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尼科尔森

时间:2023-12-04 16:55:21编辑:资料君

蒋慰孙的个人简介

蒋慰孙,过程控制专家,中国工业自动化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从50年代起创办化工自动化专业,开设课程,投身于硫酸、合成氨生产过程自动化项目。长期以来,他将过程知识与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追求理论与应用的统一,在过程动态数学模型的建立、控制策略的提出、操作优化方法的开发以及生产调度方案的制定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用于工业生产实际。他为中国的化工企业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工业自动化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蒋慰孙,过程控制专家,中国工业自动化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从50年代起创办化工自动化专业,开设课程,投身于硫酸、合成氨生产过程自动化项目。长期以来,他将过程知识与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追求理论与应用的统一,在过程动态数学模型的建立、控制策略的提出、操作优化方法的开发以及生产调度方案的制定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用于工业生产实际。他为中国的化工企业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工业自动化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蒋慰孙 - 人物介绍

蒋慰孙,1926年5月8日生于上海市嘉定县。小学毕业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随全家迁往上海,1938年入上海中国中学读初中,1940年入大同大学附中读高中,入学后开始接触进步思想,亲眼目睹了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决心走“科学救国”的道路,所以发奋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中学毕业后报考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师从著名学者潘承圻、顾翼东等。在大学学习期间,他进一步接触进步思想,一方面为了实现自己“科学救国”的抱负而刻苦钻研,另一方面他与大多数进步学生一样,忧国忧民,积极参加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1947年7月毕业,获理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去南京电瓷厂任实习员、技术员,从事窑炉焙烧的技术管理工作,对工业自动化仪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48 年冬回上海,在上海进修中学、存德中学任教师。1949年上海解放后,回到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化工系任助教,在苏元复教授领导下,从事化工原理实验室的建设工作。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调至华东化工学院参加学校的筹建工作。他先后在化工原理教研组和化工机械专业教研组工作,工作之余他积极自学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专业知识。1958年学校创建化工自动化专业,被任命为该专业教研组副主任。1961年晋升为副教授,1978年晋升为教授,1981年成为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博士生导师。1981 年他创建自动控制与电子工程系,任第一任系主任;1985年创建自动化研究所,并任第一任所长,同时任华东化工学院教务长。他是我国著名的过程控制专家,在化工过程的建模、控制与优化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为我国的化学工业的自动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蒋慰孙 - 学术成就

全国解放后,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中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中国建设了许多化工厂,国家需要大量化学、化工专业的科技人员,随着化工厂规模的扩大和生产产品的增加,需要化工自动化及仪表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此背景下,学校筹建化工自动化专业,培养直接为中国的化工企业服务的科技人才。蒋慰孙当时积极参加新专业的筹建工作,是筹建工作的主要成员之一,并被任命为该新专业的教研组副主任。由于当时中国基本上没有该专业,没有现成的教学方案和教材,所以蒋慰孙与同事们一起制订总教学计划,编制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筹建化工自动化实验室,编写化工自动化方面的教材,指导学生的各种实践环节和毕业环节。许多有关系统控制方面的课程都是他首次开设的,他讲课深入浅出,言词风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他们的努力目标是将化工自动化专业成为国内开设早、质量高的专业。1962年他们培养出了第一批本科毕业生。这批学生在教学、科研和生产岗位上都作出了很大贡献。1962年,经学校批准,该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他是指导教师。

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才能变成生产力。50~60年代,中国化工企业的自动化水平不高,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蒋尉孙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他先后与上海化工研究院合作,在试验厂开发硫酸生产自动化项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该项目有十多个控制回路,有些控制回路是很有特色的,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吴泾化工厂合作,开展过程动态数学模型和生产优化的研究,研制了计算机控制方案;他带领其他教师和学生,在生产现场搞毕业设计环节,不仅完成了一批很有实效的自动化项目,使企业因此而获得了经济效益,而且将教学、科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当化工自动化专业蓬勃发展的时候,“文化大革命”使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学校已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学生不能上课,教授们一夜之间成为“反动学术权威”,都靠边站,接受“劳动改造”,蒋慰孙也是其中之一。在当时“谁专谁反动”的气氛下,他仍然坚持学习,只要环境允许,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现代控制理论,学习各种新的专业知识,潜心思考化工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方向,牵挂工厂企业的科研项目。1972年他得到“解放”,立即就同学生一起赴有关工厂进行“教改”,与工人们一起,从事工厂自动化项目的设计、改造和施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万民欢腾,知识分子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这一环境给了蒋慰孙甩手大干的机会。1977年恢复高考,学生素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对于这些学生格外爱护,十分注意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为学生重新开设了控制理论、控制工程和一系列选修课程。

为了吸收国外的先进科技,他向学校建议,聘请了国外知名教授来校讲学,介绍自动控制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和国外在某些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这不仅使教师和学生了解国外的学术动态,也促进了学校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他亲自担任翻译,将学校取得的研究成果向国外专家介绍,加强交流,提高了学校的声誉。

由于他出色的工作,于1978年晋升为教授。1981年中国通过学位条例,招收培养中国自己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他被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他十分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教学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服务,将培养学生的重点放在应用基础理论和自动化项目实践上,他和他的研究生在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领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多次获得了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在对化工过程的动态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控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对分级过程和分布参数过程、精馏塔的建模和控制,取得了许多理论研究成果和应用成果,曾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应用于企业生产过程;在大型化肥生产优化与控制、炼油装置生产过程优化等方面,倡导工艺与控制理论相结合,应用新型优化方法,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并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在智能控制、化工生产过程生产调度、故障检测与故障诊断、容错控制、工业过程综合工况监控等研究领域,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教委的科技进步奖励;他负责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他不仅在科学研究上取得显著成绩,而且著书立说,先后已出版了十部著作,其中《过程控制工程》(与俞金寿教授合作编著)获1992 年全国优秀教材奖,几十年来,他共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次。

他先后培养了博士27名,硕士数十名,这些学生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不仅业务过硬,而且富有创造精神,毕业后都已成为本单位的学术骨干或技术骨干,不少学生走上领导岗位,成为大学校长、学院院长、研究所所长、系主任或企业的负责人,为社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85年,学校更换了领导,他被邀请担任教务长和研究生工作负责人。这时候,改革的浪潮在校园内汹涌澎湃,他为这种热情所鼓动,尽管这时候的他已年近花甲,仍欣然受命。他说,这好比参军,无论如何要当公仆不当官。他从不追求权力,赞成学术民主,主张尊重教师。当时学校实行三长制(即学校设立教务长、总务长、秘书长),他努力执行学校领导的改革思路,力求平稳有序。如学校要实行学分制和教师挂牌上课,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新事物。由计划硬性安排转变为学分制和教师挂牌上课,给学生有充分的选课自由,但对教师和教务人员则增加了许多工作量和压力。为了推进这一改革措施,他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充分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事前安排进行模拟练习,使教务管理人员熟悉该工作;同时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使教师全力支持学校的改革。由于工作到位,全校性执行学分制的工作开展后,没有发生任何的混乱,这项工作实施到现在。

蒋慰孙担任教务长期间,坚持管理服务于师生的观念。由于长期存在的“机关干部”观念,学校的管理人员具有的是“管理”思想,而不是“服务”概念。蒋慰孙认为,管理队伍是直接为师生服务的,所以一切工作都要为师生着想,尊重教师,尊重学生。他坚持要教务处给每位上课教师分发任课时间表,晚自修时偶遇教室不开门,他自己去找管理人员解决,并向学生致歉。每逢由他主持会议,他一定先到会场,迎候出席会议的人员,决不会让出席会议的人员都到场后,领导才堂然入室,他带头改变这种“当官做老爷”的工作作风。他认为,不管是教务长等校领导,还是普通教师,他们是平等的,要建立校领导和教师间的平等的人际关系。

为了倡导学生追求广博的知识,他亲自开设中国文学选修课,在为大学生讲授中国文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又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

由于他对学校发展的突出贡献,1988~1989年度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尽管蒋慰孙的工作非常繁忙,但他非常热心社会工作,他曾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和常务理事,任上海市自动化学会理事多年,后任常务副理事长。他对学会工作认真负责,坚持学会为广大会员服务的观念,坚持学会面向企业、学校,为社会服务的观念,积极开展各种学术活动,组织进行社会调查,努力为工厂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他曾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并任化工自动化及仪表专业委员会主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和过程检测控制仪表分会副理事长。积极组织和参加学会的各项活动。他是《自动化学报》、《仪器仪表学报》、《控制与决策》、《化工学报》等学术刊物的编委或顾问。他曾任上海市第八届人大代表,上海市第八届政协常委等公职。

1996年,蒋慰孙年届七十,他在为中国的过程控制事业、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奋斗了几十年后,光荣退休。老教授人虽然退休,但他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的耿耿忠心却依旧,他依然关心学校的发展,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关心我国的过程控制领域的发展。他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为年轻学生开讲座、作报告,坚持科研工作不放松。他认真地总结自己几十的教学经验,坚持笔耕不止,除了撰写学术论文外,《过程控制工程》的第二版已经脱稿,目前正在编写《控制理论基础》一书,作为向建校五十周年献礼著作出版。

蒋慰孙 - 人物年表

1926年5月8日 出生于上海市嘉定县黄渡镇。

1943-1947年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学习,1947年毕业,获理学上学位。

1947-1948年 南京电瓷厂任实习员、技术员。

1948-1949年 上海市进修中学、存德中学任教。

1949-1952年 上海交通大学化工系任助教、讲师。

1952-1958年 华东化工学院化工原理及化工机械教研组任讲师。

1958-1961年 华东化工学院化工自动化教研组副主任。

1961-1977年 华东化工学院副教授。

1978-1993年 华东化工学院教授。

1981-1985年 华东化工学院首批博士生导师,自动控制与电子工程系首任系主任。

1985-1987年 华东化工学院教务长。

1985-1989年 华东化工学院研究生工作负责人,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蒋慰孙 - 主要论著

1 蒋慰孙主编.化工生产自动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77.

2 化工自动化编写组(主要成员).化工自动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78.

3 蒋慰孙主编.化工自动控制.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4 蒋慰孙,俞金寿.化工过程动态数学模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5 蒋慰孙,俞金寿.过程控制工程.北京:化工出版社,1988.

6 蒋慰孙主编.工业自动化仪表手册―第四分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7 蒋慰孙.系统控制.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88.

8 王行愚,蒋慰孙.块脉冲算子及其应用.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89.

9 蒋慰孙.过程与控制.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10 蒋慰孙,叶银忠.多变量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7.

蒋慰孙 - 参考资料

[1] 中国数字科技馆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81772

上一篇:拉法埃尔·努佐洛

下一篇:卡彼·布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