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先秋的个人简介
兰先秋,1963年生,1985年成都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学士学位。1993年评为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讲师,2005年聘为副教授岗。
科研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与工程、生物能源技术与工程、生物制药和天然产物技术与工程等。研究领域包括:
u201e 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与工程及其涉及的应用基础、内在规律、关键技术和设备。
u201e 生物能源技术与工程及其涉及的应用基础、内在规律、关键技术和设备。
u201e 生物基化学品生产技术与工艺的开发。
u201e 菌种的筛选培育和发酵工艺优化。
u201e 生物制药及天然产物提取工艺技术的优化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
科研成果
承担科研项目;
1. 竹纤维组分分离与利用研究
2. 桑枝纤维分离及其半纤维素水解制糠醛技术与条件研究
3. 蔗渣纤维预处理、分离和水解技术及条件研究
4. 甘蔗燃料乙醇清洁循环生产工艺与技术研究
5. 基于生物炼制的薯类淀粉渣及废液综合利用研究
6. 红薯乙醇中试技术研究
7. 介观生物一步法红薯燃料乙醇工艺过程和条件研究
8. 万吨/年氯酸钠和高氯酸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9. 玉米芯制糠醛及其纤维组分综合利用研究
10. 茶多酚的提取精制实验研究
11. 提取葛根素和加兰他敏生物碱的预开发研究
12. 小桐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开发研究
科研论文;
1. 竹纤维组分的分离研究. 现代化工, 34(1): 87-91
2. 蔗渣纤维组分的常压一步分离. 化工进展, 2012, 31: 100-103
3. 蔗渣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分离条件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27): 13549-13551
4. 去除竹类茎秆中木质素的方法和工艺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10, 19(10): 169-173
5. 间苯三酚法测定玉米芯水解液中木糖含量.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22): 13542-13544
6. 川芎中主要有效成分的综合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中成药, 2009, 31(2): 217-220
7. 不同茶多酚中儿茶素的测定及柱层析法提取EGCG的比较. 化工进展, 2008, 27(5): 749-752
8. 不同工艺对茶多酚提取效率和质量的影响研究.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18(1): 126-12
9. 红薯淀粉浆在水解过程中的黏度. 现代化工, 2008, 28(2): 40-44
10. 两步升温法酸催化潲水油制备生物柴油. 天然气化工, 2007, 32(5): 12-14
11. 氯化锌与2-甲基-1-丁醇或3-甲基-1-丁醇二元体系溶解度和蒸汽压的测定及关联.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07, 36(6): 488-489
12. 扁桃酸对映体光学纯度的柱前衍生化HPLC测定. 分析测试学报, 2007, 26(6): 895-897
13. 氯化铜-2-甲基-1-丁醇、氯化铜-3-甲基-1-丁醇体系溶解度和蒸汽压的测定及关联.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版). 2006, 38(3): 97-99 (EI)
教学任务
主要承担本科生生物制药、生物工程导论、工业药剂学、制药工程课程小设计以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等课程的教学。近年已指导本科生60余人,参与指导已毕业研究生8名,现指导在读研究生3名。
参与编写的教材及专著,包括《现代生物工程与技术概论》教材(主编)、《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材(副主编)、《制药工程技术概论》教材(副主编)、《现代生物工艺学》国家重点规划图书(参编)、《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参编)。
目前已在可再生生物质综合利用、生物能源技术与工艺及其产业化的研究开发方面和动、植物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近期完成及在研课题12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荣誉记录
获奖:
1. “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校内主研
2. “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校内主研
3. “磷铵法脱出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硫”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项目主研
专利:
1. 一种综合提取纯化川芎中川芎嗪、阿魏酸和挥发油的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 CN 101215265,第二发明人
2. 红薯生淀粉水解发酵的复合水解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 CN 101173256,第一发明人
3. 红薯生淀粉水解发酵的活性干酵母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 CN 101173222,第一发明人
4. 薯类生淀粉介观一步法乙醇生产方法。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 CN 101165189,第二发明人
5. 以含有聚戊糖的废弃农作物为原料制取糠醛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 CN 101318945,第二发明人
6. 用固体碱催化毛叶山桐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 CN 101358141,第三发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