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弗陵的个人简介
汉昭帝(前94年-前74年),原名刘弗陵,即位后以难避讳的缘故更名刘弗,“弗”字避讳“不”。刘弗陵(公元前94年-前74年),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终年21岁。葬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3里处)。刘弗陵 - 基本资料
姓名:刘弗陵
生卒:公元前95年~公元前74年
描述:西汉皇帝
籍贯:
刘弗陵 - 个人概述
汉昭帝刘弗陵(前95年―前74年),西汉第八位皇帝(前86年―前74年在位),汉武帝幼子,谥号孝昭皇帝,昭帝的母亲钩弋夫人,是汉武帝朝的大美人,被称为“拳夫人”。据说她怀孕14个月才生下刘弗陵,大臣们都以为尧帝降生,纷纷恭祝武帝。武帝老年得子,更是爱不释手。武帝临死前,准备立刘弗陵为太子,但是为了防止“子幼母壮”、外戚专权的事情发生,他借故处死了钩弋夫人,然后请得力大将霍去病的异母弟霍光为首辅、匈奴人金日为次辅、上官桀为佐军以及桑弘羊为理财等四重臣来辅佐刘弗陵。武帝死后,年仅8岁的刘弗陵在重臣的拥立下登基@位,就是汉昭帝。
刘弗陵 - 职业生涯
刘弗陵,武帝在弥留之际被立为太子。在此之前,武帝为了防止自己死后主少母壮,吕后之事重演,将刘弗陵的生母赵钩弋赐死。武帝病死后,霍光等人于同月奉刘弗陵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始元”。
刘弗陵继位时年仅八岁,遵照武帝遗诏,由霍光辅政,故“政事一决于光”。因霍光大权独揽,与很多大臣结怨。左将军上官桀、桑弘羊和霍光不和,多次设法陷害霍光。公元前81年,霍光在长安附近检阅羽林军,并将一名校尉调入自己府中,上官桀乘机造了一封燕王刘日(刘弗陵兄)的信,派人冒充燕王的信使,送将弗陵,说霍光有谋反之心。第二天,霍光进宫朝见刘弗陵,得知这一消息,吓得伏地不起。刘弗陵却说:“你检阅羽林军,调用校尉都是最近的事,长安离北方距离那么远,燕王怎么能这样快就知道,即使能知道,写好信送到长安,也不能这样快,再说,你真的有心谋反,也不用靠调用一个校尉。所以,足证明这信是假的,有人想陷害你大将军。你不必害怕,请起吧。”霍光和众大臣听了,无不佩服刘弗陵年少英明。
不久,上官桀又伙同御史大夫桑弘羊、鄂邑公主等人,勾结燕王刘日密谋杀霍光,废刘弗陵,由刘日即位,霍光侦知这一阴谋后奏告刘弗陵,刘弗陵立即命田千秋发兵以谋反罪诛杀桑弘羊、上官桀等,迫使刘旦自杀,避免了一场政变。而这时的刘弗陵年仅十四岁,能够成功处理此事,颇让人称道。后人评价说:“汉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书之诈,诛桑弘羊、上官桀。高祖、文、景俱不如也。”
针对武帝末年因对外战争、封禅等所造成的国力严重损耗,农民负担沉重,大量破产,使得国内矛盾激化的情况。在霍光等的辅佐下,刘弗陵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罢不急之官,减轻赋税,与民休息。
对外方面,改变武帝时对匈奴长期作战的政策,一方面加强北方戍防,多次击败进犯的匈奴、乌桓等,另一方面重新与匈奴和亲,以改善双方的关系。从而使得武帝时期的大规模战争停止下来,有助于国内的经济恢复与发展。
在经济方面,因武帝实行盐铁专卖引起天下议论,于公元前八一年召开“盐铁会议”,对武帝时各方面政策进行讨论。这次政策大讨论的情况,保存在桓宽所编著的《盐铁论》一书中。经过争论,取消了酒的专卖,而保留盐铁专卖。
刘弗陵 - 原文记载
始元元年秋七月,赦天下,赐民百户牛、酒。大雨,渭桥绝。
八月,齐孝王孙刘泽谋反,欲杀青州刺史隽不疑,发觉,皆伏诛。迁不疑为京兆尹,赐钱百万。
二年三月,遣使者振贷贫民毋种、食者。
秋八月,诏曰:“往年灾害多,今年蚕、麦伤,所振贷种、食勿收责,毋令民出令年田租。”
四年秋七月,诏曰:“比岁不登,民匮于食,流庸未尽还,往时令民共出马,其止勿出。诸给中都官者,且减之。”
六年秋七月,罢榷酤官,令民得以律占租,卖酒升四钱。以边塞阔远,取天水、陇西、张掖郡各二县置金城郡。
元凤二年六月,赦天下。诏曰:“朕闵百姓未赡,前年减漕三百万石。颇省乘舆马及苑马,以补边郡三辅传马。其令郡国毋敛今年马口钱,三辅、太常郡得以叔、粟当赋。”
三年冬,辽东乌桓反,以中朗将范明友为度辽将军,将北边七郡,郡二千骑击之。
元平元年春二月,诏曰:“天下以农、桑为本。日者省用,罢不急官,减外徭,耕、桑者益众,而百姓未能家给,朕甚愍焉。其减口赋钱。”有司奏请减什三,上许之。
总结:汉昭帝的在位时间不长,英年早逝,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从以上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出,他重视农业发展,平叛乱,稳定朝廷局势,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明辨是非,举贤良、文学,问民所疾苦,议盐、铁而罢榷酤,为汉朝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难怪班固最后予了他高度的评价。
刘弗陵 - 人物事迹
汉武帝是有眼光的,汉昭帝刘弗陵果然有乃父遗风,治理国家还是有声有色的,在处理和辅政大臣霍光的关系上,可以称得上君臣不相疑,是老臣和幼主成功合作的典范。
对父亲留给自己的辅政大臣,刘弗陵非常重视发挥他们的才能,遇事与他们商量,保持了大汉帝国的强盛。他曾经命令桑弘羊征召贤良文学召开了著名的盐铁会议,询问老百姓的疾苦。贤良文学力主罢盐铁、酒榷,均输官,历行节俭,刘弗陵听从了他们的建议,推选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有效地缓和了汉武帝末年的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过刘弗陵毕竟年幼,即位之后,他的同父异母兄长燕王刘旦心里很是不服气,老是想着夺位自立,辅政大臣霍光自然成了他的眼中钉,意欲除之而后快。霍光的政治敌对势力上官桀等人于是和燕王刘旦勾结起来,密谋策划先除掉霍光,然后废掉刘弗陵,拥立燕王为帝。
有一天,霍光出长安城去检阅御林军,并且调了一个校尉到大将军府,应该说,这是霍光的正常工作。上官桀等人认为这是陷害霍光的好机会,于是乘机以燕王刘旦的名义给昭帝上书,状告霍光。罪名主要有两个,一是霍光检阅御林军的时候,一路上耀武扬威,乘坐的马车与皇帝出巡时乘坐的一样,严重违反了礼仪规定,不是人臣所为;第二个罪名是霍光擅自作主,私自调用校尉,有图谋不轨的阴谋。同时还表示愿交还燕王大印,回到宫里来保卫皇上,查处奸臣作乱。刘弗陵看了上书之后,什么话也没有说,也没有表示自己的态度。
第二天早朝时,霍光已知道被上官桀等人告到皇帝那里去了,就不敢擅自上朝,而是留在偏殿里等待刘弗陵的处置。刘弗陵一上朝,发现霍光没有上朝,马上就问:“霍大将军怎么没来上朝啊?”上官桀立即回答道:“大将军因被燕王告发,心里有鬼,当然不敢进来了。”刘弗陵没有说什么,只是派人去叫霍光进来。霍光赶紧入朝,心里自是紧张得很,他脱下帽子叩头请罪:“臣罪该万死!请皇上发落。”刘弗陵说道:“大将军不必紧张,戴上帽子,快请起来。朕很清楚上书是假的,你没有什么阴谋。”霍光听了小皇帝的话后,真是又惊又喜,于是问道:“陛下怎么知道上书是假的呢?”刘弗陵胸有成竹地答道:“你出京城去阅兵,也就是这两天的事,选调校尉人府也不过十来天罢了,可是燕王远在北方,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呢?就算能够知道,马上就写信过来,现在也赶不到京城啊。再说大将军真的要作乱谋反,调一个校尉也没有什么大的作用。这件事明摆着是有人想陷害你。朕虽然年幼,但也不会上这种当,怀疑大将军的。”一席话说得大臣们惊讶不已,霍光也放下心来。聪明机智的刘弗陵接着下令追查冒名伪造上书的人。上官桀等人怕查下去会暴露自己,就劝刘弗陵:“这点小事不知道是谁恶作剧呢,就不值得再追查了吧!”刘弗陵一听,嘴上虽然没有坚持,但实际上已经开始怀疑上官桀等人了。
上官桀等人陷害霍光的目的没有达到,并且实际上已经暴露了自己,但他们还是没有收手,经常在刘弗陵跟前说霍光的坏话。刘弗陵已经不信他们所说的了,于是警告他们:“大将军是先帝临终前托付的忠臣,他辅佐朕治理国家,做了很多事情,天下百姓有目共睹,以后再有人毁谤他,朕一定从严处罚,绝不宽贷。”可见,刘弗陵年龄虽然小,但是已经很是识人。上官桀等人密谋在长公主府刺杀霍光,发动宫廷政变,结果阴谋泄漏。刘弗陵在霍光的帮助下,粉碎了政变阴谋,把上官桀等人处死,燕王刘旦和长公主也畏罪自杀。刘弗陵和霍光君臣相互信任,在朝廷安危的关键时刻,平定了政变,保持了西汉王朝的稳定。
刘弗陵 - 个人影响
昭帝时,因内外措施得当。使得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汉王朝衰??
另外,昭帝十分果断,对匈奴的政策十分得当。面对汉武帝时代的连年征战、增加徭役,昭帝听取重臣的建言,减少赋税,足足减少了3倍,进一步深化了武帝晚年重新施行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在首辅大臣霍光的主持下,昭帝朝的百姓生活比以前富裕,四夷来朝,使汉朝出现了中兴稳定的局面。
刘弗陵 - 人物评价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四月,年仅22岁的刘弗陵因患绝症病死于长安未央宫,死后的谥号为昭帝。
可惜,前74年,昭帝暴病而死,这位有望为中兴之主、十分有作为的皇帝英年早逝,享年仅21岁,在位13年,可谓天妒英才。有人说他的死有值得怀疑的地方,但这不是我们所关注的。在他短短的一生当中,他还有来得及发挥自己的才智,但是在用人方面就已经显示出过人的一面,很多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班固在《汉书》中对他赞道:“昔周成以孺子继统,而有管、蔡四国流言变。孝昭幼年即位,亦有燕、盍、上官逆乱之谋。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时以成名,大矣哉!”汉昭帝死后葬于今天西安市的平陵。
刘弗陵 - 传世诗2首
黄鹄歌
黄鹄飞兮下建章,羽肃肃兮行跄跄,金为衣兮菊为裳;
唼喋荷荇,出入蒹葭;自顾菲薄,愧尔嘉祥。
始元元年春二月,黄鹄下太液池,八岁的汉昭帝作《黄鹄歌》
淋池歌
秋素锦兮泛洪波,挥纤手兮折芰荷。
凉风凄凄扬棹歌,云光曙开月低河。
汉昭帝游于淋池,作《淋池歌》命宫人歌唱,另加一句,“万岁为乐岂云多。”
刘弗陵 - 谥号意义
刘弗陵是谥号是“昭”。
容仪恭美曰昭。有仪可象,行恭可美。
昭德有劳曰昭。能劳谦。
圣闻周达曰昭。圣圣通合。
刘弗陵 - 陵寝简介
由于昭帝突然发病死去,这使得主管帝陵营建的官员非常狼狈,因为他的陵墓还没有认真营建,于是赶快租用了三万辆牛车,从渭河滩拉沙,构筑地下墓室。仓促归仓促,昭帝平陵的随葬品仍是十分丰富的。当时由霍光主持昭帝丧事,墓室中金银珠玉,应有尽有。
平陵在茂陵东边12里,封土堆高29米。平陵陵园呈正方形,垣墙边长三百八十米,四面正中各有阙门,与陵冢相对。现东,南二门阙犹存,门阙呈条形,用夯土筑成,夯层厚为6至8厘米。陵园西北角有面积较大的建筑遗址,残存大量汉代砖瓦,还有方形沙石质柱础和砖砌八角形水井,估计是守陵人员的居室。
昭帝陵冢位于陵园正中,形如覆斗,陵顶内收形成二台。陵基为正方形,底部边长46.8米。它的东南665米处是昭帝上官皇后陵。上官皇后是霍光的外孙女(前87―前37),她虽贵为皇后,其实也很不幸。她6岁入宫当皇后,15岁时昭帝死去,此后一直比较孤独,于52岁病死,合葬平陵。可能是由于霍光的位高势重,她的陵园比昭帝陵园规模还要大一些,陵园边长420米(昭帝陵园边长为370米),陵园四门距封土堆均为125米,封土高26.2米。
在昭帝与上官皇后的陵园中间,有一条宽5米的道路,将两陵连接起来。考古工作者在路的两侧分别发现了东西向排列的成组玉器,每一组相距约2米,均由玉壁和玉圭组合而成,每组都是中间放一枚玉壁,四周均匀围绕七、八个玉圭,圭尖一致朝向中央的玉壁。这些玉器肯定是为当时的祭祀而埋。
平陵陵邑位于陵园东北,今李都村、庞村一带。《汉书?宣帝纪》载: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正月,募郡国吏民訾百万以上徙平陵,第二年又“以水衡钱为平陵,徙民起第宅”。今在陵邑遗址内发现当年制骨、制陶作坊遗迹和部分建筑遗址,出土较多有火烧和锯过痕迹的骨料及板瓦、瓦当、残陶器、铜鼎、铁铧、镢、镂角、逼土等、遗址内汉瓦残片比比皆是,俯首可拾。由此推测,当年陵邑内建筑必是栉比麟次,相当繁华。
平陵东南是汉昭帝“徘徊庙”遗址,庙建筑在一个高3米的夯土台上,今台上仍有汉代板瓦和筒瓦、方格纹方砖、凤纹空心砖、“长生无极”瓦当等,平陵东侧是陪葬墓群,今封土保存较完整的有11座,保存较差的12座(其中1座在陵北)。据文献记载,陪葬平陵的有夏侯胜、朱云、窦婴、张禹等,但具体名位难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