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丽

时间:2023-12-06 14:30:56编辑:资料君

刘冠洪的个人简介

刘冠洪,曾用名干虹,1912年5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县一个乡村棉布经营商家庭。纺织工程技术专家,纺织机械制造先行者之一。长期从事纺织机械设计制造、纺织企业建设和管理工作,曾开发福利式梳棉机,并主持多种棉纺织设备的结构改造,取得成效。

生平简介

刘冠洪

刘冠洪,曾用名干虹,1912年5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县一个乡村棉布经营商家庭。他的祖父是棉布经营商,父亲在南通师范测绘科毕业后从事测绘、气象、水利等工作。他三岁丧母,由继母教养长大。

1924年至1929年在省立南通中学和南通高中读书。中学时代他的父亲教导他不要靠祖业,要做一个能自立的人,同时受学校近代史和国文教师进步思想的启发,青少年时代便抱有振兴中华的志向。特别是受到当地先贤清末状元张謇的“棉铁救国”(实业救国)思想和报纸上刊登的《我国棉纺工业的情况和未来》一文的影响,在1929年高中二年肄业后,考取了南通学院纺织科纺织工程系。虽家道中落,但仍竭力维持到大学毕业。1933年大学毕业后,进上海统益纱厂任前纺保全技术员。

1934年6月与同学一起,东渡日本留学。先在东京的东亚预备学校补习日文,1935年春进入东京工业大学纺织科进修。在进修期间,一面读书,一面跟中原教授研究“经编针织”,还利用假期和结业后的时间到大日本纺绩株式会社东京工厂、大阪贝冢工厂、名古屋平野织机制造厂、丰田自动织机制造株式会社刈谷工厂实习,并到滨松市参观天鹅绒、剪绒织造工业。还参加过大阪府立能率研究所主办的“效率工程师讲座”的学习。

在日本工厂实习期间,怀着“棉铁救国”的思想和回国后报效祖国振兴棉纺织和纺机制造业的志向,多方收集有关工艺、机械、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各种资料,收获很大。为尔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1937年6月学成回国。1939-1949年主要在上海信和纱厂和信义机器厂任职。曾先后担任过工程师、计划室主任、厂长、副经理、经理等职。主持信和纱厂的日常生产管理、纺机改造和设备扩充。主持信义机器厂的纺织机械制造。

1950年5月到武汉工作。任汉口公私合营第一纱厂总工程师,工务处副处长、国营武汉第一棉纺织厂建厂委员会委员。1951年调中南纺织管理局任基建处处长、新厂筹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二级工程师,负责中南地区新建纺织厂的初步设计、技术设计的研究审查工作。1954年9月中南纺织管理局撤销后,调河南省纺织管理局,任总工程师。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在此期间虽蒙受冤屈,但仍为河南省纺织工业产品调整、建立新厂贡献力量。1979年错划右派得到改正,复任河南省纺织工业厅总工程师。

1980-1982年曾作为河南省技术贸易等考察团等的成员三次分赴香港和日本,短期考察国外纺织工业新技术、新设备、产品开发和国际市场情况,并认真研究我国和河南省纺织工业的基础现状、差距和问题,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河南省纺织工业技术改造和外贸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刘冠洪知识渊博、勤于钻研、善长纺织工程和纺织机械设计与制造,1979年翻译出版日文《经纱上浆》一书,并担任《日汉纺织工业词汇》(1981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1984年版)两书的编委和《中国近代纺织史》编委会顾问,在纺织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刘冠洪系九三学社社员,曾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十九届学术顾问,河南省纺织工程学会第一、三、四届副理事长,河南省第五届政协常委,1991年在河南省纺织工业厅退休,1992年4月9日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81岁。

主要科学技术成就

刘冠洪

中国纺机开发的先行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中国纺织机械制造工业十分薄弱,当时纺织工业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大多数从国外进口,国内主要从事修配业务。1939年起刘冠洪在上海信义机械厂任职期间,除对同属久安公司的信和纱厂进行老机改造之外,主要在信义厂从事新机的设计制造工作。曾为该厂拟定一个年产20万纱锭的纺机制造厂和在产棉区设厂的发展计划。由于当时政府的腐败统治和日本的侵略,他的计划在当时只能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理想。然而,虽未能制造出成套的纺机设备,但确也制造了一些纺织机械,且在设计上有其独创之处。

1940-1945年,信义厂设计制造了纺部从清花到摇纱的各种纺纱设备。在设计制造过程中,他为实现制造整机成套设备的愿望,做了大量工作。在此期间,他开发了福利式梳棉机,1941年申请专利,获得重庆国民政府实业部的专利证书,由无锡联华机器厂制造,该机曾在无锡、上海、川沙、太仓等纱厂应用。1940年在国内首先设计制造了双区牵伸粗纱机,使牵伸倍数增大至8倍。设计制造了四罗拉超大牵伸细纱机,1943年试验,1944年造出样机。同时吸收当时国际上的先进牵伸机构,其中荣光式牵伸装置由新农纺机厂制造,在重庆、湖南大量推广;卡氏式牵伸改进装置,由上海信义机器厂制造,在无锡利民纱厂、上海信和纱厂应用。

1943年还设计了双眼并条机,棉条喂入粗纱机时,经过车后的导条辊开始分为两个头,既减少意外牵伸,又不互相捻和,成纱质量良好,在当时属于先进技术,这一新机在信和纱厂的各卫星厂得到应用。

1944年又将清花二道开棉机的豪猪打手改为梳针滚筒打手,起到轻打多梳,有利提高除杂效率,增进原棉开松度和棉卷均匀度,减少纤维损伤的作用。

刘冠洪开发一系列纺纱机械产品,在当时条件下,实属难能可贵,是我国纺机开发的先行者之一。

为提高设备制造效率,提高纺纱机车面、龙筋等长型机件加工质量,他曾对设备制造母机进行改造,如在龙门刨床的龙门架上添装立式电动机,下装碗形砂轮,把龙门刨床改为立式“大磨床”,加工机件表面精致。

信义机器厂经刘冠洪的调整、改进、武装与管理,已达到了能正规设计制造整台纺机的水平,使信义机器厂成为当时上海首屈一指的纺织机械制造厂。

1958年主持设计了“双打手轴流开棉机”,由河南省纺织机械修配厂制造,经鉴定后纳入纺织工业部机械系列(型号为1008)。他在该机设计中创造性地使用了机外调节式偏心凸轮调节尘棒尘格角度。该机特点是卧式、开棉均匀、气流分布均匀、纤维损伤少、产量高、操作简便。以后又主持设计了阶梯式多滚筒开棉机(型号为1034)。他主持设计的梳棉机大卷装圈条装置,由河南省纺织机械厂和河南唐河纺织机械厂制造,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在河南、湖北、湖南等省推广应用。

70年代,刘冠洪主持设计了灯芯绒割绒机和刷绒上蜡机等,由河南省纺织机械厂制造。在设计中创造性地采用含油粉末冶金推针块代替了沿用的凸轮油箱,防止漏油污染布面。两机在全国推广100多台,并将无级变速机构用在四组刷绒机与上蜡机之间,出布速度误差在万分之三以内。

80年代任河南省纺织机械设备开发领导小组顾问,指导济源5127厂、灵宝124厂和淮阳纺织机械厂生产新型纺纱设备,为河南省纺织机械的开发、制造和配套作出了新的贡献。

纺织工程技术和建设专家

早在40年代初期,刘冠洪在上海信和纱厂和信义机器厂任职期间,就在无锡建立了一个小型纺纱厂,将信义厂制造的1.7万纱锭安装投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家为了解决全国人民的穿衣问题,在大规模建设开始之前,有计划地新建和扩建了一些纺织厂。但是当时国内纺织行业基本建设方面的人才十分缺乏,又面临着建国初期的经济困难局面,刘冠洪既懂纺织,又懂机械,又有土建工程经验,他作为我国早期的纺织工程技术和建设的专家,由上海赴武汉参加老厂扩建和新厂建设工作。

1950年在武汉,他首先承担了武汉振寰纱厂的扩建设计。之后担任武汉第一纺织厂建厂委员会委员,负责该厂的勘测、设计工作,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直至安装投产。在这一工作中,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纺织科技专长和工程施工经验,建成了新型大型的棉纺织企业。

他在中南纺织管理局任基建处处长、新厂筹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期间,1952年曾被派往南昌、九江、长沙、广东等地指导纺织厂的建设工作。1953年担任郑州国营棉纺一厂、三厂等的初步设计、技术设计的审核工作。多次对图纸和施工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为节约基建投资、加快基建进度、提高施工质量,作出了成绩。例如在郑州棉纺一厂施工中,对厂房的三角屋架,托铁的安装和施工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合理的施工方法。对郑州棉纺三厂厂房的天窗设计,建议省去擦窗机,并设计了新的代替方法,为国家节省投资达38亿元(旧币,合现人民币38万元)。他经常深入工地现场,发现问题后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商量,提出改进意见,解决土建、水、电汽等设计、安装方面的难题。

1954年调河南省纺织管理局任职后,主持了郑州国营棉纺四厂、五厂的设计审校工作。1956年担任河南洛阳棉纺织厂选址、勘察组负责人,为洛阳棉纺织厂的建设奠定了基础。1965年参加了该厂的续建改造工程。

他还担任了河南省纺建公司、安装公司的顾问工程师。为河南省的各大纺织厂基建和设备安装,贡献了才智。

在棉纺设备结构改造、产品结构调整中取得成效

30年代,世界纺纱设备趋向于推广大牵伸装置代替陈旧落后的小牵伸型式,以提高成纱均匀度和生产效率,达到减缩工艺过程、优质高产的目的。当时信和纱厂从青岛原华新纱厂拆到3.6万纱锭,其中1.6万锭美国维丁纺纱机,系三罗拉小牵伸型式,设备陈旧、失修,除少数几台纺36-58tex(10-16 英支)纱外,其余均处于关停状态。在不可能大量投资更新设备的情况下,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刘冠洪决定利用信义机器厂及其他机器厂的设备加工条件,对这些老式机器进行彻底的技术改造。他担任改造工程总体设计,并主持外配专件选定和结构改造具体方案的确定与实施。改造后可纺制18tex以下(32英支以上)纱线,质量及效率达当时上海优质水平,受到用户欢迎。

为配合细纱机改造,1940年将粗纱机改为萨克洛威尔双区牵伸,头道粗纱机牵伸倍数提高至8倍,减小熟条定量一半,共改造20台,除信和纱厂使用外,还对外销售。

末道并条改双眼,也在3.6万锭设备中全部推广。

刘冠洪以这种投资少,收效快,经济效益高的对结构改造的有效措施,为信和纱厂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作出了贡献,他本人也由该厂工程师逐步晋升为厂长、副总经理和总经理。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根据河南省纺织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他提出在河南建立中长织物和灯芯绒生产基地的建议,均被领导采纳。如新乡化纤纺织厂就是由刘冠洪指导转产并帮助制订发展计划而建成为全省最大的中长化纤纺织厂的。又如灯芯绒原只是新乡染织厂的一个品种,刘冠洪建议从染织厂分出,建立新乡灯芯绒专业厂,并帮助规划建设,长期给以指导、帮助,使该厂发展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年产1000 万米)品种最全的灯芯绒厂。

1983年刘冠洪作为河南省纺织工业厅的总工程师,领导编制了河南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造现有企业的规划,经论证确定了四十多项引进技术的技改项目,均已实施完成,为河南省纺织产品水平和装备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简历

1912年5月17日 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县。

1933年 南通学院纺织科纺织工程系毕业。

1935-1937年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纺织科进修生。

1939-1949年 任上海信和纱厂工程师,上海信义机器厂工程师、厂长、副总经理、总经理。

1950-1951年 任汉口公私合营第一纱厂总工程师、工务处副处长。

1951-1954年 任中南纺织管理局基建处处长,新厂筹建委员会委员,二级工程师。

1954-1991年 任河南省纺织管理局、河南省纺织工业厅总工程师。

1992年4月9日 病逝于郑州。

主要论著

刘冠洪译.经纱上浆.纺织工业出版社.1979.

参考资料

[1] 中国科技馆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62048

上一篇:刘光(导演)

下一篇:李玉洪(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