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杲堂的个人简介
李杲堂,清代宁波人,本名李文胤,字邺嗣,别字杲堂。十二三岁即能诗,十六岁的时候为诸生,陪他父亲去岭外做官,当时有一个叫张孟奇的名士就觉得这个年轻的孩子是奇才,和李杲堂成为忘年交。
人物生平
顺治初年,李的父亲因为海上抗清的事情被谢三宾出卖受牵连,被捕,关在杭州监狱。他自己也被关在定海马厩中两个多月。在朋友万泰的帮助下被释放,但其父却在出狱之后,绝食殉国。听到父亲的噩耗,李杲堂差点悲恸地死过去。从此以后他就下定决心做一位遗民,不与新朝合作。
燕人梁以樟来到鄞县后,杲堂先生与万泰、徐凤垣、高斗权、高斗魁一起,每天赋诗唱和,诗文高华曲折。虽然杲堂先生没像许多人一样遁世参禅,但他许多写诗的地方都在僧寮野庙,并与好多和尚成为朋友,像木陈、悟留、山晓、天岳,而且在宁波成立了一个“鉴湖社”,类似诗社一样的遗民组织。诗社写诗像科举一样,写好了把名字封起来,杲堂先生在楼上评定甲乙丙丁,一旦说某诗写得不错,那楼下等待的人就非常高兴,而且身价陡增。在晚年,杲堂先生重视四明文献学,辑录《甬上耆旧诗》。在诗集前面,每个作者都有一小传,立诗人之传,让诗人流芳百世。学者们都称他为“杲堂先生”。
拯救抗清义士
在李杲堂先生的遗民生涯中,他救了大量的抗清义士,他出力营救黄宗炎(黄宗羲弟弟),张苍水被捕的时候,发现了许多张与甬上缙绅的往来信札,当时的降将张杰打算按名字一个一个抓起来,李杲堂恳求胡文学设法营救,以至很多人幸免于难。万斯同上京修史,他写信给万斯同,要他坚持民族气节,以至万斯同不受清廷的任何职务,以布衣身份修明史。
后世纪念
杲堂先生的读书处叫东斋,当时有许多诗人耆旧都在这里聚会,东门先生的别业叫松梧阁。蒋学镛先生,全祖望的弟子,有一首《松梧阁叹》:世间万事一仰俯,舞榭歌台久尘土。故家文物重可思,砌里今比城南杜。东洲老人有遗筑,子弟风流门巷古。别添小阁贮图书,特爱清阴敞廊庑。行人隔水指欹盖,坐客凭栏听疏雨。百年小劫太匆匆,社燕归来寻故主。鹅栏豕栅逼仄多,掘尽陈根移旧础。我来访旧坐其下,断杆枯株重摩抚。读书秋树今有无?耆旧凋残风月苦。醉翁草木尚可敬,曷不留之纵寻斧?主人一笑不见答,扪腹阶前算屠酤……诗里透着一种悲凉,是对逝去的怀念,任何美的事情在时间的面前都是过客,大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李氏宗祠圈在月湖盛园商圈内,前进房子有一些关于浙东学派、李杲堂先生的生平事迹陈列,为城区内唯一一处纪念李杲堂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