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少农

时间:2023-12-06 22:51:01编辑:资料君

冷少农的个人简介

冷少农(1900-1932),男,原名冷肇隆,贵州省瓮安人,1900年1月25日出生,中共地下党员。1923年,从法政专科学校毕业,先后任《民意日报》编辑,贵州筹饷局紫云、开阳印花税督催员等职。何应钦是冷少农在黄埔军校时的总教官,二人为师生,同是贵州老乡,凭借这两层关系,冷少农顺利地打入到何应钦身边,任总监部和南京宪兵司令部秘书。1932年5月,被国民党杀害于南京雨花台。1950年,贵州省人民政府追认冷少农为革命烈士,1985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冷少农的故居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简介

冷少农 (1898-1932),贵州 瓮安人,出生于农民家庭。6岁接受私塾教育。1912年考入县高等小学堂。1917年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贵州省公立法政专科学校。在校期间,“五四”运动爆发,参加了贵阳学生运动声援北平学生,抗议北洋军阀统治。1921年,从法政专科学校毕业,先后任《民意日报》编辑,贵州筹饷局紫云、开阳印花税督催员等职。1925年,全国革命运动已形成,决心投身革命。1926年7月,受党组织的派遣,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北伐。1932年3月,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冷少农是中共安插在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的重要人物,如获至宝,宪兵司令谷正伦亲自下令逮捕了冷少农。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得知冷少农被关押在宪兵司令部看守所,曾多方设法营救,但终因案情重大而均未成功。同年5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南京 雨花台。

人物生平

冷少农,原名肇隆,瓮安人,1923年,从法政专科学校毕业,先后任《民意日报》编辑,贵州筹饷局紫云、开阳印花税督催员等职。在此期间,广泛接触社会各界,了解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真情,目睹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他断言:“军阀残暴必败,革命事业必成”,并毅然弃职返乡。1925年,全国革命运动已形成,冷少农南下广东投身革命,报考黄埔军校。毕业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分配到黄埔军校政治部周恩来主任办公室,担任秘书。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冷少农隐蔽了党员的身份,到南京从事地下工作。

冷少农在黄埔军校时,何应钦是黄埔总教官,二人为师生,同时又是贵州老乡,凭借这两层关系,冷少农顺利地打入到何应钦身边,任总监部和南京宪兵司令部秘书。冷少农曾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军事秘书,又是国民党行政院军政部长、陆军总监部总监何应钦的秘书,但他真实的身份却是中共地下党员。 1929年冷少农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在南京石将军巷10号建立中共地下联络站,联络了郑仲坚等贵州籍具有进步思想的军人。利用各种关系收集情报,并发展国民党中央陆军学校的瓮安老乡舒葆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冷少农和地下党其他负责人在南京秘密深入军队进行策反,策动了国民党一个营投奔红军。

1931年,何应钦被任命为湘赣“剿匪”总指挥,率20万兵马,对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周恩来亲自安排埋藏在何应钦身边的冷少农开始发挥作用。

前线战斗还没有打响,何应钦总指挥部的电台密码已经被冷少农送到了根据地,很快,国民党军队的通讯全部被红军破译,联系被红军掌握。为迷惑敌人,保护冷少农等地下党,红军假做是由于破译技巧高明才因此破获了敌人密码,在关于情报战的一本资料中说:“中国共产党在密码战方面表现也不错,他们一开始就注意密码的保密性和破译敌军的密码。相比之下国民党的密码保密性极差,经常被破译,在二次反围剿时红军破译敌密码就起了很大作用。”其实,这是冷少农立下的大功。 为尽快了解敌人的军力和部署,中央下达密令,要冷少农设法窃取参战敌军的番号、指挥官姓名、兵力、部署和作战方案等绝密情报。前几项对冷少农难度不大,难度大的是部队部署和作战方案。这两件都由何应钦的机要秘书保管,放在公文包里形影不离,而且此人警觉性很高,冷少农几次设法,都没能近身。冷少农根据中央指示,又转入“蛰伏”之中等待时机。 1932年,南京地下党联络站被敌人破获,敌人在搜查时,发现了冷少农的联络信件。何应钦得知冷少农是中共地下党员,半天说不出话来。国民党的许多高官为讨好何应钦,也纷纷前来劝降,但都遭到拒绝。冷少农在给母亲的信中说:革命“这样的事情是一件最大而又最复杂的事情,我要这样干,非得把全身的力量贯注着,非得把生命贡献。”他终于以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同年5月,冷少农被杀害于南京 雨花台,时年33岁。

人物概述

冷少农(1900―1932),男,原名冷肇隆,贵州省瓮安人,1900年1月25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6岁即入私塾,14岁考进 瓮安县立高等学堂。1917年秋天,考入贵州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就读第三期法律本科,

此后,更关心国家大事,经常阅读进步报刊、书籍,并做了大量读书笔记。又与思想进步的同学研读、宣传马列主义,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遂将自己的名字“肇隆”改为“少农”,以表达为劳动大众献身的愿望。

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贵阳,各校学生代表集会,成立贵州省学生联合会,组织3000多名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冷少农积极参加,成为一名先锋分子。在此期间,广泛接触社会各界,了解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真情,目睹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他断言:“军阀残暴必败,革命事业必成”,并毅然弃职返乡。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他立志以身许国,振兴民族,遂将自己的名字“肇隆”改为少农,决心为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贡献一生。

1923年,冷少农从法政学校毕业,先在贵阳《民意日报》任编辑,后在省筹饷局工作,又到 紫云县、开阳县任印花税督催员,在此期间,他深刻体验到军阀的残暴统治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深为学了法律不能保护劳动人民而内疚,1925年夏,他愤然弃职回家,寻机参加革命。1925年秋,冷少农与志同道合的两个同乡相邀,一齐赴广州投身革命,被安排到周恩来领导的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技术书记(秘书)。同年秋天,被黄埔军校录取。毕业后,分配到黄埔军校政治部周恩来主任办公室。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冷少农随军转战至武汉。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党的指示,隐蔽了党员的身份,到南京从事地下工作。并利用与何应钦师生及同乡的关系,打入到国民党训练总监部与军政部,任总监办公室秘书和军政部部长办公秘书,给党搜集了一、二、三次“围剿”等重大军事情报,对前线反“围剿”的斗争和保卫地下党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在此期间,还秘密参与抗日反帝大同盟和革命互救会活动,策划国民党军队暴动和协助南京市委恢复党的组织等工作。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分别在上海、武汉发动政变,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共产党转入地下斗争。1928年,根据共产党的指示,冷少农隐蔽共产党员身份前往南京,几经周折,他利用与何应钦的同乡关系,先后打入其把持的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军政部任秘书等职,并以此身份作掩护,为共产党做大量的情报工作。他将国民党第一、二、三次围剿红军的重要军事情报按约定的秘密通讯方法及时转报党组织,为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931年5月,冷少农奉党的指示秘密参与组织恢复“反帝大同盟”和南京地区“革命互济会”工作,按党的指示在中央大学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

1932年前后,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屡遭破坏,冷少农的工作更加紧张,风险更大,但他不顾个人安危,利用一黔籍同乡在浙江警备司令部任职的关系多方说情,设法营救在浙江被捕的共产党员。冷少农身居虎穴,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地为党工作,而家中老母不了解情况,写信责备他“不忠不孝,忘恩负义”,对于家中误解,他心里很痛苦,但又不好明说,他写信向母亲解释,表示要把孝移去孝顺大多数受苦的人类,忠实地去为他们努力。1932年3月,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冷少农是中共安插在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的重要人物,如获至宝,宪兵司令谷正伦亲自下令逮捕了冷少农,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得知冷少农被关押在宪兵司令部看守所,曾多方设法营救,但终因案情重大而均未成功,冷少农在狱中非常沉稳,始终保持高度的革命警惕性,不为高官厚禄所诱,不为严刑酷打所屈服,1932年5月,冷少农被敌人秘密杀害在南京 雨花台。

1950年,贵州省人民政府追认冷少农为革命烈士,1985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冷少农的故居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间谍”冷少农

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里有一个革命烈士的名字:冷少农。

冷少农曾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军事秘书,又是国民党行政院军政部长、陆军总监部总监何应钦的秘书,但他真实的身份却是中共地下党员。

冷少农,原名肇隆,瓮安人,1923年,从法政专科学校毕业,先后任《民意日报》编辑,贵州筹饷局紫云、开阳印花税督催员等职。在此期间,广泛接触社会各界,了解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真情,目睹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他断言:“军阀残暴必败,革命事业必成”,并毅然弃职返乡。1925年,全国革命运动已形成,冷少农南下广东投身革命,报考黄埔军校。毕业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分配到黄埔军校政治部周恩来主任办公室,担任秘书。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冷少农隐蔽了党员的身份,到南京从事地下工作。

冷少农在黄埔军校时,何应钦是黄埔总教官,二人为师生,同时又是贵州老乡,凭借这两层关系,冷少农顺利地打入到何应钦身边,任总监部和南京宪兵司令部秘书。

这个外人羡慕的职位,在冷少农看来只是一份很无聊的差事,在给母亲的信中,他说:“我的情形也很平常,同其他的普通人一样,每月拿八十块钱,办一些不关痛痒的例行公事,此外吃饭睡觉,或者在朋友处玩。这样的事在我是一钱不值的,不过因为要生活着,同时还有好多人又在羡慕着而想夺取着,所以我就不得不敷敷衍衍的将就混下去。”他不能对母亲说明不能离开这种生活的真正原因,又不愿母亲替自己担心,只能含含糊糊吞吞吐吐地告诉母亲:“这,我有我的想法,在南京虽然呆板无聊,但还可以随时得到新书看,还可以向新的方向进展。老实说,还可以为痛苦的人类尽相当的力。……”看得出来,他显然不愿让母亲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不忠不孝、只顾自己享乐、对母亲、对妻子、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不义之子,他忍不住说:“我这样的做法,也不是我个人的意思,自然是有好多同伴,干起来倒很热闹,很快活。要是这件事情当得着一般穷苦的人们了解的时候,他们更是喜欢我们,亲近我们。我们这样的做法,自然有的人不满意我们,有些是不了解,有些是对于他的利益有关系,随时都在阻碍我们,反对我们,甚至于要杀害我们。但是我们一天天的人多起来,势力大起来,我们是要取得胜利的。反对我们的人是要遭我们消灭的。”说得不能再明白了,他非常厌恶这种生活,但是为了革命大业,他不能不克制、压抑自己的情绪,抛弃个人的一切,深深地潜伏在敌人的阵营里。

1929年冷少农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在南京石将军巷10号建立中共地下联络站,联络了郑仲坚等贵州籍具有进步思想的军人。利用各种关系收集情报,并发展国民党中央陆军学校的瓮安老乡舒葆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冷少农和地下党其他负责人在南京秘密深入军队进行策反,策动了国民党一个营投奔红军。

1931年,何应钦被任命为湘赣“剿匪”总指挥,率20万兵马,对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周恩来亲自安排埋藏在何应钦身边的冷少农开始发挥作用。

前线战斗还没有打响,何应钦总指挥部的电台密码已经被冷少农送到了根据地,很快,国民党军队的通讯全部被红军破译,联系被红军掌握。为迷惑敌人,保护冷少农等地下党,红军假做是由于破译技巧高明才因此破获了敌人密码,在关于情报战的一本资料中说:“中国共产党在密码战方面表现也不错,他们一开始就注意密码的保密性和破译敌军的密码。相比之下国民党的密码保密性极差,经常被破译,在二次反围剿时红军破译敌密码就起了很大作用。”其实,这是冷少农立下的大功。

为尽快了解敌人的军力和部署,中央下达密令,要冷少农设法窃取参战敌军的番号、指挥官姓名、兵力、部署和作战方案等绝密情报。前几项对冷少农难度不大,难度大的是部队部署和作战方案。这两件都由何应钦的机要秘书保管,放在公文包里形影不离,而且此人警觉性很高,冷少农几次设法,都没能近身。

时间紧迫,敌军已经开始集结,情报还没有到手,冷少农心如火燎。

在和此人聊天时,冷少农终于发现此人有一个破绽:他娶了一个国民党高官的女儿,在外面,又找了个女人。不久前,被太太察觉,尽管他矢口否认,为保险起见,太太还是把他身上的钱全部搜走,免得他寻花问柳。他找冷少农借了一些钱,准备给那个女人做生活费。

冷少农得知这个情况,和地下党设下一计。

一天晚上,冷少农从办公室给机要秘书打去电话,说有个女人找他有事,在传达室等他。

机要秘书以为是那女人来找他要钱,急急忙忙赶来。地下党便在途中用自行车制造了一起“车祸”,再把他送往医院的途中,掉包、拍照,人不知鬼不觉地将情报拿到手中。

当没有掌握敌人情报之前,红军对于如何打破敌军优势兵力的“围剿”有分歧,刚到苏区的中央代表团和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项英认为敌人强大,有20万,装备精良,红军只有3万多,主张不打,要按照斯大林的建议转移根据地。毛泽东不同意项英的主张,并且指出:“不做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在争论激烈的时候,冷少农的情报到了,了解敌人的这次“围剿”,“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首先在苏区周围集结兵力,并实行经济封锁,断绝一切物资输入苏区,然后采取“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方针,以主力分路推进,互相策应,以期消灭红一方面军,摧毁中央苏区。

根据掌握的情报,毛泽东分析了敌我形势,着重指出:第二次“围剿”的敌军数量虽多,但全属蒋介石的非嫡系部队,内部矛盾重重,弱点很多,地形不熟,情况不明,官兵恐慌。力主诱敌深入,运用游击战术,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盲敌,待机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在毛泽东有理有据的说服下,中央代表团和苏区中央分局同意了毛泽东的意见,第二次反“围剿”打响了,并且很快以胜利告终。

此次行动之后,冷少农根据中央指示,又转入“蛰伏”之中等待时机。

1932年,南京地下党联络站被敌人破获,敌人在搜查时,发现了冷少农的联络信件。何应钦得知冷少农是中共地下党员,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学生、亲信,竟然是一个共产党。国民党的许多高官为讨好何应钦,也纷纷前来劝降,但都遭到拒绝。冷少农在给母亲的信中说:革命“这样的事情是一件最大而又最复杂的事情,我要这样干,非得把全身的力量贯注着,非得把生命贡献。”他终于以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同年5月,冷少农被杀害于南京雨花台,时年33岁。

为国家为人民尽应尽之能力

在一张张泛着黄色、保存完好的宣纸信笺上,毛笔写的行书整齐而清晰,信笺厚厚的一沓,一共14页,这是冷少农烈士在南京从事革命活动时写给母亲的信。该信穿越了革命的烽火硝烟,又经历了90多载的岁月洗礼,如今静静地躺在江苏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展柜内,向我们讲述一位隐蔽战线英烈的不朽功勋,一位共产党员的家国梦……

冷少农,原名冷肇隆,1900年1月出生于贵州省瓮安县冷家堡一户清寒农家,自幼在困苦中成长,懂事、勤奋、正直。青年时期就读贵州省法政专门学校,在校期间接触到大量共产主义著作后,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将自己的名字“肇隆”改为“少农”,立志要为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生。

1925年,冷少农告别母亲妻儿,只身赴广州投身革命。他在途经贵阳时给母亲的信中写道:“……就中国各省比较,只有广东一切设施颇合理想……儿此去的目的,完全尽忠革命,为国家为人民尽应尽之能力。”冷少农到达广州即投考黄埔军校,被安排在黄埔军校政治部工作。当时该校政治部主任是周恩来,冷少农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开始了革命生涯。在黄埔军校期间,冷少农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冷少农随东路军部队北伐,转战数省。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实行“清党”,冷少农因没有暴露政治身份,在国民党军中潜伏下来。

1927年5月,时任中央军人部(军事部)部长的周恩来总结血的教训,领导开创了我党情报保卫专门工作。此后,冷少农受命利用同乡、旧部等有利条件,打入南京国民党军方上层何应钦身边。冷少农先在训练总监部任职,1930年何应钦就任南京政府军政部部长后,冷少农随其任军政部秘书。

冷少农在南京期间,为了开展地下工作,与同在南京的一些参加过东征北伐、思想进步的贵州籍军官如训练总监部步兵监中校监员郑仲坚等人,以及贵州籍进步人士多有联系。他与曾任中国同盟会贵州分会书记、参与领导贵州辛亥革命的进步人士陈纯斋等人在南京大纱帽巷将军巷设立秘密联络点,传阅进步书刊,交流情况。他还在南京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贵州省政府驻南京办事处等地秘密发展中共党员和工作关系,领导他们相机开展革命活动。

由于长期在外,家人很为他担忧,多次来信催他回家,指责他“不忠不孝,忘恩负义”。冷少农怀着痛苦和感动交织的心情,给母亲写了5000字的长信,在信中解释说:“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受苦的人类,忠实的去为他们努力……”“我们这样的做法,自然有一般人不满意,有些是不了解,有些是对于他们有利害关系,随时都在阻碍我们,反对我们,甚至要杀害我们……”至于要不要回家,他说:“回家的事不能定的,要是革命迟一点成功,或者中间遭了挫折,我自己就死在外面,跑在什么地方,我也不知道,更说不上回来不回来了。”

1930年10月至1931年秋,蒋介石调集重兵,重点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红一方面军进行了第一、二、三次军事“围剿”。根据反“围剿”斗争的需要,冷少农想方设法获取国民党军“围剿”红军的情报。这时,在南京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身边任侍从参谋、作战科长的郑仲坚,一直随指挥“围剿”的何应钦前往武汉、南昌行营及临川前线指挥部等处,郑仲坚数次直接参与拟制国民党军“围剿”红军的计划。他按冷少农的布置,将“围剿”计划秘抄后交给冷少农,再由冷少农按秘密通讯方式报送上海,最后送达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处。冷少农等中共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为中央革命根据地赢得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1932年3月,由于叛徒出卖,南京地下党的组织遭到破坏,冷少农被捕入狱。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冷少农始终坚守革命气节、坚贞不屈,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令敌人恼羞成怒。6月上旬,冷少农等共产党人在南京雨花台刑场英勇就义。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贵州省瓮安县境时,周恩来曾派人化装前往地处乡间的冷少农烈士家,看望烈士的寡母及妻儿,并赠送银元等以作抚恤。1952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向冷少农烈士家属颁发证书,纪念冷少农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

透过这封珍贵的烈士家书,我们仿佛呼吸到了那个时代的气息,依稀看见行走匆匆的革命者的背影,真实感受到慈母盼儿早归的急切心情。

这封家书不仅包含着冷少农和其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也充分体现了冷少农炽热的革命理想和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怀。这封家书更是共产党人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在他们人生的价值天平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从中,我们收获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力量。

上一篇:李光颜

下一篇:克莱尔·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