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光(艺术家)的个人简介
李永光,1976年出生,2007年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七零后最活跃和最具艺术品收藏潜力艺术家之一,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分会员,中国七零油画公社社员,中国美术学院油画高研班教师,杭州富春书画院副院长。作品多次入选及获奖由文化部、中国美协、及中国油画学会主办的全国大型美术展览,2014年作品系列珍藏版邮票由中国邮政公开发行,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大都美术馆、甘肃省美术馆等多家机构及个人收藏,深受国内外艺术机构及藏家所青睐。
参展记录
2016年
作品《雷峰塔的记忆》入选2016吴冠中美术馆中国油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中国七零油画公社首届学术作品展(湖南);
不负丹青--中国南方油画家作品邀请展(山东);
游艺为常――中国南方油画名家邀请展(山东);
2015年
作品入选浙江省第五届青年美术作品展(浙江美协主办);
作品入选浙江省油画作品展(浙江美协主办);
“探索u2022对话”―江浙沪博士暨青年油画家学术邀请展第三回(上海朱纪E美术馆);
作品入选自在之境艺术邀请展(浙江博物馆);
琅韵丹青江浙沪青年油画名家写生邀请展(江苏中琅艺术馆);
2014年
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文化部、中国美协会主办);
作品入选浙江省第十三届美术作品展(浙江美协主办);
作品入选人文九月浙江省油画作品展(浙江美协主办);
嘉园u2022丹青――中国油画名家写生展(山东);
探索与对话――三人雅集油画展(南京);
2013年
作品 入选第二届全国中青年油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作品入选“绘画的品格―2013中国油画展”(中国油画学会主办);
随心而安――2013当代油画邀请展(扬州);
边界――2013中国油画邀请展(杭州);
“探索u2022对话”―2013江浙沪油画名家写生学术提名展(扬州);
中法文化艺术交流展(杭州);
明日之星中国新锐艺术家推荐展(杭州);
“探索u2022对话”―2013江浙沪博士暨青年油画名家学术作品(上海);
2012年?
作品入选建军8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作品入选金陵百家全国油画作品展 (中国美协主办);
作品入选第十届全国水彩画展(中国美协主办);
作品入选可见之诗――中国油画写生作品展(中国油画协会主办);
即将消逝的风景---李永光油画作品展(杭州)。
获奖经历
2016年
作品《抹不去的记忆之八》获杭州市富阳第十六届郁达夫文艺奖一等奖;
2014年
作品《抹不去的记忆之三》获第十五届郁达夫文艺奖一等奖(杭州);
2013年
作品《抹不去的记忆之三》获首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作品《即将消逝的风景之十四》获浙江省油画展优秀奖(最高奖)(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1年
作品《逝去的风景》杭州第二届优秀青年艺术家选拔赛获二等奖(杭州美术家协会)。
出版著作?
《2016吴冠中美术馆全国油画作品展》,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9.1。?
艺术评论
颜?色 ――读李永光的画
文/秦华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娥眉轻蹙是一种别样的美。
颜色二字,《说文解字》有解:颜,便是这眉间;眉间之气,便是这色。颜色的演变,成就缤纷世界。
但是颜色作为绘画最重要的表现内容之一,西方要到十九世纪。那场著名的“素描与色彩之争”演绎到最后,颜色完胜――颜色并没有打败素描,而是作为创作元素卓然独立了。
是艺术家颜色的表达,让人们看见了为万物赋彩的魅力,以至启发视觉的智慧。颜色的表现也一发而不可收,形,慢慢退化为边界。在颜色的表现中,连边界也变成颜色的推敲,这就是李永光的画给我的直观体验。
艺术的解读离不开对艺术史的推演,简单地理解,美术先为神服务,以致有为众神与上帝的艺术;美术为贵族服务,乃有西方历史故事与经典肖像的艺术;艺术为一般民众服务,乃有市井百态的艺术;到今天,艺术是为自己服务,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揭示,她不需要你满意,因而艺术自由。
正因为自由,现代主义对色彩的效用发挥到极致,你看到艺术家的揭示,印证自己的理解。
可是,李永光是一个中国的画家,中国画论自古轻“颜色”,气象为先,可幸生在今天,李永光对西方的颜色关系有着深刻的体味,尤其在中国美术学院吸纳包含哲学思考的具象表现主义的表现风格,获得了一套成熟的颜色表达体系:沉着亮丽。这一体系是中国传统哲学对西方颜色的重新理解与表现。这种表达,早一点,尚在摸索,晚一点,已成过往。适在其时,兼以自信的勤奋,所以有一个出色画家的李永光。
颜色是油画表现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对油画颜料本身语言表达的驾驭,李永光的画虚无飘渺,这是他对形的舍弃,对颜色的探究;李永光的画结实,这是画刀一层层叠压后形成的视觉特征。视觉的规律和视觉心理相关,其核心概念相差并不太大,当对形的理解从被动接受对象形态到格式塔探索形状对心理的影响,形的消解是从另一个角度获得同样的心理体验;而传统的质感、纵深体验,也转化为平面的,但借助于笔触、刀法、颜色的退进而形成新的接近于传统视觉标准的体验。
对李永光的作品,我们可以找到发生的根源。人类在反思中成长,艺术对再现反思、哲学对现象的反思,西方的艺术是哲学的影子,因而索绪尔对于“能指”和“所知”的解读引发了人文学科的普遍思考。那么,作为艺术的物象,其所指意义的多变让作品的主体性变得非常强大,当我们不断拷问艺术的意义的时候,艺术如同河流,一定会找到应然的归途,正如梅洛庞蒂所言:“懂得在其静观生活当中让自发的源泉自由流出的人,是不会缺少思想和价值的。”(《眼与心》)
艺术的不断变化,是社会各个方面变化的一个折射,艺术家因而只是社会的探究者之一,我们应当感谢这个时代,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探索,因为自由,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自然,我们继续期待永光的探究,就作品形式而言,我们仅仅是变化了,就其内在精神而言,我们看见了进步,至少,在艺术上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