,2013年度中国十大精英博主。
贡献
从事《水浒》、《红楼梦》及泰山文化研究和新闻报道;先后在国家、省、市级报刊、电视台发表水浒评论、红学研究、泰山问化研究和散文、小说620多篇,其中,《因了一首诗,黛玉失宝玉》在国家级重点刊物《红楼研究》发表;《曹雪芹自己腰斩红楼梦》在百家讲坛发表,出版的《第三只眼读水浒》填补了我市对《水浒传》研究的空白。其中《水浒传中的东平文化要素》、《秦始皇老家是泰山》在泰安日报发表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轰动。应邀在北京新闻广播现场聊水浒,多次在电视台、电台和水浒研讨会上举行水浒评论讲座。与老纪主持山东卫视新栏目《闲话水浒》。
提出的水浒传中的重要理论天罡地煞理论,在水浒学界和水浒圈引起了高度关注。
学术特点
刘传录的《第三只眼看水浒》从另一面带你探读水浒不为人注意的一面。刘传录的水浒新论有三个特点:
一是政治文化视野。作者从宋代的重文轻武制度入手,从历史唯物论的宏观范畴整体把握了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的能动作用。如通过对武松、李逵、董平等人滥杀无辜行为的指诟与对鲁智深、卢俊义、呼延灼等人人格操守的褒扬,彰显了一种“人本”、“民本”思想。另外,作者还论及了石秀的侠义与狭隘,卢俊义的呆和能,武松的情与义,以及王伦的小气量背后的柴进的复辟梦想,王安石改革进程中文化因袭的滞重,呈现出强烈的思辨色彩。
二是哲学文化视野。如天罡地煞理论对“逼上梁山”人物心理的宗教影响(如秦明、朱仝、花荣、李逵);如用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去解读宋江之于扈三娘、石秀之于潘巧云的关系,体现了作者对男性伦理话语的批判;还需要提到一篇是《林冲生活在爱情的温暖和回忆中》,作者另辟蹊径,用现代思想触角撞开历史重扉,开辟了一片温暖而浪漫的话语世界。
三是现代智性语言的表达方式。如把“花荣”比作宋江的“粉丝”、“影子”,认为“公孙胜是道教的代表,鲁智深是佛教的代表”,将“戴宗”称为“马拉松”运动员,将“九纹龙”史进称为“时尚青年”、“问题少年”,将晁盖称作“第二代领导人”,而晁盖死后的一段梁山历史叫做“宋江时代”,柴进属于“根正苗红”、王进、鲁达俨然是史进的“精神教父”,谈宋江是“造星专家”,言雷横是“吃喝样样都干”的腐败分子,说扈三娘是宋江的“梦中情人”,论“石碣村拒官兵似袖珍版的赤壁之战”,杨志经营仕途是“冒名顶替”,董平是“梁山没有人性,没有道德没有理想的色狼之一”……而且每每有妙语解颐。如这样两段文字:“三打祝家庄”――“对祝家庄是豪夺,对扈家庄是明拿,对李家庄则就是巧取。”
“花石纲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徽宗时期,宋徽宗是一个艺术家的皇帝,在历代皇帝中最有艺术细胞,宋朝的重文抑武的国策又为他的艺术才能加上了想象的翅膀,有艺术才能的文臣们不断推波助澜,书画家蔡京、运动员高俅成为艺术皇帝的情投意合者,他们享受着宋朝这个中国历史上最美好时代的发展成果,把文化繁荣蜕变为文化享乐,极端追求玩弄奇花异草和怪石。”
另外,一些仿词增加了叙述的修辞效果。如:“梁山集团”、“话语权”、“主流文化”、 “主流社会”、 “边缘化”、“消费意识”、“既得利益集团”、“闪亮登场”、“抢眼(燕青)”、“不感冒”、“五次反围剿”、“根据地”、“技术人员(公孙胜)”、“咸鱼翻身(关羽)”、“人生的原点(李应)”、“适宜人类生存的时代渐趋渐远(宋代)”……
这些“熟悉的陌生化”语言会使我们在会心一笑中,打通古代与现代、文学世界与现实生活的隔阂,走向澄澈与洞察。
社会成就
【温暖十七城:对话水浒学者刘传录】
泰安有这样一名年轻的文化学者,自幼痴迷于水浒的潜心研究,两年前他的力作 《第三只眼睛读水浒》引起读者的轰动。著名水浒研究专家、山师大博士生导师杜贵晨教授曾赞之:“新见迭出,文笔清奇,赏心悦目,时欲拍案,作者识高见微,胆大心细,胸明笔利。”
他叫刘传录。
《水浒传》自出版以来,不同角度的解读颇多,许多文化学者对之乐此不疲,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解读名著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解读过的人太多了,涉及到的角度也多,要言人所未言且谈出新意来,确实不容易。
刘传录说:“《水浒传》作为一种文化在鲁西南很普及,我老家离梁山很近,所以小时候听的最多的就是梁山好汉的故事。8岁那年到外祖父家上学,刚去的时候由于方言的原因,小伙伴们都不愿意跟我玩。就在那个时候,在舅舅屋里发现了两套水浒传,于是没事的时候,就把它当连环画看。刚开始只是看热闹,后来就开始比较谁武艺高,再后来看的多了就慢慢被其中英雄好汉的事迹所吸引了。在我最孤独的时候遇到了《水浒传》,它带给我很多的快乐,从此我就开始痴迷上了它。”
不仅仅是少儿时期的痴迷,刘传录长大以后在水浒的研究上也下了一番苦工。他提出水浒传中的天罡地煞理论,在水浒学界和水浒圈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刘传录说:“水浒中的许多英雄好汉都是入了宋江的一个套。他利用天罡地煞的传说加上玄女娘娘送给他的三卷天书,抓住了话语权。水浒传中宋朝的好汉并不是都愿意当土匪,宋朝的军官没有投降将军,他为什么要投降土匪呢,他就是要告诉他们我们是天罡地煞下凡的星宿,我们要在一起争取一个快活的将来。他就是用这种星宿说理论抓住了人心。”
刘传录认为: “山东人在《水浒传》中体现的是一种侠义和热情,各个都是忠义之士,像武松打虎展现的仅是他英雄的一面,可他也是个普通人,面对那么漂亮又主动投怀送抱的嫂子潘金莲,武松不可能不动心,但他却毅然选择了维护道德伦理,这就是我们山东人的特点。”
除了水浒之外,刘传录在泰山文化方面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说:“在编书的过程中有幸与泰山结缘,我提出的第一个口号就是秦始皇的老家在泰山,当然这样说显得通俗了点。然而学术方面,嬴秦的发源地是泰山,这就无形中把秦的发源地落脚到了泰山脚下。因为泰山文化最初的信仰是东夷文化,秦始皇是东夷的后代,所以他的信仰自然是泰山文化。人祖庙全国只有两个,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建了人祖庙纪念父亲,一个在咸阳一个在泰山,名叫三官庙,现在还在我们泰山之上,这足以说明他对泰山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过我这个观点的提出也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特别是陕西人,直接打电话来骂我,本来以为陕西人对这个问题会很感兴趣,结果却适得其反。”
刘传录因长时间着迷于伏案研究和写作,他的身体开始渐渐的有些吃不消。2011年起,他的颈椎增生压迫到了神经,使他经常会出现一些头疼、头晕、左臂发麻、刺痛的症状。在他简陋的办公室长椅上铺着一床厚厚的被子,刘传录说:“现在坐的时间长了脊椎会受不了,胳膊也疼得厉害,铺床被子好方便在沙发上躺躺,歇一会儿。”
谈及研究水浒对其儿子的影响时,刘传录说:“他现在对历史的研究也很有兴趣,我外出考察时会经常带着他。儿子小学的时候,我带他去北京旅行,别人都带孩子去爬长城,我却带着他游览了一遍北京的高校。从那时起,儿子就立下志愿,将来一定要考上北京大学的历史系考古专业。也正是因这样,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校长和老师邀请我给所有的家长讲了一堂水浒课,让大家更为深刻的去了解水浒,让水浒精神影响和激励着孩子们更加茁壮的成长。”
“现在快餐文化盛行,年轻人又颇为浮躁,很难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书籍,这种损失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影响很大。一把年纪的我,每天要被家人催促去医院打针,还要对手臂进行物理治疗,这也没有影响到我对水浒的研究和持续写作。生龙活虎的年轻人们真的应该褪去浮躁,静下心来慢慢的挖掘出一本好书,吸取它的精华、读懂它的真谛。一本好书的文学价值和精神寓意将会成为陪伴你一生的宝贵财富。”
这是一个文人的执着,这是一本好书的魔力!刘传录,他用他的精神,让人们懂得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他用他的执着探索,使我们得以一目了然的了解晦涩古籍。文人之于我们的意义,更多的是将更好的文化呈现在我们面前,而刘传录,他做到了。(新浪山东孟良 发自泰安)
#温暖十七城# 为文化现身无怨无悔。
获奖情况
刘勰文艺评论奖2014年1月16日,第七届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评选结果出炉,全省共有53项成果获此殊荣,其中“新水浒第一人”刘传录的《第三只眼看水浒》入选并最终获奖。
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是《山东省实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鲁办发[2007]7号)规定的省级文艺奖,是全省文艺评论最高专项奖。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每三年评选一次。此次获奖入选成果立足现实文艺发展,弘扬时代主旋律,整体上思想更加深刻,涉及门类更加齐全,观察视角更加独特,研究方法更加多样,质量显著提高,代表了三年来山东文艺评论的最高水平。
其中53项成果中有24件作家作品,其他被省内各重点高校分享,山东大学8项,山师大7项,中国海洋大学2项,济南大学2项,聊城大学2项,还有7所大学一项。刘传录的《第三只眼看水浒》是研究水浒的最新成果。
中国十大精英博主我市水浒学者、中国文艺家协会山东分会常务副主席刘传录入选2013年度全国十大精英博主。该活动是由全国各大网站编辑初选出50名有影响力的博客的博主,由网民投票选出前十名,刘传录凭借博客“第三只眼看水浒”的实力以9万票当选全国十大精英博主第六名,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专家学者。刘传录致力于新水浒研究,被誉为新水浒研究第一人,并在《齐鲁晚报》开设了个人专栏“第三只眼看水浒”,西我省继马瑞芳老师之后第二位开始个人专栏的学者。
泰山网络文化传播奖一等奖泰安齐鲁网5月28日讯(记者 王迅)5月27日,“太阳部落”杯第二届“泰山网络文化传播奖”颁奖典礼在泰安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隆重举行。被称为“新水浒第一人”的水浒学者刘传录的作品《为何戴宗成了泰山山神》创下了881242次的高点击率,获得泰山网络文化传播奖博客类一等奖。
1998年,电视剧《水浒传》播出,曾经引发万人空巷的壮景,成为一代人成长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经典版本。而随着这部剧的面世,“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水浒好汉形象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十几年后的今天,却有一个人站出来,说,其实水浒不是这样的,这个人就是刘传录。
刘传录业余时间热衷于研究水浒文化,是水浒研究专家齐鲁文化学者,山东水浒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家协会山东分会常务副主席。泰安文化通览学术主编,曾与老纪、李毅主持山东卫视《闲话水浒》,着有《第三只眼睛看水浒》和《刘传录趣评水浒》等作品,被评为2013年度感动齐鲁温暖十七城新闻人物,2013年度中国十大精英博主。代表作《第三只眼睛看水浒》荣获刘勰文艺评论奖.
刘传录说:“大家对水浒的认可都认为是替天行道啊,特别是电视剧u2018该出手就出手u2019结果把水浒研究成一种极端,水浒所代表的时期是我们中国文字时期儒家文化最发达的熏陶,作家写的这一段也应该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主流,泰山儒家文化的这个主流。”
他自幼痴迷于水浒的潜心研究,他的力作《第三只眼睛读水浒》曾在读者间引起轰动。刘传录凭借新浪博客“第三只眼看水浒”的影响力,他以9万票当选2013年度全国十大精英博主,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的专家学者。2013年3月30号,刘传录在博客上发表《为何戴宗成了泰山山神》。这篇文章一经发出,点击量就超过88万人次,在网络文化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说明大家对戴宗和我们泰山的关系是认可的,对宣传我们泰山这种和谐这种归隐圣地应该说有一定的作用刘传录正好我们泰山文化是一种庙堂文化,而水浒文化是一种江湖文化,所以我们泰安就是齐鲁文化这种江湖文化和庙堂文化的最佳结合体。”刘传录说。
高点击率,高评论量,刘传录的博客始终站在人们视线里。洋洋洒洒的文字来源于多年来的沉淀与积累。水浒与泰山的碰撞带给刘传录的是更大的创作热情。
评委会给予《第三只眼看水浒》博主刘传录这样的评价:妙笔生花,他让泰山文化长卷打开。字字珠玑,他让泰安历史图腾走起。他心无旁骛,笔耕不怠,到头来皆是为泰山寻找那一方精神归宿,皆是为泰安人探访那一片心灵皈依。
文化成就
《齐鲁晚报》开设专栏传播水浒文化刘传录致力于新水浒研究,被誉为新水浒研究第一人,并在《齐鲁晚报》开设了个人专栏“第三只眼看水浒”,系我省继马瑞芳老师之后第二位开始个人专栏的学者。每周四发表一篇水浒文章,专栏配发了刘传录的简介和头像,专栏文章在各大网站转载,引起很大轰动,传播的水浒文化。
从本期(2013年3月7日)人文齐鲁开始,我们还将开辟一个新的专栏――《第三只眼看水浒》。长期以来名家对水浒的研究长盛不衰,从李卓吾到金圣叹,从鲁迅到毛泽东,一代又一代的鸿儒大师,或金笔点评,或纵览全构,或序跋论传,或赋诗作画,都纷纷以其各自的“慧眼”对《水浒传》进行阐释。而有“新水浒第一人”之称的山东水浒研究会副会长刘传录先生颠覆了传统的水浒评论,形成了自己的研究视角和特点。细读刘传录先生的水浒新论,感觉他的文章具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和独特的视角,将学院派理论“悬置”,强化了原生态感性阅读的分量。如本期《宋朝女人爱美导致梁山起义》一文,他总结出因丑陋而上梁山的丑男丑女占梁山一半以上的席位,也就是说,是丑陋的外表把大部分人逼上梁山,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宋朝女人爱美不爱钱财。而这一帮被爱美的女人抛弃、被爱美的社会价值观抛弃的丑男们,只好以起义的方式寻找生存的平衡力量,最终促成了梁山起义。这样的解读看似另类,读来倒也有趣和新鲜,以“第三只眼”定位也有别出心裁的意思在。
专栏《第三只眼看水浒》又回来了(2014年10月23日)。作者刘传录凭借《第三只眼看水浒》荣获了今年第七届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最近,他又开始解密《水浒》了。今天刊发的《宋江是如何当上梁山掌门人的》“解密”了宋江当上一把手的秘密:宋江、吴用和花荣三人密谋杀死晁盖取而代之,花荣是射死晁盖的具体执行者,然后嫁祸史文恭。有人评价刘传录的《第三只眼看水浒》找到了三个支点,在此基础上对梁山人物进行了小角度的论述。具体说来,就是他把《水浒》的忠义说解读为神话传说,把梁山投降说解读为经济基础说,把宋江的招安说解读为宋江的假招安说。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当一个普通人遭遇古典名著,有人爱看爱读,甚至可以对其中的精彩段落念念不忘,而同样是普通人的刘传录,他却通过第三只眼睛看到了不一样的《水浒》,这也许就是名著的魅力吧!
提出的水浒传中的重要理论天罡地煞理论一、天罡地煞理论的倪端
宋朝是建立在五代十国,武夫称霸的基础上的,宋太祖是依靠兵变夺取的天下,为了避免重走覆辙保赵家天下久长,赵匡胤以自己的胸怀杯酒释兵权,开创了历史上皇帝与文人士大夫共知天下的大好局面,他不像明朝是士大夫集团与皇帝的高度对立,也不像清朝的皇帝独裁,文人都是皇帝的奴才。宋朝是一个重文抑武的时代,文治之风吹遍各行各业,文治的结果必然是和平发展、和谐崛起,建国50年,宋朝就出现了城市经济繁荣,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流通货币,成了整个封建时代最有诗意的时代。强大的经济实力把军事斗争边缘化,战争的手段不是战场上的你死我活,也不是心平气和的协商,而是使用经济手段解决,宋朝与辽国签订的檀渊之盟,每年只给30万,后来加到50万,换来边境的和平和国家的稳定,而且每年通过边境贸易,这笔钱完全赚的回来,他不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支付的一点点钱只是贸易顺差的一点回扣。宋朝与辽国和西夏等周边国家的和平不是靠武将打来的而是靠金钱换来的,武将没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而靠读书爬上去的毕竟有限,文人与武将的社会矛盾尖锐化,出现了不得志的文人(宋江为代表)、清醒的文人(吴用为代表)、没地位的武将(花荣为代表)和社会底层(李逵为代表)幻想另立山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破现有社会秩序,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洪信放跑36天罡72地煞的传说,为他们发挥想象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天罡地煞理论出现了倪端。
二、晁盖的小天罡地煞理论
宋朝的道教畸形发展对作者影响很大,宋江为力实现自己的野心利用民间传说炮制了天罡地煞理论,晁盖抢劫生辰纲前也抛出了梦中北斗七星聚会的神话论,建立了8人的小集团,他和宋江的手段一样,通过神话传说强化自己的理论,宋江的视野远远高于晁盖,8人只是108人的零头,从这个意义上说,晁盖北斗七星聚会的神话论只能算是小天罡地煞理论。
梁中书为给老岳过寿,送上了价值十万的寿礼,作为北京留守的高官,十万寿礼在当时也是比较闪眼的,灰色收入的成分大,社会下层对此很有看法,以致梁中书对此也不敢太张狂,没有派军队护送,而是让杨志护送。富有仇富心理的刘唐将生辰纲的消息,通过投奔的方式介绍给晁盖,为了夺取所谓的不义之财,作为大宋最低层官员的晁盖也利用了一下道教的天罡地煞理论,天罡即北斗七星的斗柄,只不过是一个小天罡理论吧。他之所以抢劫生辰纲其实也是迷信的结果,本来对于抢劫生辰纲他挺犹豫,结果一个梦改变了他的想法,晁盖“昨夜梦见北斗七星,直坠在我屋脊上,斗柄上另有一颗小星,化道白光去了。”恰逢刘唐前来送予晁盖一套“富贵”,吴用请来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兄弟三人,后又有公孙胜前来加盟,共是七人,白日鼠白胜则正应了那斗柄上的一颗小星。晁盖等七人是劫取生辰纲的主力,白胜是催化剂,无他此事也不可行得。
在这里晁盖第一次提出了北斗星理论,也就小天罡地煞理论凝聚了人心,现在刘唐送来了生辰纲这个题材,是上天让他去抢劫生辰纲,鼓足了他们8人勇气,再加上吴用的策划,他们依靠地理和智慧夺得十万贯生辰纲,使晁盖与北斗星七杰有了创业的第一桶金,晁盖才能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
正是晁盖等八人劫了生辰纲,官府缉拿他们,却又刚好撞在宋江手里,宋江在义气上为晁盖等人通风报信,自此宋江便与梁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晁盖并非一百零八条好汉之一,而且在天罡地煞齐聚梁山之前他就已经死亡,他的存在,对小说情节的发展来说,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这一人物的设置只是为了引出宋江。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上了梁山,后又发生火拼王伦之事,为宋江做梁山寨主扫清了障碍。全书对晁盖的描写也只集中于“智取生辰纲”这一故事中,当这一故事结束,引得宋江上了梁山,晁盖便退居幕后,水浒真正的主角――宋江开始在这一舞台上活跃起来。在宋江上梁山之后,晁盖中箭身亡之前,虽说晁盖是一寨之主,但实际上,宋江已俨然成为梁山泊主。梁山发动的一切战事,由宋江领兵去打,梁山的一应事件,实际上也是宋江在把持,甚至在他上山的第一天,便巧妙地预防了山寨内头领的座位之争。因此,“北斗七星理论”也可以说是宋江抛出天罡地煞理论的一个引子。
三、宋江的天罡地煞理论的路线斗争
天罡地煞理论理论有一个发展阶段,天罡地煞的神话传说在民间流传很广,《水浒传》第一回是全文的眼睛,龙虎山洪信放跑了镇锁着的36员天罡星、72座地煞星,给政治家、野心家提供了发挥的想象空间,根据不同的理解和现实需要,出现了不同的版本,陆续出现了宋江派、吴用派和朝廷派。
有政治头脑的宋江没有迷信其中,简单的认为只是一个神话,他发现了可以利用的价值,他有了要把这个传说上升到一个理论的愿望和现实需要,晁盖的北斗七星理论给了他恨他的启发,神话是可以利用的,他把自己包装成“及时雨”,寻求“义”和“忠”的平衡点,但是顾及了对晁盖的义,就不可能顾及对朝廷的忠。救晁盖的证据被阎婆惜发现,杀阎婆惜成了宋江人生的一个转折,他不得不亡命江湖,四处流浪,他先到了和他同样有名声的小旋风柴进哪里,妄想借助柴进的实力传播天罡地煞理论,但是二人的理想不同,柴进的理想是恢复大周王朝,宋江的理想是把天罡地煞理论变为天将下凡,于是他到只能到志同道合的花荣处,研究把天罡地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宋江和花荣有相同的人生理想,二人的交流使花荣成为宋江天罡地煞理论的粉丝,他们把社会上流传很久的洪太尉误放108天罡地煞星的传说改造成天罡地煞星马上聚集的神话,宋江把自己打扮成星主,花荣成为宋江天罡地煞星造神运动的第一个信徒。
江和花荣成为天罡地煞理论忠实的信徒,为把理论变为现实,宋江和花荣无怨无悔的传道,就像洪秀全和冯云山一样开始了传教,把宋江作为星主向不得志的武士集团和江湖人士和社会下层推介,得到了相应,宋江从此把自己作为星主来塑造,博取了好名声,江湖上都知道星主宋江,在不得志的的武将心目中,宋江是解就他们的神灵,宋江第一次利用天罡地煞理论收复的就是不得志的朝廷武将,宋江借太守杀了秦明全家又抓住秦明时,书中写道“秦明见了宋江怒气于心,欲待要和宋江等厮并,却又自肚里寻思。一则是上界星辰契合。二乃被他们软困,以礼待之。三则又怕斗他们不过。”作为宋朝的高级武将,秦明不应该投降一个土匪集团(其实还没有形成),理由只有一个,宋江、花荣把他们的天罡地煞理论告诉给了秦明,并告诉秦明他是天罡星之一,和宋江等人都是36天罡72地煞中的下凡星主,秦明被这个理论征服,不顾背叛朝廷和杀害全家的大仇投效宋江,并用同样的手段帮助宋江收服了黄信。
同样的理由清风山的燕顺等人也被天罡地煞理论的宣传影响,把宋江敬畏神明,归附宋江规划中的武装集团。社会的底层把天罡地煞理论作为改变自己一生的救命符,由于宋江把自己打扮成星主,扶危济困,救人之急,因此,天下不论识与不识的,提起宋江莫不交口称赞,以结识宋江为荣,武松在柴进府第一次见到宋江时对宋江的态度就是明证。宋江也正因此而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吴用派的形成是与宋江派相辅相成的,吴用是一个清醒的文人,他对天罡地煞理论的了解来源于宋江宣传,宋江可能把这种理论向好友晁盖、朱仝等交流过,由于他们的安于现状和眼界太低,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但是传到吴用耳朵了让他有力新的想法,他要突破北斗七星理论,实现自己的价值,他与消息灵通人士戴宗沟通,利用戴宗的神行的能力,打造星宿下凡的故事,宋江提出天罡地煞理论,并举起天罡地煞聚义、替天行道、招安做官的大旗,收服了第一个天罡地煞理论的信徒秦明,宋江是天罡地煞下凡,这时的吴用和戴宗自觉的成为第一批信徒。应该说此时宋江与吴用的天罡地煞理论没有区别。但是宋江在看到自己的罪行没有生命危险后,把造反招安的天罡地煞理论调整为在统治秩序内部利用天罡地煞理论的影响做官的路子,这时吴用派的天罡地煞理论出现了,戴宗和吴用两人经常书信往来交流天罡地煞下凡的内容,希望争取到天罡地煞理论的主导权,按照造反招安路子走。吴用派为把宋江派天罡地煞理论回复到造反招安奔走呼号。宋江的一时得意,醉酒写下“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反诗,吴用抓住机会,故意失误让萧让、金大坚两位高手伪造蔡京的回信和印鉴被黄文炳识破,把宋江在统治秩序内部利用天罡地煞理论理论实现野心的幻想打破,把天罡地煞理论的旗帜抗上梁山,走一条吴用认可的天罡地煞下凡、聚义招安做官的路子。
朝廷派的出现实际上是朝廷内部文人斗争的产物,天罡地煞下凡的传说,朝廷上下早有耳闻,由于危机统治秩序,影响既得利益者,被朝廷当权派蔡京、高俅等人视为邪教,特别是林冲、秦明等人投奔梁山,蔡京、高俅等人把梁山集团作为恐怖组织看待,与处置而后快,梁山五次反围剿的胜利,让朝廷中与梁山有渊源的宿元景派主导了话语权,他们提出了自己的天罡地煞理论,主张招安利用,并得到了皇帝的支持。
为了统一整合天罡地煞理论,只有实现江湖和庙堂的融合。宋江上梁山后,为了对抗晁盖的北斗七星理论,争夺天罡地煞理论的话语权,宋江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利用九天玄女娘娘召见的故事把吴用拉入天罡地煞理论的发明团队,特别是宋江利用九天玄女娘娘之口说出“天书只可以宋江和吴用观看,把吴用置于宋江之下,众人至上的地位,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做大事业是需要大理想的,点燃梁山群雄内心激情的理想,吴用在宋江身上找到了。宋江和吴用两个血液流淌武将血液的文人终于走到了一起,天罡地煞理论,不仅使宋江名声远扬,而且像一块护身符一样多次助他化险为夷,遇难呈祥。各路英雄对宋江的顶礼膜拜,正是对他的“天罡地煞理论”的迷信。也正因如此,宋江才有那么大的凝聚力,将众多好汉团结在他的周围,他也才能具有那么高的威信!同时用这样一种充满神秘感的天意方式解决排位问题,神化了天罡地煞理论,神化了一百零八人是上应天宿的星主,提高了天罡地煞理论的真实性,为宋江实现野心统一了思想。天罡地煞理论不破坏宋朝的盛世,不推翻皇帝,不能解决经济问题,光靠天罡地煞的迷信不能当饭吃,他们外出“借粮”破坏了朝廷的太平盛世和经济基础,两者都做出了让步,梁山集团招安成为统治集团的一部分,宋江也与朝廷派的代表人物宿元景建立了关系,打败高俅后实现了招安。天罡地煞理论达到了高潮。
四、天罡地煞理论的成果和失败
天罡地煞理论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核心是“替天行道”,“道”就是自然界和人类中的行为规则和道德规范。宋江利用九天玄女娘娘之口介绍了替天行道的内容:“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星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勿忘勿泄。”从中可以看出“忠义”是辅国安民的重要手段。天罡地煞理论是两种思想伦理倾向矛盾对立统一。具体表现为“造反”与“招安”这两种主张的纠缠转化。具体到人物中则是宋江与李逵的互相矛盾、对立。用宋、李两人在人物关系上的异常密切与思想倾向上的高度对立来表明天罡地煞理论的统一对立,在行为上是“野性”与“理性”的分歧,在思想是是忠、义那个占主导的问题,宋江的忠表现在招安报效朝廷,实现自己的野心上,李逵的忠表现在对星主宋江的信赖和依恋上,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下,作者肯定主流秩序所抛弃的江湖人士反抗和复仇行为就是对天罡地煞理论星宿来源于下层的肯定。
宋江和李逵是天罡地煞理论的两个层面的拥护者,宋江代表了社会上失意文人和社会改良者。利用天罡地煞理论的实现政治野心的一个平台,李逵代表了社会下层,幻想打破社会秩序,在主流秩序外创建一个“八方共域,异性一家”的梦境,宋江时时刻刻想着要受招安和李逵则动不动就要“杀去东京,夺了鸟位”是辩证的统一。
天罡地煞理论在实践中由于朝廷当权者视为猛兽受到打击,没有达到宋江的理想境界,只实现了招安做官的初步设想,没有实现江湖和庙堂的融合,割裂了社会的分歧。宋江的重要贡献是把天罡地煞理论导入了主流秩序内部,避免了后人利用天罡地煞理论反抗朝庭,对此李逵对天罡地煞理论还有自己的认识,主张把天罡地煞理论作为秩序外的替天行道,朝廷招安只是一种手段,没有认可天罡地煞理论,也不会利用天罡地煞理论改变主力秩序,为了确保既得利益者,只有扑灭天罡地煞理论,谋杀代表人物宋江、卢俊义。宋江等人永远不是朝廷文臣的对手,他们只讲忠义不讲阴谋,在文臣阴谋下武人与文臣的平衡被打破,结果天罡地煞理论派只有被打回原形。宋江喝了毒酒,宋江怕天罡地煞理论沦为社会下层造反的学说,所以“连夜使人往润州唤取李逵星夜到楚州”,让李逵也饮下毒酒,害了他的性命。宋江把天罡地煞理论的主导权抓在手中,没有让李逵复辟理论。但是宋江的的努力没有完全成功,天罡地煞理论按照李逵的思路在社会下层传播,成为后世反对主流秩序的合法性的理论基础。葬在一起的宋江、吴用、花荣和李逵四人是天罡地煞理论的传播者,分别代表着天罡地煞理论的忠智技义的化身。他们的离去说明天罡地煞理论的最终破产。
第一个提出“曹雪芹自己腰斩红楼梦”刘传录在红学界第一次提出了“曹雪芹自己腰斩红楼梦”的观点,引起了红学研究界的轰动,并在央视“百家讲坛”争鸣栏目发表。刘传录认为,曹雪芹已经把110回的《红楼梦》写成,但由于他不愿意看到他所钟情的制度在他的笔下灭亡,他忍痛销毁了后三十回。刘传录分析,曹雪芹是一个封建制度忠实的卫道士,他从社会的上层流落到社会的下层,他深深感到了封建制度的摇摇欲坠,他要写出来,引起统治阶级的重视,改良社会,挽救他所心爱的社会,这是他的目的。但是他的文学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又使他真实地写出了封建制度的丑陋,客观上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灭亡。“我在研究红楼梦时不走别人的老路。”遵循着这样的一个观点,刘传录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竞争从讲政治的高度进行分析,《林黛玉因一首诗失去了贾宝玉》并发表于《高中阅读》。文中提到,实际上林黛玉在与薛宝钗的竞争是得到贾府最高统治者贾母认可的,林黛玉没有把握住优势,在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礼的乐声中,离开了她所恋眷的世间和她所深爱的贾宝玉。事出贾元春省亲,众人大观园赛诗。薛宝钗写了首《凝晖钟瑞》,不仅歌颂了皇上,讨好了贵妃,而且传播了圣道,弘扬了皇风,从贾元春的角度看,无疑是这次诗会的第一名,真正体现了当时的大局意识。而黛玉的诗的重点,却放在了自然山水与世外仙境,没有“讲政治”。单从诗的艺术性上来说,林黛玉的诗的水平要远远高于薛宝钗的这首诗,但从政治性上说,无疑薛宝钗的诗更符合统治阶级的要求,从诗中折射出的薛宝钗的价值观也更符合统治阶级的准则。
发现徂徕山成吉思汗圣旨摩崖2010年5月。刘传录等人在徂徕山南麓发现了成吉思汗圣旨摩崖---《复兴葛氏岩炼神庵记》,摩崖高2.16米,通长约5米,共分四方,分别系蒙古国时期的炼神庵记及牒文。其内容不仅历代金石专书从无著录,即使搜求徂徕山古迹详备的《泰山道里记》、《岱览》、《泰山志》等地方志乘也没有记载,足以证明这是一次全新的发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刻石庵中的蒙廷颁予的牒文,该牒除了记述朝廷赐予丁志年紫服和光大师之号之外,还节录了8件成吉思汗等蒙古皇帝圣旨、后妃懿旨、太子令旨。经查对蒙古史录,这些诏旨绝大部分不见于史籍著录;如所录成吉思汗当年颁给丘处机的诏旨“丘神仙门下出家师德名号”,在元史中消失已久,现存各种蒙廷诏旨均无此段文字,属于国内第一次发现,意义非凡。而窝阔台的孛罗真皇后、唆鲁古唐妃懿旨,昔列门、和皙两太子令旨,也是第一次发现。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的皇后和两位太子都在这则牒文里得到身份的证实。摩崖旨文的发现,对考察蒙古汗廷与全真道的关系,了解蒙古朝廷内的运作情况,提供了诸多珍秘史料。
媒体评价
一个草根的文学评论梦非大学教授非知名人士,他说他是“草根”,就凭借对民族文化的忧虑之心和振兴齐鲁文化的决心,痴心研究《水浒传》三十余载,另辟蹊径,用有别于任何旁人的“第三只眼”“读”和“看”《水浒传》,将水浒英雄写活、写实、写得有立体感。这种用另类方式和观点解读《水浒传》的《第三只眼看水浒》成为第七届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的佼佼者,短时间内吸引众多学者和媒体的关注。他就是泰安的刘传录,粥店街道办事处的一名普通宣传人员。
从乡村教师到新水浒第一人靠的就是赤子之心
在文艺评论界,《第三只眼看水浒》是个奇迹,而刘传录却经历普通。1998年在良庄镇负责新闻宣传工作,2008年到粥店街道办事处工作,一直工作到现在。白天忙忙碌碌的宣传工作,一到晚上才属于刘传录独立思考和撰写评论的时间。
“其实,我与《水浒传》结缘,当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据刘传录讲述,8岁那年他到外祖父家上学,由于方言不通,他被迫孤独。外祖父家有三本线装本的《水浒全传》,因一次机缘偶然得之。虽然尚未认识千字的刘传录不能完全看懂,但他爱看里面的热闹。当时懵懂的他把宋江当成一位盖世英雄来崇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翻阅《水浒全传》的次数增多,刘传录对宋江的感情悄悄发生逆转。“我越来越觉得宋江是个阴谋家。”刘传录思考多了,对水浒的故事就有很多个人见解。
上个世纪80年代,读完本科的刘传录到良庄八中当起了语文教师,这一干就是十几年。“那时候,学生们很爱听我讲《水浒传》、讲《红楼梦》,无意间讲到破题,就是抓住一个人物微小的一点看他的全部。”刘传录说,因为讲得有意思,学生爱听,他从此就对《水浒传》的解读乐此不疲。
而真正操刀评水浒,还是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2009年出版第一本对水浒的解读,即《第三只眼睛读水浒》,随后又陆续出版《第三只眼看水浒》、《刘传录趣评水浒》等作品。因其观点独到、论点犀利,填补了《水浒传》研究的空白,刘传录随之名声大噪。随后,又因其提出的水浒传中的重要理论天罡地煞理论,在水浒学界和水浒圈引起了高度关注,被业内人士称为“新水浒第一人”。
染指《红楼梦》却成就于《水浒传》他说这是宿命
“怎么理解用u2018第三只眼u2019看水浒?即换一个角度,用今天的眼光看过去水浒的故事,叫和谐水浒。”这是刘传录对《水浒传》研究的出彩之处。
世人所不知的是刘传录的评论最早从《红楼梦》开始,虽然他的红楼梦新视点文章《林黛玉因一首诗败给了薛宝钗》在国家核心教育期刊《满分阅读?高中版》2012年第一期发表,成为高中生阅读的指导性文章。但他认为红学研究很难得到突破。
在评论界有一个共识,由于对名著不同角度的解读颇多,许多文化学者对之乐此不疲,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解读名著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解读过的人太多了,涉及到的角度也多,要言人所未言且谈出新意来,确实不容易。”刘传录坦言。
民间解读水浒的版本特别多,而刘传录成功之处在于走的是“调侃水浒”的路子。“别人一说起林冲就提到他的悲剧,一说起武松就提到他的打虎故事,一提到宋江就为他最后的招安而惋惜,这样的套路让水浒走进了死胡同。”刘传录说,他的评论方法没什么特别之处,老百姓怎么看待水浒英雄的,他就用什么法子去理解。
以往别人对名著的解读不是太死板就是理论性太重,而刘传录评水浒却是在讲故事背后的故事。“小事情往往反映大道理,小行为往往折射一个人物的大性格,抓住人物的一方面再进行有意思地调侃,百姓愿意听愿意读,也容易接受,名著的趣味性和人文性就做到了。”刘传录说,因为爱水浒从而取得这么多荣誉,因为这么多收获,他更把水浒当成精神食粮。“这就是宿命,我与《水浒传》的缘分。”刘传录说。
水浒文化是和谐文化它与中国梦有紧密联系
中国快餐文化日益猖獗,让人不想思考,不愿意接触传统文化,让刘传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甚为忧虑。“很多人颇为浮躁,很难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书籍,这种损失对现代人的影响很大。名著的精华难以吸取,民族信仰的根也就缺失了。”对民族文化的忧虑让刘传录常常夜不能寐,让他不自觉地思考很多问题。
“中国人要有信仰,这信仰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找。齐鲁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理应成为国人的信仰之一。”刘传录说,齐鲁文化主要以庙堂文化(儒家文化)为正宗,而把水浒文化列为江湖文化。由于长期对水浒文化的不正确解读,让人认为水浒文化是一种造反文化。
“水浒文化所歌颂的是人人平等,追求太平,为国效力,如此说来水浒文化本质是和谐文化,这与当前的中国梦是不谋而合的。”刘传录说,希望通过对水浒的另类解读来给国人树立信仰标杆。
为了民族的信仰,刘传录用水浒来宣讲自己的“大志”。梁山聚义,唱罢一曲雄伟壮阔的水浒故事,之所以能够达到兴盛的巅峰,就在于信仰的重要凝聚力。宋朝物质丰裕,人们生活悠闲,但缺乏一种凝聚宋朝人的精神信仰。而宋江却用“天罡地煞”的理论信仰把自己打造称星主,占据舆论至高点,以此来统领一百单八将,创造了水浒世界的昌盛。而随着公孙胜的离去,“天罡地煞”的理论遭瓦解,没有信仰的军队丧失了战斗力,落得个一败涂地。
“汉文化要昌盛,中华民族的信仰不能缺失,有了我们根深蒂固的信仰,中华民族才能有战无不克的凝聚力。”刘传录告诉记者,除了不断攀高的GDP,文人要做的就是要关注文化凝聚力。汉文化作为我国的中心文化,如何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刘传录回答说:“是时候将齐鲁文化,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发扬光大了。我用这种大众化喜闻乐见的调侃解读水浒的方式让更多的国人接受齐鲁文化。”
现代版"施耐庵":刘传录与他的"水浒情缘"大众网泰安2月21日讯(记者 张冉 见习记者 陈广辉 报道)在泰安有这样一位年轻的文化学者,自幼痴迷于水浒的潜心研究,四年前他的力作《第三只眼睛读水浒》引起读者的轰动。2009年,他第一次被泰安读者所熟悉,随后四年的时间里他相继撰写了四本书籍:《第三只眼读水浒》、《第三只眼品水浒》、《第三只眼论水浒》、《第三只眼看水浒》,他就是地道泰安人――刘传录。
21日下午,刘传录做客泰安大众网直播间,近距离给我们讲述了他眼里的水浒文化和2013年自己满满的收获。关注刘传录的人都知道,2011年他因长期伏案写作而患上严重的颈椎病,今年春节前还在医院住了87天。当记者问及他的身体状况时,刘传录说:“现在不能总低头更不能坐太长时间,时间长了颈椎就受不了,胳膊也疼,现在写作就是写一会儿,歇一会儿。”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谈及水浒文化,刘传录谈吐之间都透露着浓浓的情感。少年时期对水浒文化的痴迷为刘传录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提出的水浒传中的“天罡地煞”理论以及杨志是梁山的最好一个大头领引起极大轰动。刘传录说:“水浒中的许多英雄好汉都是入了宋江的一个套。他利用天罡地煞的传说加上玄女娘娘送给他的三卷天书,抓住了话语权。水浒传中宋朝的好汉并不是都愿意当土匪,宋朝的军官没有投降将军,他为什么要投降土匪呢,他就是要告诉他们我们是天罡地煞下凡的星宿,我们要在一起争取一个快活的将来。他就是用这种星宿说理论抓住了人心。”
记者在刘传录微博中看到这样一段话,“这一年里当选为中国文艺家协会山东分会常务副主席,在病榻上被推选为感动齐鲁、温暖十七城泰安人选,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当选为战略网十大精英博主。”文字缩短,却是刘传录真实的内心写照。这些成绩背后,是他作为一位年轻文人的执着追求和不懈的坚持,他在为我们讲述水浒文化的同时,也用行动实际践行着文化传播者和传承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