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霞(艺术家)

时间:2023-12-06 12:01:22编辑:资料君

刘翠霞(艺术家)的个人简介

刘翠霞,评剧早期“四大名旦”之一,评剧刘派创始人,是继李金顺之后的一为很有成就的女艺术家,她在继承李金顺艺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高亢宽广、铿锵淳朴的刘派艺术。

人物介绍

刘翠霞,评剧女演员,工旦行。3岁的时候随母亲沙氏“下卫”讨饭,10岁时被卖给撂地艺人何丑子学唱辽河大鼓(辽宁大鼓),不久随师傅到大连谋生。11岁进了李金顺(李氏亦为武清人)的落子班,走上了评剧艺术之路,拜张百龄、赵月楼学唱评戏,并受到罗万盛指点。曾为花莲舫、李金顺配演。17岁挑班与李华山同组山霞社【又称为“山华社”】,曾常年在福仙茶园、北洋戏院、大舞台、天宝大戏院等场所演出,并应邀赴北京、济南、沈阳等地演出,名震华北,特别是京津地区。1934年在津有“评剧皇后”之称,1936年又被誉为“评剧女皇”,红遍津、京、冀、鲁及东北各地。年三十岁病逝。

艺术特色

刘翠霞是评剧旦角里的女高音,她的丹田气足,唱腔调门高,音程跨度大,曲调紧凑连贯,节奏急切有力,她的高音挺拔悠扬,激越奔放,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她在创演剧目时,不是死搬前辈的艺术,而是先在很好学习之后,根据自身的条件,改为适合自己的演唱方法,观众对她的改革很喜欢,在她演出时,观众踊跃叫好。观众的表现,对刘翠霞是一种很好的鼓舞,她在舞台实践中不断改革不断创新。逐渐的刘翠霞有了她自己的演唱风格,形成了刘派。她的艺术在天津生根发芽,她的演唱风格也就代表了天津评剧的大口落子风格。以后天津评剧名角全都或多或少的借鉴和吸收了刘派的艺术。

刘翠霞的嗓音高亢明亮、柔韧醇厚,音域宽达两个八度。有较明显的天津语音。素以定调高(A调,bB调)、起腔高、行腔音区高和泼辣奔放、喷口洒脱的演唱风格著称,世称刘派。其慢板唱腔在句型结构上已形成规范,上、下句起唱形式亦基本固定。在旋律上她把卫梆子(二六板)的腔调进一步评剧化;演唱时多将上句尾腔延长至下一板位,且做装饰性处理。她擅唱垛板,气力充沛,吐字清晰,每于句尾加用语助词。大段唱腔节奏铿锵、一气呵成。其搭调与早期相比,句幅有所扩大,旋律更加丰富,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演唱感情奔放,又擅用颤音,极有感染力。20世纪30年代中期于《莲英托兆》中所唱的反调慢板与一般的反调慢板有较大不同;又在《奇冤巧报》中运用了垛板转“悲调迷子”的方法。

个人作品

她善演的剧目很多,代表剧目有《雪玉冰霜》、《劝爱宝》、《奇冤巧报》、《一元钱》、《玉镯记》、《三节烈》、《绣鞋记》、《移花接木》【即《花为媒》】,《珍珠衫》,《珍珠塔》等。三四十年代,高亭、百代、蓓开、昆仑、宝利等公司分别为其录制了唱片(现已收集39个剧目的唱片40余张)。

艺术传承

传人有新翠霞(小翠霞),很好的继承了她的艺术,后成为天津评剧院的著名演员。宗其艺者有李玉芬、花艳玲、郭砚芳、小灵霞、六岁红、花淑兰等。

上一篇:凌竹

下一篇:李广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