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钜辉的个人简介
梁钜辉,广州人,生于1959年4月25日,家住广州番禺南浦岛,当代艺术家、广东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美术指导。于2006年5月22日去世,终年47岁。代表作有《游戏一小时》、《变、变、变》。
生平
1996年,在天河北一栋正在施工中的高楼里,梁钜辉独自一人,戴着黄色安全帽端坐在升降电梯里。在“铁笼子”中,他手握着游戏机控制器,双眼盯着眼前一部电视机,专注地打游戏。整整一个小时,梁钜辉面无表情,似乎浑然不觉自己的身体随着电梯不停地起起落落,也不在乎工地的民工对他投以好奇的目光。
作为广州搞当代艺术的先行者之一,梁钜辉的艺术道路与“南方艺术家沙龙”、“大尾象工作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985年前后,著名当代艺术家、现旅居法国的王度在广州召集成立了“南方艺术家沙龙”,聚集了一群对当代艺术充满着热情的年轻人,梁钜辉是其中一员。那时,他已在电视台工作了近十年。虽然还没有上过艺术类的学校,但他很喜欢美术,业余也画点水墨画。
梁钜辉参与当代艺术的第一个展览,是1986年的“南方艺术家沙龙第一回实验展”。当时,这群艺术青年大多是学生,有工作的薪水也不高。王度回忆道:在筹备展览时,他和沙龙的一个成员陈劭雄到电视台找阿辉帮忙,门口的警卫不让进,梁钜辉谎称他俩是配音演员。成功混进去后,他们就在电视台里录制实验展所需要的合成音乐。
梁钜辉的平稳实在、热心真诚,在艺术界有口皆碑。好友陈劭雄用“温暖”一词来形容他,“就像流水一样,能将尖利的石头磨平”。王度说,不管多复杂、多困难的事情告诉他,梁钜辉都会说:“你放心,没问题。我帮你搞定”。
2006年5月22日,梁钜辉因突发性心脏病逝世,享年47岁。在广东这个商业化最早、远离文化艺术中心的地方,梁钜辉、徐坦、陈劭雄、林一林四位当代艺术家,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广州成立“大尾象工作组”。他们的活动、创作与广州城市化的关系非常紧密,自然而然地走向了对城市空间的关注。自1991年第一件装置作品开始,阿辉大部份都与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人的心理空间。在阿辉的最后一件作品《变、变、变》旁,大尾象成员在坚韧的后盾前更加坚定。我们仍记得,2004年12月23日下午的珠三角实验室上,陈侗说“大尾象可能是全国唯一一个还活着的艺术小组,鼓励后来者……”
家庭
在妻子余国庆眼中,丈夫“是个天使艺术家!”,是个将艺术融入生活的人。闲暇时,他把5岁儿子玩腻了的奥特曼玩具横七竖八地粘在一起,然后用白色的宣纸把它们糊得严严实实,又用黑色的墨汁不断地涂黑,最后装进画框里,做成一件艺术品。
余国庆说,丈夫会把儿子涂鸦的作品,一张张地精心收集起来。她觉得这些画一点也不好看,但是丈夫却觉得孩子的作品充满了艺术想象。他还期望着把小儿子培养成一个策展人,长大了可以策划爸爸的作品展。
去世前不久,梁钜辉和妻子聊天时曾说,50岁,对一个艺术家是一道门槛。跨过去,今后的路会很顺利的。可惜,梁钜辉没有跨过这个槛。
友人寄语
所有的朋友,不管是私事还是工作的事找你帮忙,你从来都不会说一个不字。
――著名的当代艺术家王度
阿辉做人平实自然,是最没有脾气、最好合作的人。
――艺术评论家陈侗
在观念激进的“大尾象群体”中,梁钜辉是一个另类。他的作品缺少观念上的张扬,但是有一种生活、生存的诉说和朴实理解。
――好友李建春
当代艺术家梁钜辉:因为温暖所以另类
5月26日午后,广东美术馆空旷的三楼展厅,十扇木门分割着三个面积相同的小格间。每个格间的“天花板”由几面镜子搭成,顶部都放着一部录像。片中,珠三角地区的原住民和新移民讲述着自己的生存生活。这是梁钜辉的遗作、装置作品《变、变、变》。
前来凭吊的亲友在这十扇时开时合的木门中穿行着、品味着梁钜辉的作品。
5月22日,47岁的梁钜辉在其居住的番禺某楼盘的医务室里打点滴,突然浑身抽搐,半小时后仓促离去。
乐于助人圈内有口皆碑
说起梁钜辉,了解当代艺术的人都会想起他的代表作品――行为装置作品《游戏一小时》。
1996年,在天河北一栋正在施工中的高楼里,梁钜辉独自一人,戴着黄色安全帽端坐在升降电梯里。在“铁笼子”中,他手握着游戏机控制器,双眼盯着眼前一部电视机,专注地打游戏。整整一个小时,梁钜辉面无表情,似乎浑然不觉自己的身体随着电梯不停地起起落落,也不在乎工地的民工对他投以好奇的目光。
作为广州搞当代艺术的先行者之一,梁钜辉的艺术道路与“南方艺术家沙龙”、“大尾象工作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985年前后,著名当代艺术家、现旅居法国的王度在广州召集成立了“南方艺术家沙龙”,聚集了一群对当代艺术充满着热情的年轻人,梁钜辉是其中一员。那时,他已在电视台工作了近十年。虽然还没有上过艺术类的学校,但他很喜欢美术,业余也画点水墨画。
梁钜辉参与当代艺术的第一个展览,是1986年的“南方艺术家沙龙第一回实验展”。当时,这群艺术青年大多是学生,有工作的薪水也不高。王度回忆道:在筹备展览时,他和沙龙的一个成员陈劭雄到电视台找阿辉帮忙,门口的警卫不让进,梁钜辉谎称他俩是配音演员。成功混进去后,他们就在电视台里录制实验展所需要的合成音乐。
梁钜辉的平稳实在、热心真诚,在艺术界有口皆碑。好友陈劭雄用“温暖”一词来形容他,“就像流水一样,能将尖利的石头磨平”。王度说,不管多复杂、多困难的事情告诉他,梁钜辉都会说:“你放心,没问题。我帮你搞定”。
以温和的方式强烈关注现实
1989年,“南方艺术家沙龙”解散。两年后,梁钜辉与在沙龙认识的陈劭雄、林一林组建“大尾象工作组”,这是广州最早的一个新艺术群体。
在当年没有任何机构支持的情况下,他们在广州第一工人文化宫推出了第一个艺术展。那次展览最后只来了几十名观众,很多人不理解作品的含义,甚至加以批评。但三个年轻人却很兴奋――他们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此期间,梁钜辉一边工作,一边到广州美术学院进修。
陈劭雄回忆说,在那个浮躁的年代,很多曾经怀抱艺术理想的年轻人,纷纷下海做生意。搞艺术,在当时并不被看好,但梁钜辉却执着地坚持了20年。
有人这么评价梁钜辉:艺术家中的另类。当代艺术圈并不乏观念激进的艺术家,但梁钜辉却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强烈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当代人的生存处境。
把儿子涂鸦当艺术品
在妻子余国庆眼中,丈夫“是个天使艺术家!”,是个将艺术融入生活的人。闲暇时,他把5岁儿子玩腻了的奥特曼玩具横七竖八地粘在一起,然后用白色的宣纸把它们糊得严严实实,又用黑色的墨汁不断地涂黑,最后装进画框里,做成一件艺术品。
余国庆说,丈夫会把儿子涂鸦的作品,一张张地精心收集起来。她觉得这些画一点也不好看,但是丈夫却觉得孩子的作品充满了艺术想象。他还期望着把小儿子培养成一个策展人,长大了可以策划爸爸的作品展。
去世前不久,梁钜辉和妻子聊天时曾说,50岁,对一个艺术家是一道门槛。跨过去,今后的路会很顺利的。可惜,梁钜辉没有跨过这个槛。
本报记者许黎娜实习生程建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