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家的个人简介
汉兴,立五经博士。博士所用经,本为隶书,隶书乃汉通行文字,故称今文。后散在民间,或藏在墙壁之书,其谓刘歆所造之书,出系汉以前古籀之字,故称古文(康有为《新学伪经考?重印新学伪经考序》)。书之文体不同,如古今之版本不同,看似无争论价值,其实不然。今古文之争,可分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形式之争,除文字不同外,尚有篇数之异,例如《尚书》,今文二十九篇,古文四十五篇。概述
篇数之异,争论尚小,次第排列不同,争论乃大。 六经次第,今文家为诗、书、礼、乐、春秋、易,系以内容深浅为排列根据。[注23]春秋 古文家为易、书、诗、礼、乐、春秋。[注24]系以成立先后为排列根据。观点不同,主张自异,争论由此而起。爰列两家差异之点如下。(详见周予同《 经今古文学》)
今文家
1.崇奉 孔子;2.尊孔子为受命之 素王;3.视孔子为 哲学家、 政治家、 教育家;4.以孔子为托古改制;5.以 六经为孔子作;6.以《春秋 公羊传》为主;7.为经学派;8.经的传授多可考;9. 西汉皆立于学官;10.盛行于 西汉;11.斥古文经传为 刘歆伪造之作;12.今存《仪礼》、《 公羊传》、《 谷梁传》及《 韩诗外传》;13.信《 纬书》,以为孔子 微言大义间有存者。
古文家
代表人物1.崇奉 周公;2.尊 孔子为先师;3.视孔子为史学家;4.以孔子为 信而好古、 述而不作;5.以 六经为古代史料;6.以《 周礼》为主;7.为史学派;8.经的传授不大可考;9. 西汉多行于民间;10.盛行于东汉;11.斥今文经传为 秦火残缺之余¨2.今存《 毛诗》、《 周礼》、《 左传》;13.斥纬书》为诬妄。(周予同《经今古文学》)
思想今文家崇奉 孔子,尊为 素王,无非以 孔子为赤统,为汉制法,歆媚时主。因 孔子为 素王,故以 六经为其所作。 六经义理,有深有浅,施教先浅后深,即先诗书而后春秋,所以孔子为 哲学家、 教育家。 孔子虽言尧舜,称先王,然非真有尧舜,真有先王,系托古改制宜乎其为政冶家。
古文家崇奉 周公,以 孔子为先师,故以 六经为古代史料,先有《易书》,而后有《春秋》。 孔子系 述而不作,为史学家,而非 哲学家、教育家。
古今文家之形式之争
全在此数点,余无关重要。至其内容之争,依上述,今文家以《春秋公羊传》为主; 古文家以《 周礼》为主。《春秋 公羊传》,系托右改制,所谓张三世,由据乱世到升平世,再到太平世,系用渐进及改良之方式,改革社会,类今之右派,初小康而后大同。《 周礼》姑不论真伪如何,则无此主张,而用突进及革命之方式,改革社会,类今之左派,直接登诸太平。汉儒如董仲舒公孙宏之徒,崇拜《春秋 公羊传》,故对于社会改革采用渐进方式,妥协办法,仲舒尝云:“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汉书?食货志上》)土地只用限田制,奴婢只去专杀之威,官卖盐铁,竟不敢行,后来武帝,毕竟比之略高一筹,毅然行之。然此改革社会,托古改制之限田,等于空托,毫无结果。至于 公孙弘,位至宰相,等于 伴食,尤于社会无补。当时 司马迁尝骂之日:“ 公孙弘以汉相,布衣被, 食不重味,为天下先。然无益于俗,稍骛于功利矣。”(《史记?平准书》)先扬后抑,抑至五层地狱,弘之人格,宣告破产。
号称博学多能,民众领导之 今文学家,既不能改革社会,而帝王减租,更惠富而非济贫,益使贫富阶级之矛盾尖锐突出。小康未就,遑论大同,尝考今文家之立论,全着眼于上层阶级,非为下层民众。汉儒政治之三大哲学观, 孔子为受命素王观,名田制观,以及辕固生与汤、武受命观,圣人先目观,亦莫不然,用意既如比,改革固无成。成,亦如减租,非下层阶级之利。因此, 古文家乃乘时之弊,采用突进及革命方式,彻底改革社会,救民于水火,遂发生 王莽之变革。
为 王莽改革之主谋,系 古文家 刘歆,包括井田制度、泉府制度与 五均制度之 周礼而为 王莽改革之根据,传亦作于刘歆。《 周礼》一书,当时林孝存称为“末世 渎乱不验之书:u2019,郑康成尊为“ 周公致太平之迹”, 何休名以“六国阴谋之书”。 刘歆为人,哀帝时师丹斥之曰:“……改乱旧章, 非毁先王所立。”(《汉书? 刘歆传》)王莽地皇三年,公孙禄又斥曰:“颠倒《 五经》。”(《汉书? 王莽传》)所谓“ 非毁先王所立”,“颠倒 五经”,即叛经叛道。叛经叛道,无异推翻现存社会制度,予以根本改革,以求达到太平盛世。莽之改革,虽权势不足,蓄谋无成,然实章良法美。社会改革,主张不同,乃古今文家内容之争,亦即最重要之争,区区文体篇数以及 六经次第,乃其小焉者。(摘自 黄现[撰《汉代学术思想之三变》,载《扫荡报》(文史地周刊)第三十七期,1941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