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牢的个人简介
李发牢,1954年7月15日出生于扶风县杏林镇菊花村,兄妹7人,排行老五,家境贫寒,自幼上学,很爱秦腔,1969年考入扶风剧团。随后转为该团正式职工,相继担任了演员队队长,剧团副团长、团长,1995年调入西安市秦腔一团,担任演出队队长。基本内容
李发牢在戏曲舞台上快度过三十个春秋了,人也步入中年。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和学习知识的积累,使之逐渐变为成熟,对艺术上表现出的高与低、粗与细、优与劣,都有了明确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的尺度,也真正体味到成功作品所应具备的观赏性与艺术性。而成功作品,都是演员付出艰辛劳动、刻苦磨练、执着追求、反复琢磨与比较中产生的。艺术贵在追求,这是他悟出的一个真谛。
李发牢是一名须生演员,长期的舞台实践上,他曾扮演过《下河东》中之赵匡胤、《貂蝉与关公》中之关云长、《五丈原》中之诸葛亮、《八一风暴》中之方大来、新编大型秦腔现代剧《雪域忠魂》中之孔繁森等,共计60余本(折)戏。在这些众多的演出剧目中,演出效果都好,观众中都产生过强烈的共鸣,同行和专家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是,作为一个搞艺术的人,他并没有在掌声中陶醉,而是时刻在琢磨自己的不足。他几乎把从先辈老师中学过的每一本戏、每一折戏、每一唱段、每一场面、每一动作、每一铺排,都进行过无数反复的思忖。从剧情出发,从人物个性特征出发,从艺术技巧出发,力争准确的把握人物、塑造人物、美化人物。用现代的审美对饰演人物进行关照,用艺术上浪漫夸张的表现手法去完成人物深层次的心理特点与挖掘,因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省市级各类秦腔演唱、演出、艺术交流中,在各种中青年演唱选拔赛中,获得过一等奖、二等奖和全省十佳演员大赛的桂冠。
李发牢演戏所遵循的路子,就是师古不泥,锐意出新,继承传统中合理的、成功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摒除那些传统套路中,缺乏思想内容或表现不够准确,甚至有时出现错位的表现方法,力争人物个性鲜明,前后表现统一、思维逻辑流畅。如为在排演《五丈原》时,他饰演诸葛亮一角。对待这个能掐会算,能知吉凶祸福,有经天纬地之才的神秘人物,或者说是被神化了的人物,老一辈艺术家饰演时各有千秋的表现特点,主要是从传统的脉络上沿袭下来的风度与气度,其思想内涵和外在表现形式,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他读了“诸葛亮传”和《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章节后,又学习了河南曲剧中申凤梅饰演诸葛亮的表演特点,以及京戏马连良先生关于诸葛亮的演出造型表演特点,从而在追求形似的同时,更注意其神似。《五丈原》中的诸葛亮,虽有匡扶汉室的雄心壮志,但是暮年之躯,疾病缠身,因而苍凉激越的唱腔把诸葛亮的病体难支表现得准确,弱而有力的道白仍然透露出铿锵之声,显示出其想匡扶汉室、报先帝三顾之恩的笃情大义,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和高度的评价。在《下河东》一剧中,他饰演宋太祖赵匡胤一角,较之诸葛亮,其行为差异、个性差异、气质差异都很明显,不单要演出一代君王争夺天下之气吞山河的个性特征,又要把握住“河东城困住了赵王太祖”的特定环境,又要表现出在沙场征战上错用人造成的危机和内心忏悔,其分寸十分难把握。他依然是精心研究,反复琢磨实践。在唱腔上多在高音区行腔,把一代君王受困时心急火燎的情感予以表现,在低音区中把心情负荷太重,必须用韧劲给自己图谋复兴深藏意蕴。唱出了人物个性特征,唱出了自己特点和风格,观众评价说,这戏演得就是好,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在大型现代剧《雪域忠魂》中他扮演孔繁森,这是个划时代的英雄人物,其一切为人民谋利益的思想境界绝不是几个简单的形体动作能够说明的。于是,他翻阅了大量的学习资料,从思想深处更进一步窥测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根除长期演古典戏形成的传统形体表现方法,一字一字纠正严重的西府口音和行腔道白中表现出的古典戏的痕迹,力争接近时代的生活和时代的人物特点,由于时间短,任务重,他不顾酷暑盛夏,对着镜子一遍一遍练习,一遍一遍地找感觉。该剧在西安演出后,观众给予了高度评价。
艺术贵在追求,只有追求,才能出新的风格,新的天地和新的高度。李发牢正是这样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