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良生(苏大教授)的个人简介
廖良生,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江西大学(现为南昌大学)物理系,后又获南京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和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3月起,加盟苏州大学,任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材料)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简介
1982年获江西大学(现为南昌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88、1996年分别获南京大学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1982.1-1985.8、1988.9-1993.9先后任江西大学物理系助教、讲师、副教授(1989.6-1990.9为美国加州大学北岭分校访问学者);1996.3-1997.12在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12-2000.12任复旦大学物理系和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1998.12-2000.6在香港城市大学超金刚石及先进薄膜研究中心进行合作研究);2000年12月由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明人Dr. C. W. Tang举荐、持美国特殊人才签证(O-1)赴美国柯达公司研发部任研究员,从事有机半导体器件和材料研究直至2009年3月;2006年曾代理过Dr. C. W. Tang在柯达公司的技术管理工作;2009年起任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材料)实验室教授。
研究领域
( 1 )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注重研究高效率长寿命有机固态照明器件和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微纳阵列器件、能量存储器件、硅基发光材料和器件、新型有机光电材料。
( 2 )半导体器件物理:利用半导体测试方法,如电导谱和深能级瞬态谱等来研究多种有机半导体器件的载流子注入与传输、界面缺陷、电荷积累等,力求实现对器件性能进行有效分析并为器件性能的改善提供重要依据。
( 3 )应用表面和界面物理:主要利用光电子能谱分析手段,研究有机半导体的电子能级结构、电荷注入性能、界面物理化学等,为有机半导体器件的设计提供指导。
。
主要成果和技术贡献
截至2009年2月,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的他引次数大于1350次(H-指数为19),引用次数超过100次的论文为4篇。在柯达公司工作的八年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以专利和内部交流报告形式发表:申请美国专利50多项(其中已授权24项);申请其它专利100多项(其中已授权或已公开的为90项:中国专利22项,欧洲专利23项,德国专利4项,日本专利24项,韩国专利17项);发表内部交流报告80多篇。为美国柯达公司有机发光显示技术和有机固态照明技术的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主要技术贡献包括:
第一、发明了具有全有机连接层结构的级联(Tandem)有机发光二极管(U.S. Patent No. 6,872,472 B2;U.S. Patent No. 6,936,961 B2;Appl. Phys. Lett. 2004, 84, 167;引用次数:102),为制备大面积、长寿命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和有机固态照明器件提供了新的器件结构。
第二、获得了高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电流效率为 400 cd/A、外量子效率接近100% 。
第三、制备了高性能的红、绿、蓝有机电致(荧光)发光显示器件(ICEL-6 邀请报告,2006);制备了高效率、长寿命的有机白光照明器件(SID’08 Digest 2008,818);参与制备了功率效率达到 60 lm/W、1000 cd/m2 亮度条件下半亮度寿命大于 10000 小时的有机白光照明器件。
第四、合作研究了级联OLED电致发光中的相干光特性,在有机激光二极管的研究中迈进了一步(Opt. Lett. 2005, 30, 3072)。
第五、已制备暗电流极低的有机光探测器件。
第六、在国际上较早报道了嵌有纳米硅的二氧化硅薄膜的光致发光(Appl. Phys. Lett. 1996, 68, 850;引用次数:174)。
获得荣誉
1) 1982年被评为江西大学优秀教师;
2) 1991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青年教师;
3) 1998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名列第六) ;
4) 2006年获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最佳论文奖(名列第一);
5) 2007年获美国柯达公司 “杰出发明人” 奖。
7)973OLED项目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