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澹初的个人简介
刘澹初(1882―1950),名祖筠,字竹书,又名澹虚,册名鸣华,湖南省桃江县武潭镇缺塘坳人。湖南中路师范学堂毕业,文坛宿儒,中共早期党员。先后任教于湖南私立育才学校、益阳龙洲师范、益阳市箴言中学,曾为少年毛泽东同志补习数学数月。桃江著名诗家龚凤军整理有《澹初先生遗集》。?人物生平
刘澹初,光绪八(1882)年农历五月廿八日出生于一个耕读之家,幼从同乡宿儒受经史、诗文、舆算之学。然两战秋闱,均不售,乃入湖南中路师范学堂。卒业后,即在长沙以家教维生,其时毛泽东同志欲报考湖南第四师范(1914年与湖南第一师范合并),因数学基础欠佳,故于门下补习数月。先生先后应湖南私立育才学校、益阳龙洲师范、益阳箴言学校之聘,出任国文或数学教员。
“五四”运动之后,在“民主”与“科学”旗帜的影响下,先生与友人熊亨瀚、夏时等人在益阳文昌阁组织公民自治会,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并于1926年下半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马日事变起,先生因“跨党”系狱长沙。出狱后,因生活无着,应友人龚心印之邀,远走皖鄂赣,无功而返。然风雨如磐,先生多次险遭毒手,只得避地汉阳。因迫于生计,远赴彭泽,颠沛流离,竟至无返家之川资,其时贫病交加,可申浩叹。迫于生计,复往醴陵,黯然而返;再至南京,怅然以归,只得屈就乡间,充任小学教员,勉维生计。以先生之才,实不得已而为之矣。其间,曾于长沙任教,然终不为世所容,只得复归林下,蠖屈难伸。晚年愈是贫病交加,于1950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卒于家中,享年六十有九。
人物评价
综观其一生,首先,先生是一位有卓识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据先生高足熊承涤回忆:“刘先生从事教育工作多年,诲人不倦,循循善诱,教学有方,讲课时条分缕析,融会贯通,务使学生了解”。对于我国的传统教育,先生进行过深刻的反思,对其中的一些有违教育规律的作法,他总是深恶而痛绝之,这在他的日记中即可找到例证:“有欲余授儿童以《幼学》者,余绝对不承认。乡人不知前代教育之不得法,而翻以《幼学》为适用,却不知其谬种流传,误人不少,是亦不思之甚也”这在当时,见地是非常深邃的。请看他的教法:“夜点《桃花源记》,因学生程度有浅深,故间授以浅近之文,俾深者见深,浅者见浅,自能得其途径”,教学中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此举说来容易,但若非通达之先生,曷能至此?“昨御学生过严,既而悔之,今后拟废止体罚,不知能达目的否?”这种能尊重学生人格,在旧式学堂里确也罕见。《桃江县教育志》为先生立传,诚属特具慧眼矣。
其次,先生作为一位早期的中共党员,当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以一介布衣,置个人之身家性命于度外,宣传新思想,传播新文化,多次险及于难,然爱国忧民之心不改。他虽手中无枪,但笔与口是他投向敌人最有力的武器,“拟反日标语及口号,并为小学生详细讲解。”、“今晨为学生讲演时事,语最痛切。”、“余登台演说约一点钟,历陈日本侵略中华情事及惨杀华人状况,闻者为之动容”。难怪当时益阳县团防局副局长刘梦龙对他恨之入骨,几欲置之于死地。由于种种原因,到现在,先生的革命事迹知之者寥寥,作为一个1926年入党的老党员,在桃江是不多的,我们有责任告诉世人:在桃江共运史上,曾经有一个为了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而呼号奔走的老战士。
诗文成就
先生生当乱世,满清政府的风雨飘摇,军阀割剧的战乱频仍,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疯狂侵略,国势危如累卵。由于长期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验,先生与广大劳苦大众饥溺同怀、痛痒相关。那忧国忧时的涕泪更集中体现在对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控诉,对当轴政府昏愦的痛斥。他的作品更多的是忧患意识,如“豪贵藏金偏袖手,强邻输粟为沽名”(《四十自寿十六律?哀旱》)、“戈操同室时惊鹤,泪下三声怕听猿。”(《步李子白韵感怀二首》)“中原鼎沸不胜忧,塞北风云又送愁”(《 次薛炳勋君五十自寿诗》),这种忧患,系天下之安危,慷慨激昂,时至今日,我辈读之,犹有“亘古男儿一放翁”之叹。
先生于诗,诸体皆通,尤精七律。通观其诗,意境开阔,另出机杼,深得陆放翁之法乳,自成高格。如“杯倾篱畔频餐菊,人望丘中自有麻。”(《再和子完先生〈病中偶吟〉四首?感遇》)、“双扉松影时邀月,半亩荷池可养鱼。”(《和毓春山居咏怀四首》)、“室有琴书堪作伴,囊储风月不论钱。”(《 次韵示拔才》),遣词造句,不落窠臼,寓情于景,摇曳多姿,深得随园之妙。
先生之文,于桐城派影响极深。选取素材,运用语言,只求简明达意、条例清晰,力求“清真雅正”,但论点鲜明,逻辑性强,辞句精炼。本书只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予以收录,古人云:“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不亦可乎?
今人龚凤军整理有《澹初先生遗集》,由人文艺术出版社出版。通观此书,作者以独立的判断和低徊的笔触,记叙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文耶?史耶?恐怕二者兼而有之,让我们在震撼于先生神奇的文字之余,用心去品昧先生的风骨与精神,感受那渐行渐远的历史空间,去找寻引领我们继续奋发自强的灵魂。