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庸的个人简介
李杰庸李杰庸(1908年―2005年 ),又名李忠信,字海澜。陕西省延长县交口镇驮甫村人。生于1908年10月9日(农历9月15日)。从少年时期起,李杰庸同志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大革命时期,正在延长县高级小学上学的他,积极参加了声援五卅运动的集会、演讲和上街宣传等革命活动,成为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思想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意识。简介
1925年他参加了延长县学生在本县的集会、演讲和上街宣传等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革命活动。1925年秋,高小毕业后,他先后在西安中学和延安陕西省立第四中学上学。
事迹
1925-1926年,李杰庸同志在西安参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反对反动政客省长刘治洲和在校开展纪念刘和珍等烈士的“三u2022一八惨案”大游行的争救济斗争,并在暑假举办各种进步的讲习会。在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刊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这对于年仅十七岁的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他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和以后走上革命道路产生了重要的作用。1927年初他在延安陕西省立第四中学插班学习,并于同年4月28日参加了延安学生纪念“四u2022二八”李大钊等烈士的追悼大会、游行示威、打反动教堂、下农村宣传等革命活动,逐步树立了革命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觉悟迅速提高。 1927年,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10月在延长县城内经中共延长县早期领导人朱幼康、董耀卿介绍,由中共陕北党的巡视员高敏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下半年任延长县第一高级小学党支部书记。1930年秋,李杰庸同志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预科,前往北平上学。此期间,长期在中共北平市委秘书长老万(即原华东局书记魏文伯同志)属下任市委秘密交通员。在国民党严酷的白色恐怖下,以上学或任教为名在北平、河北、山东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
逮捕
1934年1月28日早上,由于叛徒辛沛霆当面指认,被反动当局逮捕。在被敌人关押半年后,被判刑二年半。在狱中,他参加了中共地下支部王维刚等同志组织的七天七夜狱中绝食活动等对敌斗争,给予监狱当局很大的打击。1937年2月出狱后,他迅速与党组织恢复关系,继续在党的领导下从事秘密革命活动。
工作经历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经张子明同志介绍于同年夏天到太原市,被宋劭文同志派到山西省军政训练委员会七连,经过短期受训,即分配到“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平定中心区任组织干事。此后,他就在彭真、薄一波、聂荣臻、宋劭文等同志领导下在晋察冀等地工作。在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国民党军政人员弃职逃走的情况下,他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群众 ,建立抗日游击队和抗日政权,为晋察冀边区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在1938年1月14日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时,李杰庸同志与以聂荣臻为首的九位同志一道被选为晋察冀边区政府第一届行政委员会委员。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成立后,他具体负责秘书和联络工作。当月下旬边区行政委员会任命他为冀中办事处主任,1938年5月负责边区政府行政人员训练班。训练班结束后,他就任边区自卫队副总指挥。1937年10月-1939年12月李杰庸同志任晋东北专署秘书主任兼代理专员,为晋察冀边区的发展和巩固作了大量的工作。1939年底,在党的领导下,李杰庸同志直接参与组织晋察冀边区一、二分区配合359旅坚决反击阎锡山秋林会议反共倒退消灭抗日进步力量的企图。消灭了白志沂部,驱逐了新二师、保安队等阎锡山反动势力,这就是有名的十二月事变。1940年7月他到华北联合大学社会科学院学习了一期,嗣后分到社会科学院教研室参加政策研究并授课,在此打下了较扎实的理论基础。1941年他调任晋察冀边区政策研究室主任,主持和参与了边区多项政策的制定。1940年冬至1944年春,在抗日战争最残酷的时期,李杰庸同志参与领导了晋察冀边区的多次反扫荡斗争,具体负责抗日后援会工作。他深入调查研究、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并按照上级组织的安排,积极组织从游击区征粮,将粮食源源不断地送往根据地,为坚持敌后抗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斗争实践中成长为党的高级干部。
学习改造
1944年-1945年间,李杰庸同志奉调至延安中央党校二部第八支部学习。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他认真学习延安整风的各种文件,积极参加批评与自我批评,写下了数万字的“思想方法与党性反省总结”,深刻地反思自己从参加革命以来的种种言行,自觉地改造自己的思想,在理论上思想上得到很大提高,为今后在理论上行动上更加无产阶级革命化夯实了基础。
开辟东北根据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遵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李杰庸同志参加了开辟东北根据地的斗争。他于1945年10月任承德军政学校校务主任,1945年底任热辽专署专员,1948年初,兼任热辽地区支前司令。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他废寝忘食,积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团结广大干部建立革命武装,建立革命政权,全力支援了义县、锦州和辽沈战役。在党的领导和人民解放军的支持下,热辽地区由一个日伪大村发展到新惠、北票、阜新、朝阳、义县和建平等五个县,人口一百多万。热辽人民在清算复仇、土改、生产支前、扩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贡献,仅输送给主力部队的青壮年就有约两个半师,并以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援了著名的辽沈战役。1948年底,李杰庸同志任辽西省政府副主席兼秘书长。
土地的斗争
1946年2月后,曾任热辽地区行署专员、中共辽西地委委员。1946年夏季,按中央“五四”指示精神,他把全区的土改斗争转到“耕者有其田”上来,在巩固区内掀起清查黑地、没收敌伪财产,没收汉奸恶霸土地,全面对地主阶级开展清算、分配土地的斗争。 1946年,巩固区已连成一片,解放区具备了发展教育事业的条件。从1947年初开始,李杰庸即下大力量抓了教育工作。1月到4月间,连续就教育工作下发文件,要求各小学校按期开学,并明确指出要为教师过“六六”教师节,表彰奖励模范教师。12月末,热辽专署接收了朝阳中学,改名为“热辽中学”,由李杰庸兼任校长,并选用了一批优秀、进步教师任教,从而推动了全区教育工作的发展。 为了搞好全区的财经工作,1947年2月,地委建立了由地委、专署主要负责人共15人组成的财经委员会。地委书记陈文彪任主任,李杰庸任副主任。专署还相继建立了禁烟局、实业科,充实了其他财经机构,调整了财经部门的领导干部,使全区财政经济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1947年10月起,全区掀起天翻地覆的土地改革运动高潮,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为了保卫胜利果实,打退国民党的不断进攻,李杰庸领导全区人民积极完成生产、扩军、支前等项任务。从1947年秋后到1948年春,全区参军人数达40 424人,有力地支援了部队的建设和发展。
战勤指挥部
解放战争时期,热辽地委和专署把支前工作列为中心工作,常抓不懈。1947年6月,为支援部队开展夏季攻势,地、县均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首的支前委员会。10月,又组成了热辽地区战勤指挥部,李杰庸任总指挥。 1948年2月29日,以李杰庸为司令员的热辽地区后勤司令部成立。到1948年11月,共出战勤民工135643人次,担架18713副,出大车6222辆,驴驮9565头,转运粮食达377.5万公斤,转运伤员3万余人,接收俘虏1.5万人。 辽沈战役结束后,中共冀察热辽分局和政办处要求热辽地区在7日内调集军粮50万公斤,军草30万公斤。热辽专署由李杰庸任总指挥,立即组织实施,在各县区粮库调集小米615万公斤,草200万公斤,按期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转运任务。
南下
1949年初,解放战争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大军南下。他响应党的号召,随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南下,开辟新区工作,任东北南下干部第一大队副大队长。1949年5月22日解放南昌市。南下干部大队6月14日进城后即被任命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不久又被任命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他从1954年第一届至1963年第三届的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上均被选举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并陆续兼任江西省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江西省劳动局局长,江西财政经济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前身)院长,江西省人民委员会财贸办公室主任等职务。从1953年1月起到1964年在历届中共江西省党代会上李杰庸同志被选举为中共江西省委委员。
建国之后
新中国建立后,李杰庸同志长期负责江西的财政经济工作,为江西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国之初,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李杰庸同志在中央财委的统一指挥下,在江西省委的具体领导下,为实现财政经济情况根本好转的目标并配合中央支持上海等大城市的经济建设,打击反动投机倒把活动,做出了积极贡献。1950―1954年期间,他积极开展粮食统购统销、物价调整等工作,为江西省在解放初期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在江西省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期间的财贸工作中,李杰庸同志在党中央和江西省委的统一指挥下,在财政、商业、粮食、供销、外贸、金融、物价、税务、工商等领域在计划经济时代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和积极有益的探索,使江西的财政经济平稳、顺利地发展。1962年8月,祖国大陆开通了供港澳751次快运列车。为了完成向港澳供应鲜活冷冻商品的供应任务,李杰庸同志和负责外贸出口的同志一道抓货源、建基地、保供应。从1958年起到3年困难时期,他兼任江西省调粮总指挥和运输总指挥。为了完成了中央下达给江西支援全国的任务和江西省委向党中央、向周恩来总理保证增调粮食的任务,他亲自下粮管所、查粮源、核数字,和粮食部门、交通运输部门的同志们一道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了任务,为江西人民支援全国做出了贡献。
江西经济恢复
1962―1964年代,在配合中央财经小组提出的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李杰庸同志在江西省委的领导下积极地先抓吃穿用,做好粮食购销和市场供应等重点工作,基本实现了党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江西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李杰庸同志受到了严酷的批斗和冲击,1967年初被夺权,1968年2月开始长达11年的隔离审查,监督劳动,几经反复,直到邓小平同志主持党中央领导工作、胡耀邦同志任中组部部长后,1980年才完全平反。1980年恢复工作后,任江西省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1984年8月离职休养。2005年1月31日16时42分在南昌逝世,享年9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