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筠

时间:2023-12-04 08:26:44编辑:资料君

李筠的个人简介

李筠,生年未详,卒于北宋太相建隆元年( 960年),初名荣,避周世宗讳,改名筠,并州太原(今太原市)人,五代时后周大将。

李筠 - 人物生平

李筠自幼善骑射,能开100斤的硬弓,连发连中。后唐时应募入军伍,隶属后唐秦王李从荣麾下,后唐末帝清泰(934――936年)初年迁为控鹤指挥使。

后晋出帝开运(944――946年)末年,契丹辽太宗率兵攻入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灭后晋。李筠被燕王赵延寿召为部将,但不久即出谋联合晋军诸将击败契丹留守将领耶律解里的部队,收复镇州(今河北正定县)。此时,后汉高祖刘知远于晋阳(今太原市)称帝,李筠率部投奔晋阳,被任命为博州(治所在今山东聊城)刺史。

后汉枢密使郭威出镇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保举李筠为先锋指挥使,又为北面缘边巡检。后汉高祖乾佑三年( 950年),郭威叛汉攻入汴京,李筠与郭崇威随从作战,于留子陂击败后汉大将慕容彦超(刘知远之弟),建立功勋。广顺元年(951年),郭威革汉祚称帝,是为后周太祖。太祖论开国功绩,迁李筠为昭义军(治所在潞州,今山西长治市)节度史、检校太傅、同平章事。

此后数年之间,后周世宗屡次与北汉构兵。李筠驻潞州,以奇兵屡破支援晋阳(北汉)的辽军,因功加封兼待中。从显德二年到六年(955――959年),李筠连年与北汉作战,先后攻克辽州(今山西左权县)与长清寨等,俘获刺史、大将数百名。周世宗即位后,李筠因功荣进太尉。

后周恭帝二年(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受禅称帝,建立宋朝,遣使加兼中书令,喻示李筠入朝。李筠当时想拒绝受命,但被左右苦苦劝阻,不得已勉强下拜。

等到使者升阶,排酒奏乐,李筠却突然把后周太祖的画像挂在墙上,痛哭流涕。不久,他就派遣牙将刘继冲等向北汉睿宗称臣,睿宗以蜡丸封书约李筠联合伐宋。

李筠表面归附宋朝,实际上一心准备伐宋以报答后周。不久李筠就派人杀死宋朝泽州刺使张福,占据了泽州城(今山西晋城市)。北汉睿宗也率兵前来支援,李筠在太平驿以臣下的礼节拜见他。睿宗当即封李筠为西平王,并召他谈话。李筠陈述自己身受郭氏大恩,不敢爱死,也不考虑周朝同北汉曾经是世仇,决心要联合北汉,伐宋报周。睿宗听了默然不语,从此心里怀疑李筠,命令宣徽使卢赞监其军。李筠越发怏怏不快,留下儿子李守节(时已叛宋)守卫上党(今山西长治市),而自己率兵南征。不料宋太祖已抢先一步,派遣大将石守信和慕荣延钊等两路出兵夹击李筠,慕荣延钊北出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首战打败李筠的军队,斩获三千人。紧接着,宋太祖御驾亲征,同石守信等会师,在泽州以南打败李筠的三万主力部队,李筠被迫北还坚守泽州。宋太祖亲自督战,攻下泽州城池,李筠赴火自焚而死。

综观李筠生平行事,可谓很讲究忠学信义,大节不亏。然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衡量,李筠却拘泥于个人同后周郭氏之间的君臣知遇之恩而拒不归宋,继续割据战争,加深祸乱,是为遗憾。

李筠 - 相关典故

1 杯酒释兵权

面对新政权,后周旧臣中识时务者则俯首称臣,但也有不甘任人摆布者,尤其是昔日与宋太祖一样手握兵权的将领们。周世宗去世后,怀有帝王野心的人又何止赵匡胤一个?只是赵匡胤捷足先登,使其他人失去机会,但并没有打消他们的念头,他们仍在等待时机去实现自己的帝王梦想,李筠和李重进便是其中代表。

李筠镇守潞、泽、沁等州达8年之久,他为人骄横跋扈,连周世宗都不放在眼里。宋太祖继位后,曾遣使者去封李筠为中书令,欲用高官宋元通宝。

厚禄来笼络这位后周老臣。李筠竟下令将使者拒之门外。经过幕僚反复劝说,他勉强接待了使者,但却在招待使者的酒宴上挂起周太祖的画像放声大哭,表示对宋太祖的强烈不满。此事被北汉国主刘钧所知,便许诺帮助李筠起兵攻宋。李筠长子李守节不同意父亲的做法,但劝阻无效。

太祖得知李氏父子意见不一,任命李守节为皇城使以探李筠意图。李筠也趁机派儿子入京,以窥伺朝中动向。李守节入宫,太祖开口便叫他为太子,吓得李守节魂飞魄散,连连叩头表示效忠新君。太祖让李守节回去劝李筠打消造反的念头,哪知李筠不听儿子劝告,于建隆元年(960)四月正式起兵。

然而,李筠狂妄无谋,他没有采纳幕僚们的一些正确建议,竟率军直捣汴京。太祖派大将石守信、高怀德、慕容延钊和王全斌等人率军平叛。此时,曾答应出兵相助的北汉刘钧却坐山观虎斗,竟按兵不动。石守信在两军的初次交锋中大败李筠,打击了他的锐气。同时,太祖又率军亲征,李筠连遭败绩,退入泽州城。太祖亲自指挥各军攻城,泽州城破,李筠投火自焚,李守节以潞州降宋,李筠之乱被平定。

当李筠反宋时,南方的李重进欣喜若狂,连忙派幕僚翟守星夜前往李筠处联络南北夹攻之事。哪知翟守却去了汴京,将李重进的计划详细告知了太祖。当时由于应付李筠之事,为避免分散兵力南北作战,太祖让翟守回去设法拖延李重进起兵的时间。翟守回去后施展巧舌,诋毁李筠不足与谋大事,劝李重进不要轻举妄动。志大才疏的李重进果然中计,没有及时起兵,错失了良机。

有关赵普献策的记载李筠之乱平定后,太祖便全力对付李重进,改授他为平卢节度使,守青州。李重进拒绝离开扬州,于建隆元年九月起兵。太祖命石守信、王审琦、李处耘和宋延渥(wò)等领兵平叛,并再次亲征。这场叛乱不过50天便被平定,李重进自杀身亡,其党羽多被太祖处死。

二李叛乱的平定,不仅慑服了后周旧臣,更重要的是警示那些武将们必须服从新政权。但是,五代时那种朝为比肩之臣,暮有君臣之分,骄兵悍将们将弑主篡位视同家常便饭的阴影依旧笼罩在太祖心头。二李的相继叛乱使太祖更加确信拥有重兵的武将和藩镇是国运长久最大的威胁。然而,国家处于建立初期,天下四分五裂,进行统一战争和巩固边防都需要武将统兵征战。太祖心中忐忑不安,遂找心腹赵普来商量此事。

太祖问赵普:“天下自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这是为何?我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有何方法?”赵普说:“陛下能如此考虑,天地神人之福也。唐末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其原因无他,只因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别无他法,惟有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太祖便表示已明白他的意思。于是,太祖精心设计了一场夺兵权的酒宴。

建隆二年(961)七月,太祖设宴招待石守信、王审琦等高级将领。酒酣之时,赵匡胤却闷闷不乐。石守信等人忙问原因,太祖遣走左右,说:“若非你等出力相助,我怎能有今日?你们的功德,我铭记于心。只是今日做了天

子,却常常难以入眠,还不如做个节度使快乐。”石守信等人纳闷,忙问为何。太祖答道:“其中原由极易知晓,做天子如此风光,天下谁人不想?”石守信等人听到往日鲜有隔阂的义社有关杯酒释兵权的记载兄弟话中有话,顿觉气氛不对,均表示如今天命有归,无人敢怀有异心。不料,太祖却说:“纵使诸位无异心,若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将黄袍披在你们身上,那也由不得你们了。”此言一出,石守信等人都冒出一身冷汗,皇帝的话分明是怀疑他们有夺位之心。他们都知道臣子一旦被猜忌,后果很严重,便磕头请太祖指点明路。太祖见时机成熟,便直截了当说:“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谓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罢了。你们何不释去兵权,购买良田,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饮酒作乐,颐养天年。如此,我们君臣间毫无猜嫌,上下相安,岂不为好?”石守信等人跟随太祖多年,深知他说这番话来是经过深思熟虑,便一齐叩头谢恩。

第二日,石守信等禁军将领纷纷上书,称自己有病在身,请求解除兵权。太祖十分高兴,立即同意请求,赐予大量金银财宝,授予他们有名无实的节度使官衔。之后,太祖又与这些将军结为儿女亲家,他的长女昭庆公主下嫁王审琦之子王承衍,次女延庆公主下嫁石守信之子石保吉,皇弟赵光美(廷美)娶大将张令铎的女儿为夫人。

削夺禁军将领兵权后,太祖曾想让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统领禁军。符彦卿是周世宗及皇弟赵光义的岳父,太祖颇加优遇。但赵普以符彦卿名位已盛,不可再委兵柄为由相谏。太祖不听劝阻,认为自己待符彦卿甚厚,符彦卿不会辜负自己。赵普却反问太祖:“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太祖默然无语,此事便作罢。太祖也意识到节度使的兵权不能不削,于是上演了第二次“杯酒释兵权”,只是与前略有不同。

开宝二年(969)十月,太祖设宴招待几位掌握兵权的节度使。正饮酒时,太祖却做体恤状,说道:“卿等都是国家功臣宿将,戎马一生,本已辛苦,如今还不辞劳苦驻守大镇,实非朕优待贤士之本意。”座下凤翔节度使王彦超颇能揣摩主子心意。太祖早年未发迹时曾投奔王彦超,但被拒之门外,太祖即位后曾当面质问他此事。王彦超却说:“臣当年所辖之处乃是小郡,容不下真龙天子。若陛下当年留在臣处,怎能有今日?可见上天有意不让臣收留陛下是为了成全陛下今日的大业。”太祖听了十分高兴,也没有再和他计较。这次王彦超一听太祖之言,心领神会,马上道:“臣本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另外几位节度使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和杨廷璋虽明白太祖的意图,却不愿解除兵权,纷纷诉说自己当年的攻战经历和沙场艰辛。太祖心中十分不快,冷冷道:“此均为前朝之事,何足道哉。”第二日,这五人都被罢任,授以虚衔,其他一些未赴宴的节度使如向拱、袁彦等也相继交出兵权。

太祖吸取唐末五代藩镇之乱的教训削夺武将兵权,巩固了帝位。但他并没有采用历史上屠杀功臣的做法,这对于皇帝和武将来说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也充分显示出太祖在政治上杰出的御人之术。然而,过分削夺武将兵权,是导致宋朝武事不振、形成积弱局面的重要原因。

2 和赵匡胤的战争

年轻的赵匡胤当上了皇帝,不过,他是个好皇帝,勤政爱民,对原先后周的大臣一个不杀,全部提拔重用,所

以,宋朝的政权很快就稳定下来了,内部是很稳定,但是有两个重量级的后周人物确对赵匡胤亮起了红灯,第一个就是李筠,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幼年从军,以勇力著称,史称能开百斤硬弓。在后唐时期就已经名闻军界,到了郭威的手下,更被任命为昭义军节度使,驻守潞州(今山西长治),几乎以其一部之力来抵挡整个北汉。接到赵匡胤安抚的圣旨,李筠恭恭敬敬的表示了顺从新的宋王朝,但是,北汉皇帝刘均给他来了一份鸡毛信,让李筠寝食难安,刘均提出联手干掉赵匡胤。就在李筠矛盾犹豫之际,另一个驻扎扬州的后周元老重臣李重进也派人联络他,而且,李重进为了表示诚信,已经提前准备起义了。

建隆元年,即公元960年四月,原后周昭义节度使(河东野战军总司令党政军一把手)李筠决定正式造反。这时距离赵匡胤创建宋朝才刚刚过去了100多天。李筠决心也学学赵匡胤,全中国的皇帝太多了。这就是赵匡胤下河东的原版,他征讨的是河东野战军总司令李筠。当时大宋的形势也是像《下河东》里唱的那样“王登基二十年干戈未定,乱五代尽都是各霸称雄”。“东西杀南北战三方平定,偏偏的又反了河东白龙”,事实上,赵匡胤当上皇帝的第一仗就是跟所谓的“河东白龙”李筠打的。

赵匡胤跟李筠打得很辛苦,而且第一仗就输了。

事实上,李筠最大的优势不是天时或者人和,他的司令部风水很好,他占了绝对的地利。
潞州,古称上党,高居太行山之脊,所谓“居天下之肩脊,当河朔之咽喉”,是绝对的兵家必争之地。而他的手下更加不乏深谋远虑之辈,问题是,李筠特别跟历史上的项羽相像,刚愎自用,不听人言。他骄傲的说: “吾有儋枪、拨汗马,何忧天下不平哉”

李筠的开局不错,他的第一战即夺取了泽州城。
泽州,在潞州之西,面向太行山,这时李筠的局势好得无以伦比D,只要冲上太行,赵匡胤就再也没有办法阻止他。李筠以太行之险,一冲而下,直接就可占据黄河上游,进而控制沿岸的永丰、回洛、河阳等几乎所有的重要粮仓,断绝宋朝都城开封的漕运之路。

国家无粮,心中发慌,而且赵匡胤刚刚得国,人心不定。就算是他已经根深蒂固都没法维持统治!
消息传来,赵匡胤慌了,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以战迎战,必须取胜!命令驻兵河北的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石守信与殿前副都点检高怀德立即率军火速进讨。一定要快,不让李筠破关而进河南,而这时,北汉皇帝刘钧也加入造反行列,已经亲自率军出太原来援助李筠。

赵匡胤他亲自挂帅,日夜进军,马不停蹄,赵匡胤决心抢先爬上太行山,可是李筠却还在太行山脚下跟刘均两个不清楚。

本来李筠听说刘均亲自带队来支援他还很高兴,没想到他一见刘均就惊呆了,都是河东(陕西)老乡,可是刘均穷啊,堂堂皇帝陛下只带来了几千残弱人马,别说打仗,出去走一圈都要组织好半天。
刘均一直靠契丹人过日子,不管刘均怎么说这件事李筠就是不许契丹人沾边,这是原则问题!绝不松口,李筠还鼻涕眼泪的一口一个“忠于周室,不敢爱死而臣宋”,就这样,谈来谈去,李筠从刘均那里得到的全部支援就是几千名老弱残兵、一个西平王头衔、还有一个军事代表。

李筠谈的口干舌燥,赵匡胤却不耐烦了,石守信和高怀德马上就到了,在结盟地点太平驿不远的长平附近,双方大规模的第一次接战,河东军死亡3000人,泽州面临失守。
这还不算什么,但接下来就麻烦人物来了,宋朝驻真定的二号军事人物殿前都点检慕容延钊(大宋名将)以及彰德军留后王全斌已经出动,正向泽州迅速靠拢,并且陕西、京西等地兵马也已经完成集结,随时准备对李筠的老巢潞州发起解放战斗。

而且赵匡胤已经豁出去了,赵匡胤把手里的所有家当都押上了,并且他本人也率禁军从开封出发,急速渡过黄河,直扑巍峨险峻的太行山。
形势很严峻,全国准备跟李筠一样想造反的人们都在盯着这俩,开封现在是空城,如果赵匡胤不能短时间拿下李筠,李重进随时会给他致命一击。

赵匡胤全力作战,终于攻破泽州,李筠举火自焚,赵匡胤顺势而上,一路招抚各地官员百姓。处处纳降,最后到达潞州,李筠的儿子李守节可是一点不守节,小伙子很聪明的选择了投降,受到了赵匡胤的厚待。

就这样,短短一个月,就平定了河东,赵匡胤继续找下一个对手李重进练习去了,所谓下河东,不过是一个月的时间而已,象模像样的打了一场泽州而已。

3 宋平李筠长平之战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四至六月,昭义节度使李筠起兵反宋,被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石守信等击败于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王报村)的作战。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借陈桥兵变称帝建立北宋后,安抚后周宿将,封李筠为中书令。李筠拒绝受命,联合北汉,起兵反宋。四月,首先出兵袭占泽州(治今山西晋城),杀死刺史张福,继留其

子李守节守潞州(治上党,今山西长治),自率兵3万会北汉军南下。十九日,赵匡胤先遣石守信偕殿前副都点检高怀德率前军北进,扼险阻截;五月初二,又今殴前都点检、镇宁军节度使慕容延钊、彰德军留后王全斌率军西进,配合石守信、高怀德军夹击李筠,同时调持莘烙构嫖魃窖布欤杌鞅焙涸<罢剑匦啪芾铙抻诔て剑妒3000余级;李筠退入泽州,婴城自固。六月,赵匡胤亲率大军北上,与石守信等合势,攻破泽州,李筠自焚。北汉军惧,仓皇逃归。宋军乘胜转攻潞州,李守节无力抗击,举城降,晋南叛乱遂平。

李筠 - 相关文艺作品

1 甘州?寄李筠房


甘州?寄李筠房
张炎

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

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

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

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

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

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

记前度、剪灯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

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

2 《新五代史》 欧阳修

3 《宋朝的故事:公元960-1297 ,陈桥兵变》 蔡东藩

4 《宋史》

5 《沁园春?中秋怀李筠》

李筠,长余九岁,同籍,祖居徐州,1966年支边至新疆中苏边境;未几集体偷返内地;因是黑户,穷困潦倒十余年,1979年始得返城。余与筠1973年相识于淮北,遂成莫逆。筠擅诗词,常以新作示余,余当时不甚明了,惟觉凄婉之至。1980年后,各自事务渐多,以至不复往来。近年思筠心切,所谓“交情老更亲”也!几度赴徐寻之,皆因其家数迁而不遇。

千古彭城,百万人家,几度打听。叹运河两岸,寄梅何处;鼓楼四面,挂剑无凭。孤旅添愁,丹枫共醉,偏又沉鼾一觉清。分襟久,问君同我否,念与时增? 不堪漠北寒凝,恰旷古神州劫运生。记十年黑户,江湖桃梗;百篇吟草,冰雪心情。夜雨连床,泼茶赌句,细解风骚望玉成。中秋夜,看玉轮轧露,似泪盈盈。

5 《细说宋代十八朝 上下》

作者:朱孟阳 编著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09月

简介:
宋朝是一个宽容的朝代。这一朝代国家版图并不算大,帝权也不强,但百姓生活富足,政治上较开明,是历史上少有的没有人因言获罪的年代。当然,宋初统治者的以文治国方略大大削弱了国家的军事实力,得以面对外来强敌。

6 《赵宋王朝――火德宏基(全二册)

作  者: 李之亮 著
出 版 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6-1

字  数: 420000

版  次: 1

页  数: 1056

印刷时间: 2006/06/01

简介:

《赵宋王朝》是一部以宋代帝王、后宫和重臣为主角的大气磅礴的长篇历史小说。《火德宏基》通过赵匡胤从后周时期就展现出来的政治、军事才能,顾瞻千里的博大胸襟,深谋远虑的伟人器局,大智大勇的非凡气度以及多层面上的人格魅力,再现了一位气吞寰宇、矢志一统天下而又处处以民生为本、虚怀若谷的帝王形象。另一主人公赵普自始至终辅佐赵匡胤谋取天下,进而出谋献策,治理天下,才有了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才有了反贪倡廉的康强吏治,才有了先南后北收复荆南、湖南,平定西蜀、南汉,进而攻下南唐的节节胜利。赵普是那个时代里谋略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正是这种君臣相得,才使赵匡胤基本完成了他的宏基伟业。

上一篇:京特·冯·克鲁格

下一篇:李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