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霖生

时间:2023-12-05 23:33:37编辑:资料君

康霖生的个人简介

康霖生,清代磁州(今河北省磁县。杜怡亭之《谭略》记为河南人,有误。)人。顺治十六年(1659年)考中进士,康熙九年(1670年)任即墨县知县,在任仅二年,即积劳成疾,没于任所。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即墨的父母官数以千计,而大多数像夏夜...

人物简介

康霖生,清代磁州(今河北省磁县。杜怡亭之《谭略》记为河南人,有误。)人。顺治十六年(1659年)考中进士,康熙九年(1670年)任即墨县知县,在任仅二年,即积劳成疾,没于任所。

其人其事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即墨的父母官数以千计,而大多数像夏夜天上的流星,一闪即逝,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清朝康熙年间即墨县令康霖生却卓尔不群,他不仅在当时受到即墨士民的敬仰,在县境内为其修了两座祠庙,四时奉祀;而于数百年后,其清正爱民之政绩还被人们传颂者。

康霖生上任前即风闻,即墨衙署中之胥吏贪赃枉法,胡乱判案。因而到任后,故意不闻政事,放手让衙中胥吏处理那些积案,而暗中观察和查访办案中的作弊情形。待掌握了真凭实据后,便选择吉日,拜印升堂,对胥吏们办案中之舞弊情形一一揭露,并根据他们的罪过轻重,有的追赃,有的杖责,而对错判之冤案,均予以重判,使冤案昭雪,恶人得惩,而对所改判案件之原委均了若指掌,秋毫不错。吏胥们非常惊异,误以为康县令有神机妙算,从此不敢私下为非作歹。

当时的即墨有一对贫苦百姓十分有害的积弊,即“田归大户,赋责贫民”。久而久之,不仅使百姓贫者益贫,而且也为官府征收田赋增加了难度。康霖生到任后,竭力剔除这种积弊,他制订了“清丈法”,规定地主必须以署名木牌,插于自己的地头,如不照办,即将土地没收为官田。然后组织人员对插以木牌之土地逐块丈量,凡土地实有面积超出纳粮面积者,除按实有面积征收田赋外,另补纳积年之陈欠。此法一实行,地主们只好乖乖地按亩纳粮,少地或无地的贫苦百姓则相应的减轻了负担,许多因赋税负担过重而流离他乡的百姓,也纷纷返回故里。如此二年,积弊尽除。

当时的即墨东南乡崂山一带,岗岭迤逦,土地瘠薄,居民苦之。康霖生亲临其地,深入茅屋,与农民交谈,爬山越岭,实地勘察。经过一番调查后认为,崂山一带适宜种植花椒。于是便派人去到自己的老家--磁州,运来花椒种苗,并从家乡请来长于种植椒树之人,教授当地农民种植栽培花椒之法。从此,即墨各地开始栽植花椒,农民甚受其益。

康霖生曾说:“居官须有学问,学问深则处处尽心,自然事事妥贴。”其智审婆媳纠纷案,至今仍传为佳话。农历正月初一,康霖生外出行香,在街上听到婆媳对骂,乃停轿召来询问。老婆婆双目失明,诉说媳妇不孝,过大年自己私下吃肉,却让婆婆吃菜。媳妇则极力表白不曾有这种事。康霖生听后笑着说:“大年初一是喜庆的日子,何必为一口吃的争执!”乃命衙役将婆媳带回县衙,自己坐于堂上,让婆媳二人坐于堂前檐下,一面命人赏以热酒,一面和颜悦色的劝解。等到媳妇面带醉意时,康霖生便命衙役将媳妇掖起,于县衙庭院中来回奔走,不一会,媳妇的酒性发作,捧腹大吐。所吐之物果然是肉。康霖生对媳妇虐待婆婆的行为严肃斥责,并好言安抚婆婆,让其婆媳和解。

康霖生性格刚直,从不向上司献媚。一次,一位上司派来的差官,因康县令不给“好处费”,寻衅大闹县衙,康霖生怒不可遏,当即令捕快将其拘押。可惜这件事未等了结,康霖生即因病骤卒于任所。

康霖生死后,即墨士民对这位清正爱民的父母官非常怀念。分别于即墨城北之北斗庵,和县东南四十里的华阴集东建造了两座康公祠,四时奉祀。康熙四十九年,经礼部批准康霖生得入即墨名宦祠奉祀。夏四月,由马神庙迎其牌位入名宦祠,是日,“四境父老,络绎奔会,携持幼稚,咸拜于途,注主首顶,且歌且泣,殆不啻数万人,通衢拥塞至不得行。”从日出开始,迎主的队伍缓缓而行,从马神庙至名宦祠不足两公里的路程,由于一路上各乡社和百姓的拜祭,一直到日落西山,才将其牌位迎入祠中。其时,仍有许多百姓“持壶浆、豚肩、祀庙门外”。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

一位封建时代的七品芝麻官,能受到百姓的如此爱戴,堪嘉,堪敬,堪为之传。

上一篇:姜伟平

下一篇:李家才(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