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彦的个人简介
刘邦彦(1915~1942 年),原籍广东从化太平镇油麻埔村人,出生于马来西亚。 15 岁回国就读于中山大学附中(今广东省实验学校)。他在学生时代就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从事革命活动,193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中大附中的党支部书记和党领导的进步学术团体―广州世界语学会的副主席,是从化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1938 年,党组织发动成立广东抗日青年先锋队,刘邦彦担任组织工作。广州沦陷前夕,他随广东抗日青年先锋队,由广州北撤至粤北翁源,1939 年8 月,中共翁源县委成立,任组织部长。不久,他调英德东乡任特派员,在英德、河婆石等地举办中共党员训练班。1940 年5 月,调任中共翁源县委委员。刘邦彦因积劳成疾,加上受过伤,严重贫血,身体极度衰弱,在一次工作中突然晕倒,抢救无效,于1942 年病逝,年仅27 岁。
个人履历
刘邦彦好学上进,读书勤奋。到广州后,考上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他在校表现良好,作风正派,勤奋好学,受到进步同学的重视,介绍他阅读了一些进步书刊。他开始接受党的教育,逐渐信仰马列主义,走上革命的道路。1936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他入党后,生活和学习的目标都更明确了。他积极为党工作,先后担任过中大附中的党支部书记和党领导的进步学术团体DD广州世界语学会的副主席。他经常有意识地去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积极开展组织、宣传活动。他除了上学和工作外,还利用刘家祠堂为据点,组织附近不能入学的少年儿童、青年工人读夜校,亲自担任教师,经常在传授文化知识中灌输进步思想。党组织对他的工作很满意,经常给予肯定和表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不分昼夜地参与组织和宣传活动。
1938年,我党发动组建抗日救亡的革命群众组织DD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刘邦彦担任一二O队地下党支部的组织委员。
广州沦陷前夕,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组织政工队,由邓楚白、刘邦彦等率领队员从广州撤退,途经四会,北上翁源。同年11月他们在翁源龙仙集训时,成立翁源特别支部,开展翁源的建党工作。邦彦为组织委员。
1939年8月,翁源县委成立,刘邦彦任组织部长。同年11月,县委分工刘邦彦负责江尾这个点的工作,他带着三四个队员,深入江尾农村发展农村党员,卓有成绩。
1940年1月,中共始兴县委成立,北江特委派他担任宣传委员。不久,又调英德东乡,担任特派员。在此期间他为了便于开展工作,经常打扮与农民一样,深入农村,广交农民朋友,很得农民信任。他对党员的教育训练也抓得很好,他先后在英德、河婆石村等地办了几期训练班,亲自讲授党的建设课,每次都给党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艰苦作风
刘邦彦积极工作,吃苦耐劳,经常通宵工作,有时人家睡醒了,他还不休息。他和群众的关系很密切,态度和蔼,他做思想工作耐心细致,同志们都乐于同他接近,有什么问题也愿意和他商量。他生活艰苦朴素,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严格要求自己,不愧是一个模范党员。
刘邦彦积劳成疾,加上受伤,严重贫血,神经极度衰弱,终于在1942年的一天,他在工作中突然晕倒。地下党立即把他送到韶关市河西医院,经抢救无效,为抗日救国、为党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时年二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